新華社四川蘆山4月21日電(新華社記者 葉建平)21日淩晨4時,夜很深了,但四川蘆山縣城卻沒有平靜下來。耳旁是發電機的轟鳴,眼前是通訊部門的保障車輛,各個指揮部裏人們仍在緊張地部署著搶險救災,就連余震也沒有“休息”。
一天過去了,靜下心來,眼淚悄然滑落。道路中斷,房屋倒塌,160多條生命在瞬間隕逝……一個個場景,勾起了記者對汶川地震的回憶。
不過,回想起一天所見所聞,讓人欣慰的是,災區有一種溫暖在蔓延——黨委政府大災救援的迅速響應、社會各界人士的無邊大愛。
記者是自駕車從樂山市趕往地震災區的。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連續趕路,油箱報警不得不進入雅安市名山區加油。高速出口處,當我交上卡片,一句“免單,請通行”讓人感動。沒想到,政府這麼快就實施了此類保障性政策。
進入城裏,交通有些堵塞。原來,由於停電,僅有一兩家加油站可以使用,大家都往那裏趕。加油站外,汽車排成了長龍,但卻給救援車輛留出了一條專用通道,還有一些市民自發地在進出口處指揮著交通。
從名山到蘆山的路上,不時有救護車從災區向外呼嘯而過,一些武裝救援車輛和挖掘機也正陸續向災區駛進。廣播中傳來消息,應急救援通道已經開設,為搶救傷員、運送物資等提供了保障。
路上,不時遇到一些人站在路旁,手裏拿著礦泉水——原來,那是給救援車輛免費提供的。
在一個路口,一名小夥子攔住了記者的車。他叫蔡坤君,今年34歲,是一名退伍轉業軍人。汶川地震時,他在廣東打工,很遺憾沒來當成志願者。這次地震,他正在成都,立即趕往了災區。
與蔡坤君一樣,正準備騎行川藏線的5名驢友,震後立即搭乘班車從成都趕到蘆山。記者在重災鄉鎮龍門鄉遇到他們時,他們正在幫助一些老鄉搬東西。
前往龍門鄉的道路由於車多堵塞,只能搭乘摩托車前往。一名姓余的車主聽説記者要到受災最重的龍門鄉去採訪,立即同意送我一程。
路上,我了解到他家就在龍門鄉,雖然家裏沒有人員傷亡,但房屋也成了危房,家人剛剛轉送到縣城等待他安頓。然而,只要有人想進去,他還是非常樂意幫忙。原因很簡單,希望讓更多的人能進到災區救援。
從龍門鄉返回縣城,天色已黑。我又隨手招了一輛汽車。剛問:“到蘆山嗎?”窗裏探出個頭來,“快,從左邊上車”。上車後,我才明白,為什麼要讓我繞到左門上車。原來,車右邊門和窗都已被砸得嚴重變形,就連擋風玻璃都成了“蜘蛛網”。
車上是縣水務局的副局長張偉和司機高治東,車還是高司機的私家車。他們從上午8時就出來巡查災情,直到晚上還顆粒未進。抵達縣城,張偉又急忙趕到另一處單位去了解情況。
“你的水快沒了,換一瓶吧!”一句話打斷了我的回想。一名中年女子笑著拿了瓶礦泉水,硬塞進了我的揹包。
這,就是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