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飛石區”,與死神賽跑
——記武警交通部隊一總隊先遣隊32名勇士
新華社四川蘆山4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 徐博、張旭東、陳煒偉) 這是一段險峻無比的道路——蘆山縣龍門鄉至寶盛鄉政府之間僅有一條公路,但在玉溪村北側被長達1.5公里塌方的“飛石區”擋住,形成一道名副其實的“鬼門關”;
這是一支勇往直前的隊伍——
武警交通一總隊先遣隊的32名勇士敢與死神賽跑,20日徒步穿越這條“生死線”,抵達孤島寶盛鄉,發出最新災情。
21日,他們再度穿越這段“飛石區”,返回玉溪村,和集結而來的戰友要打通這道“鬼門關”。
這段路緣何關鍵?“飛石區”險情如何?他們穿越時怎樣驚心動魄?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採訪。
“從寶盛鄉玉溪村的引水大壩到鄉政府大約有兩三公里,而飛石區就有1.5公里。”武警交通一總隊副參謀長李愛民説。
“山高、水急、路窄、峽深”——平日絕美的風景此時卻成了行進者的夢魘。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路僅有四五米寬,一側是近乎90度的陡峭高山,塌方嚴重、岩石滾落,不時還能聽見坡體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令人不寒而慄;另一側則緊靠玉溪河,水流湍急。放眼望去,前方道路塵土瀰漫,不時有滾石落下,曲折看不到頭……
李愛民一行是最早進入震區的先遣隊。20日8時10分,蘆山地震發生後的8分鐘,正在成都值班的李愛民立即換上作訓服,與警勤中隊隊長吳松帶領30名戰士火速行軍,直抵蘆山縣,受命進入道路斷絕的寶盛鄉了解情況,並展開力所能及的隨地救援。
從蘆山縣城到龍門鄉、再到寶盛鄉玉溪村,他們一路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挺進,15時許至玉溪村北側的“飛石區”——滾落的巨石斷絕了道路,陡峭的山崖難以攀爬,更令人擔憂的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余震和不斷滾落的飛石。是停守駐紮?還是強行突擊?這個關鍵的選擇擺在了李愛民的面前。
“我和吳松最擔心的是這30個兵。”李愛民説,“把他們安全帶出,更要讓他們平安返回。”
震情嚴重,通路為先。面前這條道路是進入寶盛鄉的唯一通道,也是去往太平鎮和大川的必經之路。
“災情十萬火急,我們要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賽跑,再險也要衝進去!”李愛民手一揮,32名官兵橫下一條心,堅決完成任務。
32名官兵中最小的是趙延義,2012年才入伍。“説實話,當時有一點點害怕”。他對記者坦陳,“但裏面受災群眾需要我們,最關鍵的時候就要看我們的!”
李愛民把戰士們分成3人一個戰鬥小組,吳松在前開路,李愛民押後指揮,10個小組拉開距離前進。
道路險,勇士志更堅!冒著飛揚的塵土、躲過落下的滾石、翻越橫亙的巨石……32名勇士向前挺進。
“最狹窄的地方只能踩得下半個腳,所以常常手腳並用,抓住上面的岩壁或是突出的樹根。”趙延義説,“就像影視上看到的攀岩,沒想到這次實踐了一下。”
“在部隊這麼多年,搶險無數,但從來沒走過這麼險的路,還余震不斷,滾石亂飛。”趙愛民心有餘悸地説,“我們互相喊著號子,前後提醒,躲著飛石,一路向前。”
穿過500多米的碎石路,前方便是極窄的“老虎嘴”,嘴口堆滿滾石,上方岩石搖搖欲墜。通過“嘴口”,前面還有一段陡坡,更要命的是還有一塊巨石把道路全部封死。
“這個岩石大約有80到100噸的樣子,我們一個爬,一個拉,花了半個小時才越過去。”趙延義説。
短短的1.5公里路程,勇士們卻用了足足3個小時,才艱難地攀爬過去。
“所幸沒有一人受傷。”李愛民説,穿越飛石區後又走1公里的路,他們成功抵達了寶盛鄉政府。看到這支先遣隊,焦急萬分的鄉黨委書記李茂軍不禁喜出望外,急切地將寶盛鄉的災情告知他們。
了解了災情,但當時通訊中斷又成了難題,如何把災情傳到後方?“鄉里有重傷員,必須送出醫治。”李愛民一面指揮戰士進行力所能及的救援,一面派戰士攜帶所有手機到附近的最高地尋找信號。終於,一部手機出現了微弱的信號,就是憑藉這點時斷時續的信號,李愛民將寶盛鄉受災情況用短信傳往後方。
很快,幾架直升機飛越而來,寶盛鄉10多名重傷員及時被空運到後方。
21日上午,李愛民又帶領戰士們重新穿越這段“飛石區”,返回玉溪村同前來集結的武警交通部隊會合,至中午初步打通了這段被“飛石”掩埋的道路,但也只能過摩托車,救援人員可徒步通過,記者乘坐的越野車曾試圖穿越,但進入500米後不得不受阻返回……
21日傍晚,由於余震連連,這段路再次中斷。22日上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李愛民一行仍在奮戰搶修。
“路不通,我們不會撤退!我們一定徹底打通這條生命線!”李愛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