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在一季度7.7%的GDP增速中,有4.3個百分點是由最終消費貢獻的,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5%,比去年全年高3.7個百分點。“以前我們的經濟增長,投資是主要動力。但隨著各級政府加大結構調整、加快産業升級,現在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不斷地提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從結構上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而且投資和消費貢獻的比例在發生積極變化。
一方面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提升,但另一方面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放緩了2.4個百分點。對此,業內專家表示,一季度在消費對GDP的貢獻中,銀行、通信、文化等服務消費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而服務消費並不體現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內。
對於消費名義增速的回落,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認為主要有4方面原因。一是物價增速回落。一季度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4%,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1個百分點,帶動消費名義增速回落;二是汽車銷售和石油及製品消費降幅比較大,一些地方汽車限購、限行等政策及天氣原因,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汽車和石油的相關消費;三是反對鋪張浪費型消費效果明顯;四是城鄉收入增速有所放緩。但3月份市場消費比前兩個月要好,一季度總體上呈現了緩中企穩的特點。
儘管餐飲、汽車、石油類零售額有所回落,但業內認為這或許給消費結構改善帶來一個契機。沈丹陽預測,隨著宏觀經濟進一步回暖,以及消費投資環境改善,三四季度消費增速有可能回升,全年消費仍有望實現預期14.5%的增長目標。
“給出這一分析判斷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宏觀經濟存在推動消費市場平穩運行上有許多有利條件,比如宏觀經濟開局平穩、外部需求有所好轉、居民消費信心持續向好等。”沈丹陽説,“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推進、城鎮化步伐加快等,都將為消費平穩增長提供堅實基礎。”
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被擠去“三公”消費水分的數據反映了更健康的經濟增長。而服務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將成為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她表示,發達國家消費在GDP中的佔比普遍為60%至70%以上,我國擴大消費還需在政策、環境等方面持續努力。隨著我國調結構的推進,投資拉動型經濟將逐步轉向消費拉動型經濟。今年隨著投資適度回落,消費對GDP的貢獻率仍會進一步增長。
盛來運也認為,目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的進程中,中西部的後發優勢也會創造新的增長點,居民消費結構正在加速轉變。他表示,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換不是很快能夠完成的,需要一個繼續創新的過程。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不斷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進一步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記者 李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