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台灣陷入“悶經濟” 深化兩岸合作成“解悶”良方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05日 17時2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台北5月5日電(記者王亞光 陳斌華)“悶經濟”一詞近來在台灣大熱,被各界用以形容經濟停滯不前、難以突破的當前困境。分析人士指出,台灣經濟要想“解悶”,必須注重依託大陸市場,深化兩岸合作,打造新的成長引擎。

    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台灣經濟同比增速僅為1.54%,較前一季度下降0.81%,不到原本預測值3.26%的一半,也遠低於去年第四季度3.72%的增長率;約佔經濟總量三分之二的出口額同比增長2.4%,不及前一季度的2.5%,也遠低於台灣當局預估目標。

    這打擊了本地生産和消費意願。第一季度,台灣工業生産指數年增長率僅0.78%,遠低於原預測年增3%的目標;商業營業額同比微增0.4%,增速連續兩個月下滑。

    對此,台灣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江宜樺等人用“悶”字來形容。針對核心經濟增長數據遭“腰斬”,他表示,台灣作為敏感的經濟體,對國際景氣變化反應較強烈,經濟情勢不容太過樂觀。當局“經建會”負責人管中閔也坦言,要達到今年經濟增長逾4%的目標已非常困難,但“保三”應該做得到,不過也要取決於下半年經濟表現。

    分析人士指出,台灣出口過於依賴歐美和大陸市場;出口産品過於集中在信息通訊等相關科技産品;營運模式又偏重“以台灣為上遊基地”、“以大陸為中下游工廠”和“以歐美為最終産品市場”的三角貿易及代工出口模式。此模式受最終市場需求成長萎縮、品牌大廠供應鏈調整及新興市場加入競爭等多重因素影響,已面臨形同“崩盤”的危機,相當部分的出口萎縮已難再現舊觀。

    如何“解悶”、走出困境,成為最近台灣各界關注焦點。江宜樺認為,要打破台灣經濟的沉悶,一方面要通過像“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開放措施,從全球招商引資,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需要鼓勵企業轉型創新,往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努力。

    台灣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張家祝則提出促進投資、刺激出口以及加強資源整合“三管齊下”的經濟拉動方案。他表示,台灣出口市場以歐美與大陸為主,目前出口到大陸的産品中有五成是電機電子産品,在大陸加工後再出口到歐美最終市場,凸顯台灣並未完全利用大陸市場,未來要積極拓銷大陸市場。

    今年第一季度,大陸經濟同比增速為7.7%,雖然也低於市場普遍預期,但仍顯著高於其他經濟體,且擴大內需和城鎮化提速也將為大陸經濟提供中長期增長動力。

    台灣經濟專家紛紛指出,台灣應憑著本身的比較優勢,發展成為歐美、東南亞、日本等企業發展大陸市場的“跳板中心”。台灣今日擁有的最大優勢是兩岸關係,應尋求利用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優勢來建立台灣經濟架構的品牌,積極開發大陸市場。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指出,現階段台灣有很多優勢必須鑲嵌在大陸的發展脈動中,以兩岸共同市場或大中華經濟圈的格局來經營,才能夠彰顯出優勢互補組合下爭勝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他説,當局正在積極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必須做到對陸資、外資採取同等待遇,通過充分開放,做到真正的全球招商,而不是目前這種對於陸資另眼看待、處處設限的做法。否則,就算全球經濟形勢好轉,台灣經濟還將是一個“悶”字。

 
 
 相關鏈結
· 馬英九: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與"台灣獨立"
· 台灣紅十字組織援助蘆山震區物資集結完畢將啟運
· 台灣海基會將舉辦“汪辜會談”20週年紀念活動
· 廣西與台灣貿易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助推經貿合作
· 台灣客家民俗年度盛典“桐花祭”21日熱鬧登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