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山西省經濟呈現持續穩定增長態勢,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而在4年前的2009年一季度,山西省地區生産總值同比下降達8.1%,成為全國唯一GDP負增長的省份。
在別人看來,這僅是數字變化,但山西人則是既見驚濤駭浪,又見柳暗花明。
“在這兩年裏,山西和全國一樣遭遇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但經濟社會的發展形勢卻大相徑庭,根本原因在於實施了轉型跨越發展戰略,特別是2010年以來,山西省上升為國家轉型綜改試驗區的偉大實踐。”省委書記袁純清一語道出關鍵所在。
壯士斷腕,重新佈局
山西,煤炭大省聲名遠播。然而,長期高強度的粗放開發也給山西帶來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安全事故多發、市場風險巨大等一系列難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使全省煤炭嚴重滯銷,經濟震蕩,各項經濟指標全線下滑,GDP增速降為全國倒數第一!同時,安全生産事故頻發,疲於應對。
痛定思痛。山西省委、省政府重新審視省情,解放思想,果斷作出了“以煤為基,多元發展”,以“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為重點,加快推進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決策。
“轉型談何容易,那真正是壯士斷腕、刮骨療傷!”至今談起,山西省發改委主任王賦仍感慨萬千。幾年來,山西圍繞産業轉型、生態修復、城鄉統籌、民生改善四大任務和10項配套改革的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馬不停蹄,春潮動地。
痛下狠手推進煤炭資源重組整合。山西從根本上攻克了煤礦生産“多小散亂”的頑疾,以大基地、大集團、大煤礦為主的新型煤炭工業格局初步形成,單井平均規模達到年産120萬噸。煤礦企業基本實現機械化開採、信息化管理,機械化程度達到100%。
淘汰落後産能,堅決對脆弱、污染的GDP説“不”!2008年以來,山西採取“停電、水、氣、運、貸”的“五停”強制性措施,相繼淘汰小火電430萬千瓦、小鋼鐵4050萬噸、小焦化3620萬噸、小水泥5430萬噸,為未來發展拓寬了空間。
完善現代産業體系,制定實施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並強化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實現經濟由依靠資源、能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戰略性轉變。
編制“一核一圈三群”城鎮總體規劃,啟動實施城鎮建設“十大工程”,太原、晉中同城化,晉北、晉南、晉東南三大城鎮群及上黨城鎮群等城鎮組群建設。
同時,全省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838項,在22個縣開展擴權強縣試點;以産業轉型為核心、園區建設為載體,全力展開“一市兩縣”(省級試點縣、市級試點縣)、“一市兩園”(産業轉型園、科技創新園)、“一縣一企”(循環經濟企業)等先行試點工作。
轉型綜改不僅使山西闖過了危機,而且初步構建起充分發揮資源型地區優勢的現代産業格局,為再造一個新山西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創新,産業升級
“轉型發展是一個整合、提升、深化、創新的過程。山西的優勢在煤,潛力和希望也在煤,關鍵是不斷提升優勢傳統産業,使優勢更優更強。”袁純清的話高屋建瓴。
為改變傳統産業生産方式粗放、結構單一等弊端,山西通過全面創新,力促傳統産業轉型升級。
從2011年起,以“雙千億、雙五百億、雙百億”工程為標誌的國企轉型發展風生水起。去年,16家相關企業集團完成增加值近1559億元,同比增長近30%,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0%。單一煤炭産業正向新型能源、裝備製造業以及高新技術産業等快速轉變。
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的運用,循環經濟成為推進傳統産業多元發展、變廢為寶的“利器”。同煤集團塔山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內,原煤洗選、中煤發電、高嶺岩深加工……上一環節的生産“廢料”轉眼變成下一環節的“原料”,伴生資源利用率高達95%。
潞安煤基合成油示範項目廠區,俗稱“臭煤”的劣質高硫煤魔術般地變成高品質柴油、尿素、石蠟油,初步實現了多技術、多聯産、多産品耦合的高端循環、高端轉型。
陽泉鑫磊循環經濟園區內,8項傳統産業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爐渣等6種污染廢棄物,實現煤炭産業向高、精、尖産業鏈的多元延伸。
全省4個千萬噸級焦化園區、3個千萬噸級特大型焦化企業已具雛形,一批大型化精深加工項目陸續啟動。
目前,山西已建成20多個循環經濟園區,煤炭資源回收率由5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80%以上,循環經濟已成為基本經濟形態和産業模式。2009年以來,煤炭産業銷售收入年均增幅40%以上,去年已達到1.187萬億元,增長近42%,其中,非煤收入佔到近76%。
太鋼不銹鋼冷軋光亮板生産線領先世界最高水平,太重高速列車關鍵零部件生産線實現自動化、智慧化,呂梁由10家民營企業總投資139億元建設的中國汾酒城已具雛形。
今天,山西傳統煤炭工業生産粗放、高污染等頑症已基本消失,而資源效益“倍增”化、産業發展多元化,已成最大亮點,傳統産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奮力開拓,打造新産業
山西興于煤,也困于煤。面對困局,省委省政府決定:以煤為基,多元發展,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産性服務業大省、中部地區經濟和文化強省,全力打造新型産業。
近年來,全省現代煤化工、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崛起。潞安集團21萬噸煤制油和晉煤集團10萬噸甲醇制汽油示範項目、太重煤機年産千萬噸級礦井綜採成套設備順利投産;太原富士康年産2200萬隻蘋果手機生産線建成;陽泉百度雲計算中心項目開始佈局;中科鴻基生物科技産業園等項目進展順利……
長治市上黨城鎮群專家團隊引領轉型好戲連臺,三晉硅業3萬噸多晶硅、日盛達光伏玻璃等一批重點項目,帶動了高新技術産業迅速壯大;42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園區現代化農業遍地開花。晉中超輕型直升機及固定翼飛機生産,呂梁無人機産業基地建設等轉型項目異軍突起,到2016年僅無人駕駛飛機年産將達到1萬架;大同現代醫藥工業園區15家制藥企業相繼落戶,涵蓋化學原料藥、藥品、中藥、生物製劑等領域……
目前,山西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等9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正在形成,已成為轉型跨越發展的生力軍。
同時,為提升服務業這一産業結構“短板”,山西近3年投資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一直穩定在50%以上。規劃總投資2676億元,涵蓋文化、旅遊、出版等18個行業的服務業“1+10”重點工程,目前投資已完成八成以上。
重整河山,構建綠色家園
走進臨汾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頓覺滿眼蔥蘢,一派生機。
幾年前,這裡還是汾河污染最嚴重的地段之一。幾年來,臨汾市全力打造縱貫南北的百里汾河新型經濟帶,實施了河道生態治理修復等五大建設工程。如今,這裡已是一河清水、兩岸錦繡,新型産業崛起,經濟繁榮。臨汾是山西重構和諧綠色家園的一個縮影。
長期以來,山西城鎮化水平滯後,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突出。為破解這一頑症,山西實施“四化一體”統籌推進戰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重整河山,城鎮化率已超51%,城鄉居民去年收入分別達到20412元、6357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2.6%和13.5%。
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園生態修復重點工程規劃面積24.7萬畝,已啟動建設12個城郊森林公園。
朔州市以中心市區、3個縣城為節點,以18個産業園區、4個旅遊區為板塊,以3條生態綠化帶、8大水系為網絡的轉型發展長廊全速推進,桑幹河濕地修復治理工程已建成7個系列湖,形成水域面積3000畝,綠化面積1.3萬畝。
忻州五台山風景區改造提升工程高速公路通道綠化、生態修復、清水河流域治理工程正在實施,世界名山、佛教聖地再現藍天祥雲。
全省安排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97億多元,全力實施汾河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10個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及綠化、氣化、凈化、健康山西等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已建成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程1471個;共造林近2800萬畝,年均480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14%提高到18%以上。
2011年,全省納入國家考核的5個重點城市全部退出全國嚴重污染城市之列,成為山西環保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三晉大地基本形成“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工農業發展互補化”格局,經濟增長和生態修復呈現雙贏。
省長李小鵬滿懷信心地説:“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為山西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要只爭朝夕、先行先試,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取得新突破!” (記者 劉亮明 冀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