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遼寧錦州5月10日電(記者 王振宏、徐揚、王瑩)渤海之濱,錦州灣畔,世界上第一個“海上世園”如一顆明珠,鑲嵌于陸海之間,將園林與大海完美結合。
21世紀註定是海洋的世紀。懷著對海的嚮往,抒發與海的親近,迎來振興十年的老工業基地,讓錦州世園會承載起“海洋、綠色、和諧”三大夢想,去擁抱世紀機遇。
海洋發展夢
生命起源於海,文明發軔于海,現代經濟的發展更難以離開大海的支撐。當今,全球經濟總量的60%以上集中在沿海地區,70%的大都市建在沿海地區,誰抓住了“海洋”,誰就擁有了世界。
陸地經濟讓位於海洋經濟已成新世紀的必然趨勢。老工業基地的衰落,正是大陸資源衰竭、生態環境惡化的一個典型縮影。遼寧師範大學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李靖宇教授説,一個向海洋要空間、要資源、要效益的發展格局開始形成,承擔著探索轉型發展任務的地區,必須將目光投向海洋。
本世紀初,經濟徘徊十餘年的遼寧,在推動老工業基地復興的進程中,提出發展戰略要實現重大轉身:向海發展。從此,遼寧22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不再沉寂,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遼寧沿海經濟帶成為拉動建設中國新經濟增長極的強勁“發動機”。
憑藉覺醒的海洋意識,當錦州市政府代表團在古城蘇州,向參加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年會的各國風景園林師陳述申辦世界園林博覽會的意願時,得到了廣泛認同,並成功促成了國際園藝生産者協會的加入。
舉辦一次海上世園會,成就了一個向海發展的城市夢想。
錦州正是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創造了“海上世園”諸多“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灘塗神話”--利用閒置的鹽鹼灘地、廢棄蝦池,通過人工填土改造,再現了現代版的“滄海變桑田”;“前所未有的海洋特色”--憑藉夢幻海洋、詩意自然等要素,通過山林、島嶼、花卉、建築等集成園林藝術,彰顯海洋特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岸與海自然的過渡之間,奏響了“藍色夢想”。
綠色家園夢
木橋搭在漁船之上,茅屋坐落蝦池之邊……世園會南部一處“海上小漁家”景區,特地保留建園前的本來面貌。寥寥的青草、廢棄的蝦池並不是要表明這裡原來的貧瘠,世園會籌建者意在告訴參觀的人們:面向大海,我們不再是一味的索取。
讓“藍色大海滋潤綠色家園”,綠色理念成為錦州世園會的集中表達。
從主入口進入世園會,出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蔚藍色的廣場--海星廣場,數萬平方米的藝術地面,實際上還承擔著雨水收集功能。世園會籌備建設指揮部規劃設計部部長伊昕陽介紹,雨水將通過透水磚下滲,以此截留和凈化小流量雨水,用於綠地澆灌。
世園會內,處處可見獨具匠心的低碳、環保設計。光伏組件合理應用在道路的指示牌、電瓶車停車站、太陽能雕塑等景觀小品及基礎設施上,白天是景觀,夜間可亮化。為了體現對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的追求,園區內特建了一座零碳館--太陽能旋轉未來屋。室內用電、空調、取暖均由太陽能提供,並可由太陽能提供燒烤食品,成為園區景觀的一大亮點。
伴隨著對傳統工業化和城市化模式的反思,守護綠色家園越來越成為現實需求。伊昕陽説,“尊重自然”是園區規劃設計的不變準則,既要最佳組織調配地域內的有限資源,又要保護地域內的生態自然。
“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只有回饋大海,大海才能給予我們更美好的家園。
和諧共生夢
注重對海洋的保護與利用,召喚人類共同維護與海洋的和諧共生。在風格各異的精品園林設計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是不變的主題。
這是一處充滿大洋洲風情的景觀:和煦暖風掠過海面,陣陣暖流輕撫沙灘,座座小島在海中扶搖,似葉葉扁舟。在錦州世園會內,這個被稱作“地球下的島國”的景點將另一種風情展現在人們面前。
來自新西蘭的設計師用不同大小和高度的橢圓形鋼構架來象徵島嶼,配合以植物、瀑布等元素,表現大洋洲島嶼的星羅棋佈,體現了海天一色、人與自然融合。
走進台灣大花園,一款名為“曲巷冬晴”的園林小品,透出了台灣同胞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曲折狹窄的小巷,用來防風、避寒,讓人感受到冬日的暖陽。台灣花博公園未來館顧問林賢説,面對新時代,要善用老祖先的智慧,以和諧開創興盛未來。
沿世園會“中軸線”來到最西端,與海相接,形成一處大型園林景觀--“夢想之源”,意在打造一片夢想的園林。兩側對稱的山體猶如海洋中的波浪,異型景亭點綴其間,仿佛海中的礁石,遊人穿行其間,如同海中暢遊,回歸生命與夢想之源。
花開海上,演繹出海與花園的和諧共存,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