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歷經70年風雨 《開羅宣言》國際地位不容動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06日 07時09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5日電(記者張藝)1943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之際,中、美、英三國在埃及首都簽署了《開羅宣言》,確立了二戰後亞太地區的政治秩序。這份舉世公認的重要國際法文件,其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歷經70年國際風雲變幻而不減,至今仍在啟迪現實,昭示未來。

    7月5日,為紀念《開羅宣言》發表七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來自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外交使節論證了《宣言》對二戰後國際秩序形成的重要作用,指出《宣言》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歸屬中國的重要法律依據,呼籲各國切實維護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成果,共同開創亞洲更加美好的未來。

    《開羅宣言》是二戰勝利重要果實

    1943年12月1日,中國、美國和英國在埃及首都共同發表《開羅宣言》,確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戰後對日本的處理。之後,蘇聯、美國和英國于1945年7月26日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確宣告,《開羅宣言》所規定的條款必須實施。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明確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這表明《開羅宣言》對日本具有國際法效力。

    外交部部長助理樂玉成在研討會上表示,《開羅宣言》是一份弘揚正義的文件,明確指出中美英三大盟國對日作戰的目的和宗旨,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剝奪日本自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和佔領的一切島嶼,宣言的內容和精神在《波茨坦公告》中進一步重申,引領了對日作戰的全面勝利。

    《開羅宣言》是一份奠定和平的文件,就對日作戰計劃、日本領土範圍和亞太秩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樂玉成指出,該文件的深遠意義還在於,它是以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的數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成果。

    《開羅宣言》規範了二戰後國際秩序

    《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同盟國與日本之間結束戰爭狀態、構建亞太戰後國際秩序的法律基礎,是中日之間解決戰後領土歸屬問題的法律基礎。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國際事務與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丹·普萊西認為,中國自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逐漸成為國際政治的一個重要力量,盟國認識到中國在戰後世界秩序中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希望建立起一個更好的體系和秩序,從而來避免無休止的戰爭。《開羅宣言》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成為國際法規和條約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文件,在戰後重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夏威夷鸚鵡螺研究所研究員羅傑·卡瓦佐斯表示,這些法律文件為二戰後建立國際秩序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國際格局的形成與這些法律文件息息相關。有必要在七十年後的今天進一步增進對這些文件的認識,從而更好地遵守文件條款。

    《開羅宣言》是釣魚島歸屬中國的重要法律依據

    《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慾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之其他小島。”

    《開羅宣言》是一份對中國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文件,規定日本歸還其竊取的中國領土。然而,令人警醒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亞太,日本右翼勢力抬頭,在侵略歷史、慰安婦、靖國神社問題上接連製造事端,公開質疑《開羅宣言》等國際文件。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劉楠來認為,《開羅宣言》作為國際法律文件,其性質是毋庸置疑的。按照國際法的規則,有效的條約對於當事國有約束力。日本接受了該文件的條款,負有履行這些條款的國際法律義務,歸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就是其中的一項義務。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書》、《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友好條約》等文件環環相扣,組成了法律鏈條,確定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作為中國領土的法律地位。相關國家只有認真履行歷史責任,二戰的勝利成果才能真正得以維護。

 
 
 相關鏈結
· 5月24日:抗日武裝冀中回民支隊成立
· 清明節前夕南京各界舉行活動憑吊抗日航空烈士
· 南京各界憑吊抗日航空烈士
· 11月28日:《抗日救國宣言》發表
· 8月2日: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英勇就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