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新華社評論員)15日發佈的上半年主要宏觀經濟數據表明,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平穩,增速處於合理區間,但面臨的形勢更加錯綜複雜。新的困難和挑戰面前,貴在增強信心,重在站穩腳跟,不畏浮雲遮望眼,穩中有為謀發展。
穩中有為謀發展,是基於當前經濟形勢作出的重要判斷。2011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小步回調,並已大體穩定在7%到8%的平臺上。環顧世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增速仍然是較高的。從內部看,雖然部分行業企業面臨一些困難,但增速回落並未對就業等産生太大衝擊。著眼未來,只要年均增速不低於7%,就能實現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總體來講,中國經濟增速仍處於合理區間,但也面臨産能過剩、外需不振等下行壓力,以及流動性緊張、地方債務問題等局部風險。在這一當口,既不能一味強調拉高速度,給未來發展埋下結構隱患;也不能掉以輕心,也要防止經濟過快下滑甚至失控。
穩中有為謀發展,是保持調控政策穩定性與增強調控政策預見性的辯證統一。一方面,要把握好當前經濟發展中的有利條件,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動搖,使市場主體有一個穩定的預期,同時通過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調整優化投資安排,用好金融資源增量,盤活金融資源存量,努力使民生工程、環保産業、信息消費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也要密切關注經濟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下好“先手棋”,並及時採取果斷措施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使經濟增速、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穩中有為謀發展,還要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關係。穩增長可以為調結構創造有效空間和條件,調結構能夠為經濟發展增添後勁,而通過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可為穩增長和調結構注入新的動力,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前一時期,通過降速度“倒逼”調結構,使許多存在問題的項目和企業被迫退出。高技術産業發展速度快,服務業貢獻大,消費增長穩健,經濟結構出現積極變化。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仍處於必須依靠經濟轉型升級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的階段,要堅持以發展服務業、創新驅動、淘汰落後産能為抓手,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同時,加快行政管理、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釋放制度紅利。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唱衰中國經濟之聲時有耳聞,然而中國不僅沒有出現所謂“大衰退”“硬著陸”,反而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應對困難和挑戰中練就了更加成熟的宏觀調控能力。當前,中國仍處在有利條件較多的戰略機遇期。充分利用好市場倒逼和改革動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穩中求進,穩中有為,中國號巨輪就能劈波斬浪,向著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