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江蘇句容:“土得掉渣兒”産業富農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7月19日 16時5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南京7月19日電(記者劉巍巍、劉兆權)俗話説“無工不富”,但把地方“土得掉渣兒”的農産品與現代科技進行嫁接,用園區模式發展現代農業,也能致富一方。這是記者在江蘇省句容市採訪時獲得的感受。

    句容市最南端的天王鎮戴莊村,幾年前還是全市最貧困的村莊。如今,這裡的農民創業園裏大棚成片,桃林漫山,田間秧苗泛綠。眼下正值盛夏,栽插不久的有機水稻秧苗正發力轉青,但村裏已經收到來自上海的50萬斤大米訂單。村支書李家斌告訴記者,戴莊大米在上海超市的零售價達到75元/公斤,去年村裏合作社産值超過千萬元。

    李家斌介紹,戴莊村環境優良,非常適合有機農産品生産。他們搞起了創業園,把現代種植技術引入‘土得掉渣兒’的大米、瓜果等農産品生産,發展現代高效農業。

    戴莊的巨變,不能不提的人是“三農”專家趙亞夫。正是在他的技術支持下,戴莊村找到了在基礎條件較差的丘陵地區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路子。記者在一個大學生農創園裏見到了他。

    趙亞夫説,他在這裡就做一件事——探索農村、農民怎樣實現現代化。“這幾年重點圍繞科技、市場、合作社主題,把農民組織起來,把過去的貧困村建設成現在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戴莊的農創園是句容市實施“百千萬”農民創業就業行動計劃的縮影。2010年,句容市提出建設農民創業示範市,開展建立百個農民創業園、扶持千人創業、帶動萬人就業的“百千萬”行動計劃,在稅費、貸款等方面提供政策優惠,併為農民創業提供各類專業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以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句容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高發巧説,句容結合“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條件、長期積累的農業科技優勢和業已形成的高效農業産業優勢,提出了農民就業創業的“百千萬”計劃。

    句容農創園的火熱不僅帶動當地農民致富,還吸引了不少在外就讀的年輕大學生回鄉創業。後白鎮的彭航,大學畢業後回鄉接過母親的養蜂“接力棒”,成了“蜂五代”。目前他聯合140戶蜂農成立了合作社,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他還建起了江蘇省首家蜜蜂文化館,挖掘蜂業文化資源。天王鎮的汪厚俊,大學畢業後回家鄉當大學生“村官”,在農業專家指導下,帶領村民種起了附加值很高的有機甜柿。

    “農村基層特別缺少年輕人,農村也需要知識,作為一名大學畢業生,在農村大有作為。”汪厚俊説。

    經過近三年建設,目前句容不少農創園已經打響了自己的品牌,培育了一批龍頭專業合作社。現在全市已建成農民創業園等園區100多個,扶持了約2000名農民成功創業,帶動農民就業1萬多人,促進農民人均增收近9000元。

 
 
 相關鏈結
·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天津召開
· 熱帶農業經濟研究所于11月28日在熱科院揭牌成立
· 上合組織農業經濟合作研討會在烏魯木齊成功召開
· 農業部部長:“三化同步”是“十二五”重大任務
· 我國今年將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
·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