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8日電(記者 羅沙)暴雨的陰影還未散去,“燒烤模式”又讓人直呼“受不了”……近期輪番上陣的極端天氣值得所有人警惕。部分氣象領域專家8日在京呼籲,隨著近年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各類氣象災害給城市帶來的損失不斷增加,我國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鎮抵禦氣象災害的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端義宏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表示,城鎮化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也給氣象災害的防禦帶來了新的挑戰。城市作為人口密度高度集中的區域,氣象災害處置不當甚至會引發社會危機,影響公共安全。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姜彤介紹,我國大約60%的氣象災害發生在城市和中小城鎮。統計顯示,1990年以來我國中小城鎮氣象災害損失不斷增加。
“主要原因是導致氣象災害的因素趨多趨強,包括城市化範圍擴大導致極端氣候影響範圍增加,中小城鎮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的落後導致未得到安全保護的暴露區集中,增大在災害面前的脆弱性。”他説。
“必須認識到在我國城鎮化背景下,中小城鎮氣象災害的嚴重性、頻發性、長期性和必然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説,“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聯動,把抵禦氣象災害的能力建設放到城市規劃發展和管理的政策框架中。同時依靠科技發展建設中小城鎮的氣象災害預警報體系,強化城市防災減災系統。”
姜彤提出,必須把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中。“我們正在推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管理的有關立法工作,未來的城市建設規劃必須先經過氣象災害風險評估。”他説。
李澤椿同時表示,各地區對不同災害的抵禦能力不盡相同,城市規劃必鬚根據過去的防災經驗來做。“每個城市都要圍繞防禦當地普遍可能出現的災害進行部署,不能光想著事後亡羊補牢。”他説,“政府主導,強調以人為本,長久下去中小城鎮的防禦能力就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