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6日 07時52分   來源:人民日報

    從神舟十號進入天宮一號,從天宮一號回到神舟十號,來回自如,3位航天員如同魚兒一般,在對接機構構建的通道裏自由穿梭……每當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直播畫面時,人們不禁要慨嘆“逍遙遊”的夢想終於變成現實。

    唯美的畫面背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十七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堅持和付出。

    17年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對接機構研製團隊通過自主創新,先後攻克對接機構總體集成技術、動力學倣真技術、地面模擬試驗技術、複雜精密空間機構製造工藝技術等多領域關鍵技術,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團隊成員從最初的7人,壯大到如今的100多人。其中研究員8名、特級技師2人、高級工程師15名。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

    “團隊的每個人都是偏執狂”

    這支團隊中有副總設計師和副總指揮,也有一線設計師和工人,但自從幹上了對接機構工作,都變得有些像“偏執狂”。他們把“載人航天,人命關天”作為責任和使命,一切從航天員的安全出發,窮盡團隊的智慧,不斷設想産品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並根據每一種情況做試驗。每天的任務就是將自己逼到技術的最角落,再努力查找還有沒有新的沒有想到的地方。

    為了確保飛船和天宮一號在太空既能可靠對接,又能安全分離,在“上天”之前研製人員要開展大量的各類試驗。為了驗證飛船的可靠分離,研製人員吃盡了苦頭。

    2007年,在對接機構地面模擬試驗中,測得的分離角速度超過了指標要求。角速度過大,就可能導致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發生碰撞甚至側翻,後果不堪設想。為了攻克這個難關,設計師們開始了無休止的攻關,分析、試驗,再突破、再分析、再試驗……經過170多次的反復試驗、分析和改進,經過一年半的艱辛付出,最終通過了最嚴苛的模擬環境試驗,使分離角速度達到設計要求。

    只要産品還沒上天,各種試驗的狀況始終都在設計師們的腦子裏盤旋:設想著是否還有可以繼續改進的地方,是否還有沒覆蓋到的地方。他們不知道,自己早已贏得“偏執狂”的美名。

    “消除千分之一隱患,事情須做‘透’”

    作為副總設計師,張崇峰自從承擔任務以來,天天都如履薄冰,他坦言:“如果事情沒做‘透’,自己就放心不下”。為了解決一項又一項的技術問題,他經常要在上海、北京和發射場之間來回奔波。

    2010年農曆臘月二十七,對接機構捕獲緩衝試驗接近尾聲。突然,捕獲傳感器信號異常……這對所有忙碌了多日正準備回家過年的設計師來説,無疑是不願聽到的消息。

    經過分析,這種故障出現的概率為千分之一,而且對交會對接沒有影響。千分之一也許微乎其微,但他們深知: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不帶一個隱患上天,是航天人的鐵律。

    開會討論解決方案……張崇峰直到除夕晚上6點多才離開單位。當天兒子發著高燒,家裏也沒有準備年夜飯,他們一家就在朋友家吃了頓年夜飯。

    那個春節張崇峰沒有過好。大年初二,他就和大家全身心撲在了技術攻關上。那時只有一個念頭:早日排除故障,絕不能讓問題上天。經過九天九夜的奮戰,他們終於找到了癥結所在,消除了這千分之一的隱患。

    “攻關路漫漫,但我們終究勝利了”

    對於實現交會對接任務來説,內行人知道最關鍵的是一把把交會對接鎖,正是這些力大無窮的鎖鉤在交會對接時將天宮一號牢牢抓住並鎖定。

    特級技師王曙群剛開始接觸對接機構裝調時,感覺沒啥難的,自以為一定能在短時間內做出來。但接觸的時間長了,問題就越來越多。尤其是在裝配對接鎖的過程中,他著實費了不少勁。為保證對接、分離成功,不但相關各艙室的氣體不能泄漏,艙與艙之間也要“天衣無縫”,而且對接時必須保持平穩、牢固,不能劇烈晃動。這些鎖鉤必須實現同步鎖緊、同步分離。

    為了早日攻克難題,王曙群走路時想、睡覺時想,有時在飯桌上還會情不自禁地用手比劃,老婆孩子都以為他中了什麼邪。

    就這樣,通過近一年的試驗、摸索,反復比對大量試驗所取得的數據,他首先提出“對接鎖的問題與鎖鉤的鉤間距關係密切”,為團隊撥開了雲霧。王曙群制定了多項試驗方案,形成了150萬個數據,從中提煉出幾個變量間的關係,提出了工藝方案,一舉解決了困擾對接機構團隊近兩年的難題。

    試驗成功後,王曙群説“攻關路漫漫,但我們終究勝利了”。

    “即使生病,也要到現場看著”

    2012年4月2日,就在神舟九號試驗隊即將進場執行發射任務的前兩天,總師助理柏合民因心肌梗塞被搶救,手術後在重症監護室呆了好幾天才脫險。

    做完心臟手術45天之後,不顧“靜臥3個月”的醫囑,柏合民又來到北京的飛控中心。醫生關照一定不能太累,熬夜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一到工作崗位,柏合民就把這些完全拋在腦後。一次晚上討論故障預案,在大家一致要求下,柏合民答應只參加最複雜的一個就回去休息。可是一坐下來,他就開始一個接一個地討論,不願離開。直到晚上9點多,大家實在擔心他的身體,強行帶他離開。

    在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和空間實驗室系統副總指揮葉勳的眼中,團隊跟柏合民一樣的人比比皆是:“因為任務的需要,很多小青年在各地奔波,以至於沒時間好好談一場戀愛;更多的人是非但沒法孝敬老人、照顧家人孩子,相反還要老人來幫助料理家務、照顧小孩;由於長期出差在外,有的被人戲稱為‘列車員’……”

    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研製出了世界領先、器件國産化率達99%的對接機構,以及一整套世界一流的地面模擬試驗設備,獲得發明專利30余項。 

 
 
 相關鏈結
· 澳門科技大學在京接收神舟十號航天搭載種子
· 遠望號測量船隊執行神舟十號海上任務紀實
· 遠望號測量船隊圓滿完成神舟十號海上任務記事
· 神舟飛船發射裝置模型南京展出
· 習近平會見神舟十號航天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
· 習近平會見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和參研參試人員代表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