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28日 11時27分   來源:新華社

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
——訪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林紅梅)“我國水上目前仍處於事故高發期,救助打撈一定要以保障水上生命安全為天職,為此,我們要不斷提升能力,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建立起海陸空立體救助體系

    目前,交通運輸部垂直統一管理著北海、東海、南海救助局,煙臺、上海、廣州打撈局和東海、北海、南海救助飛行隊。楊傳堂表示,近10年來,我國海上救助打撈系統逐步完善了救助、打撈、飛行“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成為我國海上應急救援的中堅力量,出色完成了救助南海漁民、打撈“南海I號”等各類急、難、險、重應急救助任務和搶險打撈任務。他告訴記者一組數字:到目前,已累計成功救助中外遇險人員34000余名,救助遇險船舶1800余艘,打撈船舶近百艘,獲救財産價值達840多億元。

    在指揮協調方面,楊傳堂介紹,我國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組建了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和各地搜救中心,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調、軍地結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海上搜救格局,構建了統一指揮、反應靈敏、信息暢通、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海上搜救機制和覆蓋重點海域的海陸空立體救助體系。尤其是我國“專群結合、軍地結合”的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10年來逐步完善,海上搜救志願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海上救助的氛圍。

    安全保障能力仍滯後需求

    楊傳堂坦言,目前,我國的海上救助打撈能力建設仍然落後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具體體現在:救助手段單一,應對海上重特大突發事件的能力較為薄弱。特別是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專業救助打撈隊伍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應急救援裝備設施總量不足、分佈不均和現代化手段缺乏等問題比較突出,惡劣海況下生命救助、大深度大噸位沉船打撈、大面積溢油清除及化學品污染應急處置能力薄弱,在深潛水等方面的技術差距還比較大。

    楊傳堂分析指出,我國海上安全保障仍面臨著巨大壓力。我國是擁有約473萬平方公里海域和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的海洋大國,海上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海洋資源開發、沿海旅遊等用海活動十分頻繁,海上出行和海上作業量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群眾對海上交通運輸安全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

    為海上安全築起堅固的防線

    楊傳堂指出,海上救助打撈是海上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要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加強應急救助,發展搶險打撈,為建設海洋強國保駕護航。

    楊傳堂表示,將全面構建海上應急救助和搶險打撈的法規體系。積極推進《海上交通安全法》《水上搜尋救助條例》《沉船沉物打撈管理條例》《潛水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制、修訂工作,健全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和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海上搜救應急預案,提高專業救撈隊伍和社會搜救力量處置海上突發事件的能力。

    楊傳堂強調,要進一步推進救撈的裝備和技術能力建設。全力推進海洋救助船、近海快船、大型巡航救助船建設,加快建造大型溢油回收船、500米深潛水母船、5000噸起重船、5萬噸自航式半潛船等重大裝備,切實加強環境救助、財産救助、搶險打撈裝備建設和深潛水等核心科技研發。

    楊傳堂最後説,進一步加強專業救撈隊伍和志願者隊伍的建設是強化海上安全保障的核心。要努力建設一支素質精良、作風過硬、廉潔高效的正規化、專業化、現代化專業救撈隊伍。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完善專業力量與社會力量的協作機制,為群眾在海上安全活動築起堅固的防線。

 
 
 相關鏈結
· 中國最新型海上救助船交付使用
· 海上救助機長潘偉救422人生還創我國最高紀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