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一紙規範能否遏止師德滑坡—專家聚焦教育部新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03日 20時52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 新華社記者

    新學期伊始,教育部制定出臺《關於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再度引起社會對師德問題的廣泛關注。

    這一紙規範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遏止亂象?有關專家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一些師德問題的根源在於教育資源尋租

    近年來一系列性侵學生、虐待幼童的熱點事件折射出極少數教師道德淪喪,而社會反映最強烈的師德問題一是教師收禮,二是私下補課。

    “這些師德亂象背後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資源不均衡,一些老師利用手中掌握的教育資源進行尋租。”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張揚生説,比如,家長給老師請吃送禮,老師就能在學生評三好生、當班幹部以及升學推優中給予照顧。

    此外,教師收紅包也是中華傳統文化和當前社會規則共同作用的結果。張揚生説,目前社會上送禮之風日盛,一些家長擔心不送禮會引發老師不滿,往往會“隨大流”給老師送禮。“雖然收禮只是部分地區、部分學校、部分老師的行為,但這些個體行為已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和教育聲譽。”

    還有一些老師出於經濟利益驅動,暗地辦培訓班補課。家長出於成績考慮,也願意花錢補課。這種行為雖然違規,但由於老師、家長雙方“你情我願”,查處十分困難。

    師德規範的落實要立法與監督並重

    在歐美一些國家,公立學校教師收受家長、學生的禮物超過一定金額,即可被判定為受賄。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儘管國情不同,但維護師德尊嚴的理念是一致的。遏制師德亂象應推進立法,把當前的師德禁令具體化,如規定老師收受財物達到多少數額即犯受賄罪,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師德是比法律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得侵害學生權益、不準體罰學生等規定都是未成年人保護法裏規定的東西,通過行政手段將這些納入師德規範,實際是對師德的一種“矮化”,應進一步厘清法律和師德規範的關係。

    他強調,校園性侵案本質上不是師德問題,是法律問題,是由於司法處理不夠導致的。將校園性侵案納入司法及時、嚴肅處理,是治理這一問題的重要措施。

    殷飛表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堅定信仰,不能以普遍行為、社會風氣等藉口,降低對自己道德、行為的要求。教育部出臺強化師德監管的長效機制,關鍵在執行。建議引入媒體、家長等社會各界力量,加強對教師違反師德行為的監督。

    既要抓師德建設也要依法保障教師權益

    “現在更應該關注教師隊伍是不是按照職業屬性來建設的問題,不然師德就淪為空泛而談。”熊丙奇説,當前行政對辦學過多干預,設立諸多不合理的考核指標來評價教師,讓很多教師被非教學工作任務折騰,産生強烈的職業倦怠感。

    熊丙奇認為,師德規範不是技術活,教師的行為規範按準則一板一眼做了,不見得就是合格的教師。師德規範本質是行業規範,應該由教師群體協商制訂,共同遵守。而行政部門在學校管理和教師管理中,應依據現有《教育法》、《教師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監管。因此,加強師德建設,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辦學環境,給教育自主的空間。

    多年來,雖然國家大力倡導尊師重教,但仍有一些教師感到根本待遇沒有得到保障。熊丙奇指出,我國早在1994年就明確規定,教師待遇不得低於公務員平均水平,但在一些地方這樣的規定至今“還沒落地”。

    在不少專家看來,關注師德問題,更要關注有沒有依法治校。比照國外一些國家,我國學校大部分尚未建立獨立發揮作用的教師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也是造成教師責任不清、師生關係異化、家校矛盾突出的根源所在。

    “要建設師德,首先要依法保障教師權益,遵照教師職業屬性和教育規律來建設教師職業隊伍,按照法律規範來保障教師權益,這樣教師才會真正珍視並熱愛‘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熊丙奇説。(記者吳晶、淩軍輝、劉奕湛、翟玉珠)

 
 
 相關鏈結
· 教育部關於擴大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與定期註冊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
· 教育部:做好高校錄取新生復查和學籍電子註冊工作
· 教育部:核實新生入學資格 及時進行學籍電子註冊
· 教育部通知要求切實做好2013年秋季開學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