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武漢理工大學的吳老師(前左一)一家“自由行”來到香港,在香港太平山頂留影(9月27日攝)。當初旨在拉動香港經濟發展的而推出的內地赴港個人遊,已走過10個年頭,這一過程雖然出現過一些波折,但此間觀察人士和從業者則指出,對香港的經濟和就業而言,未來仍需要內地龐大而穩定的旅遊客流。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一些內地遊客在香港中環乘坐觀光巴士遊覽(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內地遊客在香港太平山頂淩霄閣購物中心挑選商品(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內地遊客在香港尖沙咀準備乘坐“張保仔”號中式帆船參加維港遊(5月11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內地遊客在香港尖沙咀觀看維港夜景(7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