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新聞分析:墨脫修路緣何難於上青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0月31日 17時55分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藏墨脫10月31日電(記者許萬虎、何雨欣)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脫公路正式全線通車。至此,我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終於摘掉了“高原孤島”的帽子。在經濟技術飛速發展、交通網絡相對成熟的今天,墨脫公路緣何修建了長達半個多世紀才得以正式通車?

    中國“工期最長”的縣級公路

    墨脫縣位於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地區,由於氣候條件複雜、地質災害頻發,長期與世隔絕。“墨脫”藏語的意思即為“隱秘的蓮花”。

    為保證祖國任何一個邊遠的地方、任何一個民族,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公共服務,共享發展成果;為填補我國交通建設史上的一個空白,全面實現“縣縣通公路”的目標,黨和國家時刻傾聽墨脫人民呼聲,一條墨脫公路打通、中斷、再修,前後歷經半個多世紀。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均進行過墨脫公路修建的嘗試,但均以失敗告終。直到改革開放後的1994年,一條簡易公路才修進了墨脫縣城,可通車後第二天,大部分路面毀於暴雨、泥石流。

    1998年,西藏再次修復扎木至80k的簡易道路,每年投入大量資金保通;2000年,特大山體滑坡致使墨脫簡易道路全線沖毀,國家又投資1200萬元恢復墨脫交通;2005年,西藏對墨脫簡易公路進行整修保通,實現了每年三四個月通車;2009年,由國家投資9.5億新改建的墨脫公路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底,嘎隆拉隧道全線貫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脫公路正式通車。

    墨脫通路讓墨脫各族人民世代的期盼變成了現實,必將促進當地群眾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當地旅遊業、民族手工業等快速發展,加快邊境少數民族致富,也將更加堅定西藏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

    “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

    在西藏有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墨脫公路建設區域氣候之複雜,地質條件之差,施工難度之大,世界罕見。

    自治區交通廳墨脫公路項目辦主任鄒宗良介紹説,墨脫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六項之最”:即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

    ——氣候條件複雜。墨脫公路項目區域內雅魯藏布與嘎弄曲均為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水汽的主要通道,雨量極其充沛,沿線次生地質災害分佈廣泛,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毀、冰崩、雪崩等頻頻發生。

    ——地質條件差。項目區域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與橫斷山脈的交接處,板塊構造活動頻繁、山體鬆散、邊坡穩定程度低,屬世界地質條件最不穩定地區之一。

    墨脫縣縣長扎西這樣總結墨脫公路施工的困難:“在內地修路,如果遇到100個問題,至少有一半有解決的經驗可循,而在墨脫修路,其中99個問題都是頭一次遇到。”

    鄒宗良解釋説,墨脫公路基本處於依山傍水的沿溪線,受地形、地質條件限制,公路施工不能另行開拓施工便道,施工條件極差;受氣候條件制約,墨脫公路一直處於“南通北阻、北通南阻”的狀態,施工人員生活、生産物資均需來回轉運,且必須翻越嘎隆拉雪山,其間不適合大型車輛的通行,導致運費十分昂貴。

    此外,嘎隆拉隧道作為墨脫公路“咽喉驛站”,建設沿線發育著多道斷層,岩體破碎,地下水較發育,加之電力匱乏,施工難度也很大。

    科學施工助“隱秘蓮花”走出“深閨”

    如今,墨脫公路終於正式通車。鄒宗良評價説,墨脫走出“深閨”,除了得益於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力投入,還離不開公路專家以及施工方科學的規劃、先進的技術投入以及嚴格的地質災害處治原則。

    墨脫公路建設項目嚴格依照“先通後暢、先易後難、先點後線、逐段推進”的建設理念,分階段進行建設。項目建設以“通”為核心,以“穩固路基”為其建設原則,在無重大自然災害發生的前提下,加強養護、保通工作,科學、理性地指導施工進程。

    據了解,針對墨脫公路沿線自然條件惡劣,地質複雜等難題,工程採用了GPS、航測遙感、CAD集成技術、高分辨率IKONOS衛星影像測繪地圖、1m立體像對和1:25000航空立體影像的多級工程地質遙感勘察等多項國內、國際高新技術,確保工程設計建設方案的科學實施。

    在施工過程中,實施嚴格的地質災害處治原則。“對於中小型崩塌,設計上儘量根治,首先從路線平、縱面考慮,以避讓清方為主;對於通過流通區的泥石流,儘量提高路基,加大溝底縱坡……”鄒宗良説,“在災害的治理上,我們嚴格遵循‘可知性、可治性’的設計原則,這是墨脫公路修建成功的‘金科玉律’。”(參與采寫記者王軍、黃興)

墨脫公路:“最險天路”“險”在何處?

    新華社西藏墨脫10月31日電(記者何雨欣、薛文獻、黃興)西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墨脫的路才是真正的天路”。根據統計,墨脫公路全線共發現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毀、雪崩等各種災害425處,平均每公里達3.6處,且其中大部分災害處治仍是世界性難題,“最險”天路之“險”可想而知。

    打通嘎隆拉雪山隧道

    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處在喜馬拉雅山脈的迎風坡,氣候多變,地質構造複雜,發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災害是常態。進出墨脫必經嘎隆拉雪山,修建墨脫公路就必須打通雪山隧道,這是全線的最難點。

    經歷24個月艱辛努力,2010年12月,嘎隆拉隧道打通,全長3360米。為保障行車安全,隧道內設置了8個緊急停車帶,每隔1000米還建有長100米的緩坡。

    墨脫公路項目辦主任鄒宗良介紹,嘎隆拉雪山隧道擁有三個“世界之最”:地質條件最複雜、地下水最豐富、坡度最大。隧道北口和南口海拔高差110米,縱坡達到4.1%,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

    降雨豐富 水毀頻發

    墨脫公路所在區域,為印度洋季風向青藏高原輸送暖濕氣流的主要通道,雨量極其充沛,公路80K(公里)前後路段年降雨量達5000毫米以上。

    “由於墨脫公路沿線溝谷深邃、地質脆弱,加上降雨豐富,水毀一旦形成將帶動30至50噸重的巨石在河流溝谷中奔涌滾動,對公路造成極大的危害。”參與公路設計的中交二公院墨脫公路設計代表組組長涂運良介紹。

    由於降雨造成的泥石流暴發,屢次使得公路斷道,2009年,黑日橋泥石流暴發,將36米的鋼架橋衝得越過了100多米寬的雅魯藏布江,斷道近一個月。

    雪崩地震易發、頻發

    墨脫公路穿越崗日嘎布山脈南坡,處在印度洋暖濕氣流的迎風坡上,強對流天氣導致冬季多強降雪,其雪線海拔4300米,較西藏其他地區要低許多,海拔4000米以上部分盛夏仍有積雪,極易發生雪崩、冰崩。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重點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鄧超介紹,2011年3月,墨脫公路遭遇了30年一遇的冰雪災害,在沿線8個區段共發生雪崩27處,造成了人員傷亡,機械設備重大損失。

    按照近兩年公路施工天氣記錄,從10月中旬至次年4月底,冰凍雪災嚴重,尤其在1月至3月降雪量增加,最容易出現雪崩災害。

    墨脫屬於地震高發區域,根據西藏地震局相關數據,幾乎每天均有小震(平均每年發生400余次地震,震感強烈的有5至6次)。2010年12月、2013年4月,在墨脫縣城附近發生了4.6級地震。

告別孤島 發展有路
——西藏墨脫各族群眾的新期盼新夢想

    新華社西藏墨脫10月31日電(記者薛文獻、何雨欣、許萬虎)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脫公路正式通車。至此,我國唯一不通公路縣——墨脫縣摘掉了“高原孤島”的帽子。路通了,不再怕雪山阻隔,不再與世隔絕,墨脫縣群眾有哪些新期盼、新夢想?

    門巴族老人次仁群培:“常回家看看”不再是奢望

    以前,進出墨脫總躲不過闖雪崩、過塌方,一路上要忍著螞蟥、蚊蟲的叮咬,沿著羊腸小道和臨時搭建的簡易便橋行走,稍不小心就會掉進萬丈深淵。

    門巴族老人次仁群培,墨脫縣格當鄉人,年近七旬。“走出墨脫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無數墨脫人自小便埋在心裏的種子。”次仁群培告訴記者,幾十年前,他因工作原因徒步幾十天離開墨脫,到拉薩工作;退休後因交通不便很少有機會回去,回家鄉看看逐漸成了一塊心病。

    如今,墨脫公路建成通車,在正常通車條件下,從波密縣開車到墨脫縣只需三四個小時,十分便利。次仁群培的夙願很快就要成為現實。“黨和國家千辛萬苦修建墨脫公路,圓了墨脫人世代期盼的夢。對我們這些身在異地的墨脫人來説,常回家看看、踩踩家鄉的泥土,將不再是一種奢望。”他激動地説。

    墨脫村黨支部書記吉都:村民踏上快速致富“金橋”

    離墨脫縣城不遠處,有一大片紅屋頂房子的村落就是墨脫村。年屆花甲的村支書吉都家就在村邊,兩層小樓整潔而明亮,吉都全家13口人就生活在這裡。

    早在11年前,精明能幹的吉都看到了搞運輸的商機,於是買了一台農用車,專門從墨脫公路80公里處運送物資到墨脫縣城,很快挖到了第一桶金——15萬元收入。

    不久後,村裏買車的人越來越多。如今靠著這些大傢伙,村民們出去承包建築工程,這個700多人的村莊人均年收入已達6000多元。

    “現在公路修通了,危險性也大大降低了,人們外出跑運輸的積極性更高了。”吉都笑著説,“路況好,人心就不虛。有了路,生活就會變得更好”。如今來墨脫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吉都還計劃帶領村民發展家庭旅館。

    墨脫縣完全小學校長次達多傑:學生背起新書包 營養餐更豐富

    墨脫縣完全小學有302名學生,大多是珞巴族。校長次達多傑説,公路通車後,學校的圖書資料更新更快,桌椅板凳也不再陳舊。每到新學期,背著新書包來報名的學生會越來越多。

    12歲的扎西頓珠是墨脫縣甘登鄉加崩崗村人,在縣完小上5年級。記者看到,在這個滿臉高原紅的小學生背後,一個陳舊的小書包早已褪了色。“老師説了,公路修通後,在商店每年都能買到新書包了!”扎西頓珠欣喜地説。

    “目前學生每人每月有260元‘三包’經費,每天能享受3元錢的營養午餐,還能喝到從外面運進來的牛奶。通車後,不出縣城就能買到各類營養食品,孩子們的健康也將得到保障。”次達多傑説。

    餐館老闆楊明慶:食材種類更多 價格更低

    楊明慶,四川內江人,6年前與家人來到墨脫開起了一家川菜館。楊明慶的餐館不大,乾淨整潔。“以前墨脫的菜大多是當地種的,産量小,價格高;豬肉、青菜,全是老百姓通過人背馬馱運進來的,價格也貴。每到冬天大雪封山,辣椒、西紅柿、茄子等都需要從波密運進來,動輒30元1斤。”楊明慶感慨。

    記者發現,公路修通後,墨脫縣城市場上的菜品種類更全了,蓮藕、山藥等過去根本買不到,如今應有盡有。楊明慶説,希望墨脫公路通車以後,大量的肉食品能源源不斷地補給到墨脫市場,我要烹飪更多的菜品,讓外地遊客知道我們墨脫的餐飲水平跟內地沒有區別。

    墨脫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楊東山:病人轉運告別“鬼門關上走一遭”

    “原來靠兩隻腳,現在靠汽車的4個輪子,這種便利以前根本不敢想。”墨脫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楊東山説,“從前危重病人轉運就像在‘鬼門關上走一遭’,如今都能保證及時送往波密縣、甚至林芝地區就診。將來,不會再有病人因轉運而造成二次傷害”。

    楊東山希望今後有更多專業醫療隊走進墨脫,對這裡的醫生、護士進行培訓;希望縣城到各鄉鎮的路也能修好,醫護人員下鄉送醫送藥,為老百姓建立全民健康檔案將不再是難事。(參與采寫記者黃興、王軍)

 
 
 相關鏈結
· 天塹變通途——寫在西藏墨脫公路即將正式通車之際
· 墨脫公路整改工程即將竣工
· 西藏墨脫:降雪導致道路中斷 群眾生活未受影響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