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海洋六號”停靠在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當日,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考察船“海洋六號”順利完成29航次科考任務,返回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整個航程先後共有95名科考隊員參加,歷時163天,航行2萬多海裏,這也是“海洋六號”執行大洋科考任務人員輪換最多的一次。據悉,這次航行科考隊首次對位於西太平洋我國結殼勘探礦區,即採薇海山示範區進行多手段詳細勘察,為結殼資源評價和下一步工程勘探提供詳細資料。另外,本航次還對我國自主研製的6000米無人無纜潛器“潛龍一號”進行試驗性應用以及應用性海試。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

11月6日,科考隊員依次走下“海洋六號”。新華社記者 石中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