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今日中國>> 中國要聞
 
韓正:上海自貿試驗區不栽“盆景” 勇當“苗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11月07日 07時20分   來源:新華社

上海自貿試驗區:不栽“盆景” 勇當“苗圃”
——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

    新華社上海11月6日電(記者 陳良傑 姜微 徐壽松)“進入深水區的改革要有勇氣,更要有智慧,這次自貿試驗區的改革方案是體現全國的智慧;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我們有責任、有壓力,有目標、更有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接受新華社記者訪談時説,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運行一個月以來,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談制度創新,他言簡意賅: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是意義更為重大的改革,和設定特殊政策的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

    説金融改革,他強調風險可控是前提,改革創新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必須符合國際化。

    話自貿區紅利,他直言不諱,自貿區不是政策洼地,改革紅利就體現在制度突破而不是稅收優惠。今後不能在全國推廣的稅制,上海自貿區內絕不做。

    “不栽盆景,而是種苗圃。”韓正説,自貿區所有制度、規則,所有改革舉措都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實現可推廣、可複製。第一階段的改革目標在2-3年內要實現。

    自貿區運行“滿月”,“達到了預期目標”

    “一個月運行下來,我們感到很滿意,籌備階段所設定的目標都達到了。特別是推出的各項改革措施都平穩紮實地落地了。”對於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滿月”表現,韓正開門見山。

    正式運行一個月來,上海自貿區各項試點任務和改革措施全面推進。投資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取消審批實行備案制,工商登記“先照後證”,一個月內“一口受理”辦結21家外資、213家內資新設企業;服務業六個領域的開放已經公佈並開始落實,貿易監管制度試點起步,6家企業試點“先入區、後報關”;綜合監管制度創新加快,推進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審批轉為注重事中、事後監管。

    對於備受關注的“負面清單”,韓正説,這是中國投資管理中的第一張負面清單。“負面清單”的長短,該怎麼看?關鍵看分類的標準,是按大類、中類還是小類分。

    “2013版”負面清單是參照國民經濟的大門類來進行分類的,涵蓋18個經濟行業門類,涉及89個大類、419個中類和1069個小類,編制特別管理措施190項,實際上只管了所有産業小類的約17%,開放了83%。

    特別管理措施若按照大類列舉,清單自然會短,但開放的空間就小;相反,限制措施越具體,所釋放的對外開放空間就越大。

    “管大類好比管住一幢樓的門,整幢樓就進不去了;管中類好比管住幾個樓層,其他的樓層就可以進去;管小類好比管住幾個房間,其他許多房間都可以進去。”韓正形象地比喻,“我們現在就是管房間,看上去管得多,實際上比管大門釋放出的空間要多很多,是更開放了。”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貿區的一大看點,其細則何時出臺備受矚目。

    韓正説,自貿試驗區金融改革創新包括四方面: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跨境貿易結算、外匯管理制度創新,將堅持“一個前提、兩個著力點”。即風險可控的前提,對於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風險,絕對零容忍。兩個著力點,就是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創新都要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為不斷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服務;牢牢把握所有的改革創新始終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為金融而金融、為創新而創新。

    他表示,金融改革創新的細則研究透了就會出臺。

    不是政策洼地,是制度創新高地

    “自貿試驗區的目標不是局部的試驗,而是為了長遠的發展。”對於自貿區的改革方向,韓正強調,“中央領導明確指出,自貿區的改革就是要制度創新,必須從國家發展戰略和改革大局予以謀劃。”也正因為此,“在形成試驗區總體方案和籌備、推進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得到了國務院各相關部門的直接幫助和支持指導。我們現在推出的每一項政策設計、制度安排都是在中央各部門的直接幫助、參與、指導、推動下開展的。”

    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紅利”體現在哪?韓正語氣堅定: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鍵是制度創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會阻礙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困難也會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駛,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自貿區監管模式的重大改革最為企業所稱道。“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自由”的新型海關監管模式,令相關企業的成本大大降低。因為可以“先入區、後報關”,企業貨物入區通關時間可縮短兩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減少10%。“在監管模式上,我們的標桿是國際上公認的先進的、效率高的模式。”韓正説。

    投資自由便捷效應也在初步顯現。譬如辦理企業,從審批到登記註冊,以前需要很長時間,而在自貿區最短只要4天。這樣的制度紅利,有遠見的企業更看重。又如對外投資,以前由於審批的流程,一些企業的經營決策和執行預期不太穩定;而現在,自貿區的流程很明晰,只要不在列表內就無需審批,一切變得可以預期。

    “我們要努力讓企業家們有穩定的預期,真正體現市場配置資源、以企業為市場主體。”韓正強調,制度改革所帶來的效應遠比稅收優惠大。稅制是國家統一的,今後不可複製、不可推廣的稅制,在自貿試驗區不能做。

    自貿試驗區不栽“盆景”種“苗圃”

    “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壓力當然是有的,而且很大。”韓正坦言,因為這是完全不熟悉的事業,沒有參照物,也沒有先例,更不能照搬別人。我們可以借鑒國際經驗,但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因此“深感責任重大”。

    不同歷史階段改革的目標不同。改革開放之初,最缺的是人才、資金。於是,為解決這些瓶頸,出臺了一整套招商引資的辦法,推出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而今天的迫切需求,正是自貿試驗區提出的行政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改革。

    “從某種意義上講,進入深水區的攻堅戰改革,首先取決於政府自身解放思想,甚至自我革命的精神。”韓正説,一方面壓力很大,但也很有信心,因為黨中央、國務院已經很明確指出了改革方向。

    “從提出方案到充分醞釀、研究、論證、決策,中央領導予以肯定、鼓勵,並從國家發展戰略和改革大局予以謀劃,確定制度創新這個改革方向。”韓正説,自貿試驗區的決策過程充分反映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制度創新的高度重視,對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心。

    如何評估自貿區的試驗是否成功?韓正表示,成功與否,就是看能否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通過兩到三年的努力,在自貿試驗區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跨境投資貿易的新制度體系、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

    他認為,要從制度層面去看成果:形成一整套符合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要求的投資和監管模式,就是一種成功。不用老的辦法,按照新的規章制度都能管好了,就是一種成功。過去靠審批,現在不審批,企業活力強了、社會活力強了、管理更到位了,就是一種成功。“我們會有一些評估指標,但不會是GDP、稅收等老的數據指標。”

    “兩到三年的時間內,所有改革措施都有階段目標,月月有小結、半年有評估。”韓正説,自貿區每一項改革都有一個列表,列明:以前的制度是怎樣,改革的目標、措施是什麼,推進狀況如何,效果怎樣,與改革預期是否符合。在做好每一項評估的基礎上,再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任何改革創新都可能存在不足,關鍵是風險要可控。“始終使風險控制與推進制度創新同步銜接,始終使風險處於可控狀態,絕對不能出現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韓正強調,自貿區所有的改革、規則都必須是可複製、可推廣的,只是自貿區內可以做、上海可以做的,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我們也不會去做。“上海自貿區不栽‘盆景’,它是一種‘苗圃’。”

 
 
 相關鏈結
· 韓正陪同河南省考察團考察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
· 韓正:上海推進改革創新更需汲取世界的智慧
· 韓正赴紫藤苑小區和虹儲居民區調研並召開座談會
· 韓正強調:弘揚敬老孝親傳統美德 讓老人安享晚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