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廈門11月9日電(記者王蔚、項開來)9日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在廈門國際海洋周上首次發佈《東海區海洋經濟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東海區海洋生産總值約為20549億元,佔全國海洋生産總值的41%,佔東海區三省一市地區生産總值的16%,海洋經濟已成為東海區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東海區包括東海和南黃海,北起江蘇連雲港贛榆,南至福建漳州詔安。沿海有江蘇、上海、浙江、福建三省一市,大陸岸線長約6800千米,海洋資源豐富多樣。漁業、港口、海島、灘塗和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明顯,海洋油氣資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較大潛力,海洋經濟發展的自然基礎條件良好。
上海在先進海洋裝備及高附加值船舶製造能力全國領先。江蘇産學研創新基地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海洋風電等應用科技水平大幅提升。浙江海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海水淡化技術方面具有領先水平,海洋科研投入不斷增長,研發投入佔海洋生産總值的1.9%。福建在海洋藥物、海洋生物製品、海産品精深加工等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
據初步核算,東海區海洋生産總值2012年較2006年增加了141.6%,年均增長率為15.8%。2006年至2012年,東海區海洋生産總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始終保持在15%以上,2012年達到16%。
報告指出,為實現海洋科技促進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東海區沿海各省在發展海洋科技的同時,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深遠海技術、海洋工程、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海洋裝備、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等海洋科技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海洋科研和應用能力處於國內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