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釋活力 經濟發展大跨越
——改革開放35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述評之一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劉錚、高敬、劉駿遙)這是創下人類經濟發展史上“新奇跡”的成績單:經濟年均增長9.8%,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十躍升至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跨越……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從瀕臨崩潰、封閉半封閉到蓬勃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發動機”的巨變。歷史啟示未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更加堅定了我們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成為“歷史上經濟發展進程最快的主角”
“在一個歷史用千年而不是世紀計算的國家,現在發生的變化必須以年而不是十年為單位計算。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國成為歷史上經濟發展進程最快的主角。”
西班牙前駐華大使歐亨尼奧·佈雷戈拉特日前在西班牙《對外政策》雙月刊發表題為《難以置信但確鑿無疑:改變的速度》的文章説,假如1978年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時,有人預見中國經濟是現在的情況,一定會被認為是瘋子。這是過去一千年發生的屈指可數的重大歷史進程之一,其意義可與歐洲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和美國的崛起相提並論。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1979年至2012年的34年裏,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8%,而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為2.8%。
“我國高速增長期持續的時間和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經濟起飛時期的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奇跡。”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
34年年均9.8%的經濟增速,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中究竟是怎樣的分量?記者從國家統計局了解到,在過去34年裏,印度經濟年均增速為5.9%。從高速增長期的比較上看,日本經濟在1956年至1973年的18年高增長期年均增長9.2%,韓國經濟在1966年至1979年的14年高增長期年均增長9.1%。
“中國經濟以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增長了30多年,不但刷新了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經濟起飛階段創下的高增長紀錄,而且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説。
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2008年至2012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20%。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根本動力
“當時我們被束縛得緊緊的,突然鬆綁了,我們就撒歡地跑……”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這樣回憶改革開放初期開始創業時的狀況。
1978年底,34歲的工程技術員柳傳志從報紙上一篇“關於如何養牛”文章中嗅出了“春天”的氣息。1984年,他用20萬元開始創業。20年後,聯想收購了“藍色巨人”美國IBM的全球臺式電腦和筆記本業務。今年,聯想躍升成為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個人電腦供應商。
柳傳志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眾多弄潮兒的典型代表。被思想禁錮和計劃經濟壓抑已久的活力和創造力一旦被釋放,無數個柳傳志、無數個聯想集團,便匯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洪流。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的根本動力。”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説,中國經濟的起飛始於改革。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既是改革的起點,也是發展的起點。農村經濟改革持續幾年後,國家推動城市經濟改革,進而深化國企改革,帶動相關改革比如價格改革、要素市場改革等的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了生産力,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以開放促進改革,也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之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指出,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引進外資、發展加工貿易,還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企業走出去,開放對加快改革和發展都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釋放出的巨大活力激發下,中國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由1978年的3645億元迅速躍升至2012年的518942億元,佔世界GDP總量的比重從1.8%攀升至11.5%。
成功實現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跨越
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總量固然重要,人均更為關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的快速發展,使得各項人均指標也快速提升,中國人離強國富民的夢想從未如此之近。
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是世界通行的衡量一國發展水平和階段的關鍵指標。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根據世界銀行數據,我國人均GNI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的劃分標準,已經由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上中等(即中等偏上)收入國家。
“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起點低、人口基數龐大的國家,能夠取得這樣的進步確實難能可貴。”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
中國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跨越,固然令人歡欣鼓舞,然而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先例也向我們發出警示。中國仍然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當前中國經濟出現增速下行、産能嚴重過剩矛盾突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環境資源約束增強等一系列新問題新情況,更是不容盲目樂觀。
“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唯一辦法,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必須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都要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
統計局: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開啟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新時期。35年來,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勇氣,攻堅克難,銳意推進改革,堅持不懈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煥發蓬勃生機和活力,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詳細內容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經濟體制改革述評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記者 王希、劉錚)十八大以來,我國努力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不斷探索對外開放新路子,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進一步改善外貿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一系列重要舉措將擴大開放與體制改革相結合,為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勁動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