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12月12日電(記者袁志國、皮曙初、李偉)一些幹部的世界觀墮落了,方法論迷失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了他們的空中樓閣。怎麼辦?湖北襄陽的做法是:用換位思考探索改進作風常態化機制。
市民劉長虹在襄陽市檀溪路經營著一家酒店,最近店裏來了好幾撥幹部,但他們並不是來吃飯,而是請他“找茬”:為部門工作指不足、提意見、談建議。他説:“快有點不適應了,幹部怎麼突然找上門問需要?”
今年下半年以來,有著劉長虹這種感受的群眾在當地越來越多了。6月,針對醫患糾紛頻發問題,根據市委要求,醫療衛生系統率先開展“假如我是患者”大討論活動。市直9家醫院領導忙著交叉暗訪,2萬多職工參與反思討論,各相關單位組織人員上街調查聽民聲。幾個月下來,46個被熟視無睹的問題,“挑”出來了,醫院開始全面整改,患者滿意度隨之提升,醫患糾紛明顯減少。襄陽衛生局局長林芳立説:“這次換位思考實現了一次行業作風之弊、行為之垢的大排查、大掃除,也為我們如何重塑醫務隊伍形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目標。”
“要想公道,打個顛倒”。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説,有些同志當領導時間長了,做什麼事都走非常渠道,和群眾的距離越來越遠,不知道群眾有什麼難、有多難,所以很有必要管好轉變作風的總開關:改造他們的主觀世界,讓他們始終站在群眾立場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帶著感情幫群眾解決問題。
9月,“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在全市推開,層層成立領導小組辦公室,與群眾路線教育辦公室合署辦公,要求把大討論活動從窗口服務單位拓展到全體機關事業單位和公共服務部門,從直接服務群眾的工作人員延伸到所有公務人員,實現“橫到邊、縱到底”的全覆蓋。
截至目前,大討論活動已縱向覆蓋了市、縣、鄉、村四級,橫向包括所有行業、部門、公共服務單位及國有企業、經濟社會組織中的黨員幹部;全市143個縣級單位、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參與其中,涉及黨員、幹部10萬人以上。
通過半年來的換位思考活動,全市解決了城市新居民子女上學難、市民打的難、拆遷戶還房難等7大類6000個事關群眾利益的難題。
作風是否改進了?工作是否做好了?最終都要由群眾來評判,這是襄陽大討論活動中的重要原則。目前,襄陽市的不少部門和單位正在探索這種體現群眾話語權的考評機制。襄陽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局長伍義兵説,比如我們將投訴率納入了城市管理考評體系,下屬單位投訴率最低的獎80萬元,最高的則罰20萬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健全改進作風常態化制度,完善直接聯絡和服務群眾制度。襄陽市委組織部長成佳剛説,過去問題的關鍵是政府辦的事不是老百姓急需辦的事,一些幹部熱衷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這次襄陽大討論活動對於政府來説,並沒付出更多的成本,只是改變了觀念、找到了方法、形成了制度,讓幹部能夠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