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 加強領導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溫家寶
(2005年6月30日)
一、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戰略意義
能源、礦産、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們在資源和環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高,浪費大,污染重。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來,各地方、各部門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資源消耗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生産、建設、流通、消費領域浪費資源的現象相當嚴重。一些城市建設貪大求洋,汽車消費追求豪華型、大排量,住房消費追求大面積、高標準,有的産品過分包裝,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這樣,不僅造成資源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煤電油運緊張,環境污染加重,導致一些重要礦産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而且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我國資源支撐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已經難以承受。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央明確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社會生産、建設、流通、消費的各個領域,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是關係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今後一個時期,人口還要增長,人均資源佔有量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軟肋”,淡水和耕地緊缺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路子。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關係。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讓人民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産和生活。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經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城市化步伐加快,資源需求持續增加,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節約資源。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既是當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舉措。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資源問題,著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近年來,我國石油、礦産等重要資源進口越來越多,對國外市場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過多地進口資源,不僅耗費大量資金,而且會加劇國際市場供求矛盾,帶來一系列經濟、政治、外交方面的問題。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對於確保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總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我們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實用大力氣抓緊抓好。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總的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種手段,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節約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建立節約型的生産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務求建設節約型社會儘快取得實質性進展和明顯成效。
二、近期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抓好的重點工作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伴隨我國整個現代化進程的長期任務。今明兩年,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大力節約能源。認真實施《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中提出的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抓緊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産、餘熱利用、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重點節能工程。突出抓好鋼鐵、有色、電力、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和企業的節能。大力發展節能型交通運輸工具和農業機械,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控制高耗油汽車的發展。推動新建住宅、公共建築節能和現有建築節能改造。推廣節能環保型空調、冰箱等家電産品,在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居民住宅和全社會推廣採用節能照明産品。嚴格執行公共建築夏季空調室內溫度最低標準。在農村大力發展戶用沼氣工程。積極開發利用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大力節約用水。積極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網改造,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搞好農業節水灌溉。大力實施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推進沿海缺水城市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嚴格限制超採、濫采地下水。
大力節約原材料。加強重點行業原材料消耗管理,嚴格設計、施工、生産等技術標準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使用再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行木材節約代用。大力節約包裝材料,解決社會反映強烈的食品和用品等過度包裝問題,大力推廣散裝水泥。
大力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堅持實行最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按照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的要求,修訂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定額指標,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度,推進土地復墾。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試點。嚴格限制毀田燒磚,大搞墻體材料革新,實施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計劃。
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以煤礦瓦斯利用為重點,推進共伴生礦産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有機廢水為重點,推進工業廢物綜合利用。以再生金屬、廢舊輪胎、廢舊農膜、廢舊家電及電子産品為重點,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積極開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産,推動産業循環式組合,倡導社會循環式消費。全面推行清潔生産,從源頭減少廢物的産生。在重點行業、領域、産業園區和城市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促進産業轉型、老工業基地和重化工業集中地區的調整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