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領導活動
 
溫家寶就經濟形勢和明年經濟工作接受新華社專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2月28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記者:剛才您談到您下去考察的一些情況,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您講的一句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與時間賽跑,跑過金融危機的影響。當時我們一系列政策出臺得非常快。我印象很深的就是,當時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一攬子政策計劃就出臺了。

    溫家寶:我沒有進行過統計,但是你講的確實是事實。如果我們查一查那一段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幾乎是每一週都在出臺新的政策,這些政策都圍繞著擴大內需、應對危機。比如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制定了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我只舉一個例子,我們加大了對農民的農機補貼,由2008年的40個億增加到140個億。這些政策都立竿見影,有力地擴大了內需,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人們注意到,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您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比以往多了。在與世界攜手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舞臺上,請問總理,中國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溫家寶: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必須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你可能還記得,我在亞歐會議上曾經用六個字來概括,這就是:信心、責任和合作。

    所謂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時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隨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主動行動,在年初我訪問歐洲四國的時候,除了傳遞信心以外,在最為困難的時候,我們決定向歐洲派出兩個採購團。

    所謂責任,就是説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把麻煩留給別人。中國是這樣説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

    所謂合作,你可以看到,我們今年為應對金融危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同主要經濟體加強政策交流,形成一致應對危機的共同力量。我們擴大了同一些國家貨幣的互換,貫徹“清邁協議”,建立了東亞區域外匯儲備庫,並且開始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採取的行動,有利於國際之間聯手來應對這場危機。

    新華社記者:國際金融危機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大調整。面對搶佔科技制高點這樣一個大的競賽,中國該怎麼行動?

    溫家寶:到今年9月夏季達沃斯會議期間,全世界應對金融危機應該説已經看到成效了。我曾經講過,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世界開始看到一縷曙光,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應對這場危機當中,因為開始比較緊張,我們把力量集中在應對上。到今年下半年,我們開始有時間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過去,研究應對危機中出現的問題,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未來。

    我們作出了一個判斷,就是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説大的變革,而決定應對經濟危機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於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下半年,我們開始考慮對産業的科技支撐,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錫中科院傳感網研究中心參觀,在那裏遇到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他們許多是從海外歸來的學子。他們給我介紹什麼是物聯網,物聯網就是傳感器加互聯網,也就是説通過傳感器可以將互聯網運用到基礎設施和服務産業,它有著廣闊的前景。為此他們起了一個很生動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國”。我知道世界各國都在考慮佔領科技的制高點,也就是佔領新興産業的制高點,這些才真正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為此,我回到北京以後,連續召開三個座談會,有科技、經濟和企業方面的專家參加,來研究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大家都感到,除了發揮諸如裝備製造業這種我們的傳統優勢以外,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這些關係到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的科技。

    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以後,我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産業界、經濟界提出的建議,比較系統地提出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規劃我們還在擬定當中,我們準備把它同“十二五”規劃緊密地聯絡在一起。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相關鏈結
· 直播回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會議紀實
· 溫家寶:中國為哥本哈根協議發揮重要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