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人才建設和部隊院校情況
中國政府網
 

軍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

 

    經中央軍委批准,軍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加速人才培養座談會于2003年6月4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集中研究落實江澤民主席關於抓好人才戰略工程的重要指示,動員和組織全軍大規模培養人才、大幅度提高幹部素質,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實現軍隊現代化跨越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3個月後,中央軍委正式頒發《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這個規劃是中央軍委根據世界軍事變革發展趨勢作出的科學決策,是全軍的第一個人才建設宏觀發展規劃。它的頒布實施,必將推動軍隊人才建設的整體發展,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有力促進全軍的現代化建設。《規劃》在客觀分析軍隊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強調軍隊人才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著眼履行打得贏、不變質的歷史使命和完成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雙重歷史任務,為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鬥爭準備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規劃》著眼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需要,對軍隊未來一、二十年人才建設應達到的數量規模、知識結構、複合素質等提出了相應的目標要求,並緊緊圍繞建設高素質的指揮軍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突出培養人才、提高素質這個核心,按照各支隊伍的特點進行了分類設計,並提出了具體的對策和措施。為確保各項目標落到實處,《規劃》提出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分兩步走:第一步,2010年前主要是打好基礎、理順關係,力爭使人才隊伍狀況明顯改觀;第二步,2020年前主要是加快發展、整體推進,實現人才建設大的進步。《規劃》還對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的組織領導提出了要求。

 

    2003年9月,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對2004年實施“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作出部署,確定再選送1600余名軍隊幹部到北大、清華等29所普通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

 

    由教育部和總政治部制定的“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這項計劃規定,由部隊負責選拔和推薦考生,送學對象主要是部隊專業技術幹部以及軍隊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理工科教學科研的教研人員;各普通高校根據考生成績擇優錄取,招生專業為與軍隊武器裝備發展和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密切相關的工程技術類學科,學員畢業後回部隊工作。計劃實施以來,教育部專門從國家計劃內出資、留出招生名額,給予軍隊幹部單獨考試的特殊政策;各普通高校專門為軍隊幹部制定針對性培養方案;軍隊各大單位指定專人負責,認真做好考生的選拔和推薦工作。截至2003年,中國軍隊已選送3000名幹部到地方高校深造。

 

    2003年9月,經中央軍委批准,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幹部交流工作的意見》。《意見》圍繞全面落實現行幹部交流政策制度,對《現役軍官法》和《現役軍官職務任免條例》規定的定期交流、崗位輪換、作戰部隊接近或達到平時任職最高年齡的幹部交流、改善領導班子結構的交流、駐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幹部內調交流、任職回避交流等6種基本交流形式,逐一進行明確和規範,針對工作不夠落實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措施。還就加強幹部培養性交流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進一步明確了交流的對象、範圍、數量以及組織實施等方面的要求。機關交流的對象主要是德才優秀,有發展潛力,需要經過部隊和院校任職鍛鍊的綜合部門領導和業務骨幹;作戰部隊交流的對象主要是缺乏機關和院校任職經歷的後備幹部;院校、科研單位交流的對象主要是缺乏部隊任職經歷的領導幹部、指揮教員,以及與作戰訓練、武器裝備、軍事醫學等密切相關的科研人員。跨軍兵種交流主要是使培養對象熟悉掌握與本職及擬任職務緊密相關的軍兵種知識,切實提高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幹部跨軍、政、後、裝交流,今後幾年主要是從師以下作戰部隊挑選部分優秀營連級主官跨軍政崗位交叉任職,選拔部分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專業技術幹部充實基層指揮崗位;從總部和大軍區級單位挑選少量優秀軍級幹部,跨軍、政、後、裝交流任職。

 

    2003年底,經中央軍委批准,四總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軍隊博士後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對改革和完善軍隊博士後管理辦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規定》共8章53條。《規定》決定,為加強博士後工作的組織領導,全軍成立由總部有關部門組成的博士後管理工作辦公室。為吸引地方優秀博士畢業生到軍隊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工作,決定各設站單位及後備軍官選拔培訓工作辦公室要在確保不泄密的前提下,通過網站、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介紹設站單位的情況;設站單位招收本單位人員不得超過20%,招收名額主要用於引進地方優秀博士研究生;在軍隊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站工作的地方博士後人員,在站期間或出站時辦理入伍手續的,入伍時間從批准其進入軍隊博士後站工作的時間起計算;為確保出站博士後人盡其才,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後專業不對口、需跨大單位調整交流的,由總政幹部部在全軍範圍內統一調整安排。《規定》決定設立軍隊博士後專項經費,與國家財政撥款和設站單位自籌資金一起構成軍隊設站單位的博士後工作經費,用於博士後研究人員生活、科研補助和日常管理;各級科研主管部門也應當在科研項目、儀器設備等方面向設站單位傾斜。在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相對集中的地區或單位,由總部、有關單位和設站單位共同籌資建造軍隊博士後公寓住房。對於沒有工作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配偶,設站單位可發給一定數額的生活補助費。

 

    與此同時,經中央軍委批准,總政治部、總後勤部下發了《關於提高軍隊院士津貼標準的通知》,決定從2003年7月1日起,把在軍隊工作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津貼標準從每人每月2000元提高到5000元。通知同時決定,提高院士津貼標準後,軍隊兩院院士不再參加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對象的遴選。軍隊院士津貼制度是2001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建立的。

 

軍隊院校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喜慶50週年華誕

 

    中國國防科技人才的搖籃——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走過整整半個世紀的創業歲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前身為1953年誕生於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1978年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999年4月26日,中央軍委又頒布命令,將長沙地區3所軍事院校併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賦予學校培養軍隊高級科學工程技術人才與指揮人才,培訓軍隊高級領導幹部,從事先進武器裝備和國防關鍵技術研究的重要使命。新組建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直屬中央軍委領導,在校學員比當年的“哈軍工”增加了1倍,達到1.3萬多人。

 

    2003年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已成為軍隊學科門類最多的院校,學科專業及其研究方向覆蓋了國防科技關鍵技術的主要領域,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9個、軍隊“2110工程”建設學科領域15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設崗學科6個,擁有博士學科專業40個、碩士學科專業8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在2002年全國首次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有4個一級學科進入同類學科前8名,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位居本學科第一名。50年來,在為國家和軍隊培養的13萬多名英才中,有1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近300人走上了省、部、軍級以上領導崗位;所取得的近4000項高水平科研成果中,有1885項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

 

軍隊首批軍師職指揮員擔任國防大學教官

 

    從軍隊遴選出的首批13名軍、師職指揮員教官,2003年8月從三軍演兵場步入國防大學講壇,開始執教生涯。這是中央軍委、解放軍總部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軍隊現代化跨越式發展而採取的重要舉措。

 

    教官是從部隊指揮幹部中選調到指揮院校的流動型教員,主要承擔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與部隊實踐聯絡緊密學科的教學科研任務。在指揮院校實行教官制,對改善院校教員隊伍結構,增強生機和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寬軍隊高中級幹部培養渠道有著重要意義。這13名教官,是根據國防大學教學需求,經相關大單位推薦,由總政從陸、海、空軍和二炮部隊中遴選出來的。這些教官都曾在師、旅、團主官崗位或在軍以上機關任職。陸軍教官參與組織過戰役演習,海軍教官擔任過艦艇長並參與組織過編隊訓練,空軍教官有駕機翱翔藍天的本領,二炮教官參與組織過實彈發射訓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這些軍、師職教官主要從事國防動員、聯合戰役、軍種戰役、作戰指揮、政治工作、後勤和裝備等學科的教學與科研。

 

軍隊研究生教育實施戰略性調整

 

    2003年9月,軍隊研究生教育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了加快研究生教育的新任務、新要求,制定了加強研究生教育建設的新辦法、新措施,決定對研究生教育實施戰略性調整。調整的主要內容有:突出學科體系的軍事特色,大幅度增加軍事學科的比例,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與高新武器裝備密切相關的工學學科;加快實現研究生教育由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向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轉變;實施“名師工程”,大力加強導師隊伍建設,造就一批站在科技學術前沿,能夠領導學科發展潮流,享譽國內外的研究生導師。會議要求軍隊院校要著力研究解決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重點難點問題,在人才培養中注重科技素質和勝任本職工作能力的培養。要進一步加大軍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力度,增大面向一線作戰部隊主官招收研究生的比例,提高指揮軍官隊伍的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同時,建立人才培養的科學機制,努力形成軍事教育與依託國民教育、院校培養與崗位鍛鍊、吸引保留人才與培養使用人才並舉的人才培養新格局。

 

院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

 

    經中央軍委批准,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于2003年11月1日在京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研究部署全軍院校和訓練機構體制編制調整改革任務,全面推進軍隊院校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創新發展。會議指出,軍隊院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是全軍體制編制調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軍隊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創新軍事理論和高新技術的重要基地,在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中肩負著重要使命。要朝著規模化、集約化辦學的方向不斷前進,拓寬依託國家高等教育培養軍事人才的路子,使軍隊院校教育由以學歷教育為主轉變為以繼續教育為主,軍隊院校生長干部的學歷教育基本實現大學本科化。要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優化教育結構,完善管理機制,加強校風和學風建設,提倡科學求實精神,在培養軍事人才的知識基礎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工夫。

 

軍隊院校招生

 

    軍隊人才建設,一方面將繼續發揮軍隊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依託普通高等教育培訓軍隊幹部的路子越走越寬,特別是從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收國防生以及從高校在校生中選拔國防生的規模和數量逐年擴大。

 

    2003年,軍隊50余所部隊、武警院校招收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涉及專業200多個,全部為本科。200多個專業中主要是軍隊建設所需的理工類專業,其中少量的文科專業中多為外語、哲學類等專業。在軍事院校中,文理兼收的主要有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南京政治學院、軍事經濟學院、海軍後勤學院、空軍工程大學等。根據教育部和總政治部的有關規定,軍隊院校招收普通中學應屆高中畢業生採取提前單獨錄取的方法進行。報考軍校但因體檢等原因未被錄取的考生,將繼續按其填報的地方高校誌願錄取。2003年,中國有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65所地方高校在30多個省(區、市)招收國防生4000余名,招生數量之多和招生省份之廣均為歷年之最。報考國防生的考生在考試前填報國防生志願,體檢、面試標準和辦法與軍校錄取標準基本相同。被錄取的國防生將與高校、軍隊駐高校的後備軍官選拔培訓工作辦公室簽訂《國防獎學金協議書》,在校期間享受每人每年5000元的國防獎學金。國防生在高校學習期間需參加必要的軍政訓練,其所學課程與高校同專業同時入學的其他學生基本相同。國防生在取得畢業資格和相應學位後,將按協議分配到部隊工作,其職級和工資待遇參照同期入軍校學習的學員確定。

 

    對於報考國防生的考生,不符合國防生錄取資格,但其統考成績達到報考高校相同專業或相近專業錄取分數線,且符合招生高校錄取條件的,與其他考生同等對待,並按照有關規定參加報考專業的正常錄取。

 

    2003年,軍隊飛行學院向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招收飛行學員。報考飛行學員的考生除參加中國高考外,都要進行嚴格的心理選拔,由飛行專家和心理學專家運用心理學原理,來檢測考生是否適合從事飛行職業,以及通過培養是否能成為獨立完成飛行任務的飛行員。高考成績達到招飛錄取控制線、心理選拔成績達到規定分數的考生,空軍按規定加分後排序錄取。考生高考成績相同,則優先錄取心理選拔成績高的考生。按計劃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生飛行學員的錄取工作于7月15日結束。新學員中的196人獲得國家招飛獎金。他們的高考成績都達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一、二批本科控制線。被錄取的飛行學員在軍隊飛行學院學習期間享受統一發放學員被裝、佩戴學員肩章、免交伙食費、公費醫療、在校期間的全部學習費用由軍隊承擔等軍校學員的供給制待遇。由於飛行職業的特殊需要,被錄取的飛行學員按照規定享受飛行人員的特有待遇:國家規定飛行人員有較高的伙食標準;每年可享受身體健康療養一個月;飛行人員結婚後,配偶可隨軍(符合條件者,根據有關規定即可參軍入伍),隨軍後優先安排住房和工作,沒有隨軍的每年安排探親假一次;飛行人員的子女參加地方高考、中考,凡符合軍隊院校招生條件的,優先錄取到軍隊院校學習。飛行學員經訓練合格後,可獲得大學本科學歷,授予軍事學學士學位,同時授予中尉軍銜,任命為副連職飛行員(優秀者可任命為正連職),分配至航空兵部隊。

 

    2003年,空軍首次在普通高校招收飛行學員,19名地方普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6月14日被空軍飛行學院正式錄取為飛行學員。這是自1987年招飛制度改革以來,空軍首次在普通高校畢業生中招收大學生飛行學員。這些大學生飛行學員分別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等17所普通高校,是從全國74所國家部(委)、省(市)屬普通高校符合選飛自然條件的數萬名應屆畢業生中選拔出來的。他們將在空軍飛行學院進行為期兩年半的基礎訓練、航空理論學習和飛行訓練,合格者被授予軍事學學士,成為雙學士複合型飛行員,被定為正連職軍官,到空軍航空兵部隊任職。這項改革旨在改善軍隊飛行人員隊伍的知識結構,適應新武器裝備對高素質飛行員的要求,加快培養複合型軍事人才。

 

    2003年8月中旬,武警部隊召開院校工作會議,宣佈武警院校從2004年起將降低士兵的招收比例,擴大招收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數量,生源主體將由士兵變為應屆高中畢業生。這一重要舉措是根據中央軍委的人才戰略工程和武警幹部隊伍建設的實際推出的,旨在提高生源質量,加速人才培養,造就大批忠於黨和人民的現代警官。

 

    生源質量偏低是制約武警院校辦學質量和幹部素質的一個現實問題。近年來,受地方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影響,士兵生源的文化素質下降,每年參加統考的士兵考生中,真正全日制高中畢業的比例較低。為改變這種狀況,武警部隊下決心優化生源結構,努力提高生源的整體質量。按照這項措施,士兵生和地方生的比例將由2003年6:4調整為4:6,形成指揮專業的生長干部以招收士兵生為主,技術專業的生長干部以招收地方生為主的生源格局。其中,內衛指揮、汽車、特警和偵察等指揮專業本科生,以招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優秀士兵為主,以給優秀士兵成長進步保留一定的發展空間;機要指揮、軍需管理、裝備管理、聲像維修以及醫療放射等技術專業本科生,將招收地方應屆高中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