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泰山:“五嶽之首”承載華夏至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3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濟南2004年6月1日電(記者 溫閩)在中國人心目中,被尊為中國五大名山之首的泰山是如此神聖,如此巍峨。亙久以來,它是華夏民族古老而悠長的歷史記憶的化身。

  泰山,古稱岱宗,位於中國東部山東省境內。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重點風景名勝區;1987年成為中國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2002年,被評為“中華十大文化名山”之首。通天拔地,氣勢恢宏。泰山,承載著如此豐厚的地理歷史文化內涵:在地理上,它是華北平原上生態蔥鬱的巍巍巨人;在歷史上,它是中國歷代帝王登山封禪、遣官告祭的國事重地;在文化上,它更是各朝文人墨客、名家學者爭相瞻仰、頂禮膜拜的心靈聖地。

  事實上,這也正是泰山能夠成為中國首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名錄的名山魅力所在。歷史上,泰山因其巍峨挺拔而倍受歷代帝王推崇:從無懷氏、伏羲氏、黃帝、炎帝到周成王,共有72帝登封泰山;從秦始皇、漢武帝到清康熙、乾隆,計有12位皇帝30余次或親臨封禪,或遣官告祭。

  在文化上,泰山儒、道、佛並存,計有寺廟、宮、觀等建築群29處,古遺址128處;從孔子、司馬遷、杜甫、李白到近代名流,泰山一直就是文人墨客頂禮膜拜的勝地,在浩如煙海的中華詩詞文章中,留下了眾多有關泰山的詩文墨寶。

  因深厚的文化內蘊,中國歷史上産生了許多與泰山有關的成語、掌故:中國人有稱岳父岳母為泰山泰水之俗,即因泰山之上有丈人峰;因德高望眾或成就卓越而被眾人所崇仰的人常被稱為泰斗,其來源是古人認為泰山在五嶽中最高,北斗星在眾星中最明;泰山基礎寬闊,形體集中,既非臥也非立,而是靜坐于大地之上,給人以安穩與厚重之感,故中國成語中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之説。此外,如“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等成語,均源於古人關於泰山的詩文之中。

  除了奇特的人文景觀之外,泰山的自然風光也以巍峨壯麗、韻味獨特而著稱。旭日東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霧淞雨淞、碧霞佛光等風景,是泰山享譽世界的奇觀。加上森林蔥鬱,山勢雄偉,難怪2000多年前孔子登臨至海拔1545米高的玉皇頂時,會發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邁感慨。

  盛景如斯,延續至今,最關鍵是得益於中國相關部門的精心保護:本著“繼承、弘揚、保護、利用”方針,中國政府不斷增加投入,使泰山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自1994年以來,中國共投資近5億元人民幣,陸續修復了20余處景區景點的古建築設施,完成了岱廟唐槐院、鬥母宮、五賢祠、三陽觀等建設修繕工程,恢復整修秦封殿、竹林寺等8處文物古跡;撥正了中天門以上古盤道,較好地再現了泰山豐富的歷史文化風貌。

  運用新材料、新技術保護泰山,是泰山文物部門近年來的一項創舉。泰山石刻文物眾多,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處,但大都日曬雨淋,風化剝蝕現象嚴重。泰安市文物部門聯合省文保中心、國家文物研究所,對經石峪北齊時的金剛經石刻進行研究試驗,提出了一套科學保護的方案,使面積2064平方米的經石峪刻石得到有效保護。另外,從英國引進了一種新型防火塗料,用在木結構古建築上,可有效阻滯木材的燃燒,為木結構古建築的防火安全提供了保障。

  為保護以“五大夫松”為代表的泰山古樹,當地大規模開展了4次古樹普查,並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了古樹名木保護檔案,掌握了泰山古樹名木的生長規律,使古樹名木的保護管理納入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尤其是對列入遺産名錄的23處古樹名木更是精心呵護,目前這些古樹名木的長勢良好。

  巍巍泰山,華夏至尊。如今,世界各地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走近泰山。其實,當他們更多地了解泰山的同時,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明自然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