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8日   來源:人民日報

關於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與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1994年3月11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陳錦華

    各位代表:

    現在,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大會報告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1993年,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繼續勝利前進。總的來看,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是好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項改革,正在按照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展開,並取得重要進展,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一)社會生産繼續快速增長。全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1380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三點四,超過計劃增長百分之八的速度。其中,第一産業增長百分之四,第二産業增長百分之二十點四,第三産業增長百分之九點三。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糧食、油料産量創造歷史最好紀錄,全年糧食總産量4564億公斤,完成計劃的百分之一百零三點一,比上年增加138億公斤。油料總産量1761萬噸,完成計劃的百分之一百零六點七,比上年增加120萬噸。棉花、糖料生産由於種植面積減少和病蟲害影響,産量減少,沒有完成計劃。農作物種植結構向優質、高産、高效方向發展。畜牧業、漁業生産增長較快。肉類總産量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點二;水産品産量增長百分之十四點六。鄉鎮企業繼續蓬勃發展,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發展速度加快。全國完成工業增加值14140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一,其中重工業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二,輕工業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九。主要産品産量持續增加。煤炭産量達到11.41億噸,增長百分之二點二;原油1.44億噸,增長百分之一點三;發電量達到8200億千瓦時,增長百分之八點八;鋼8868萬噸,增長百分之九點六;乙烯203.9萬噸,增長百分之一點八;十種有色金屬329.8萬噸,增長百分之十點二;水泥3.6億噸,增長百分之十六點八;汽車131萬輛,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八;化學纖維221.5萬噸,增長百分之三點九;家用洗衣機和電冰箱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工業産品銷售率由百分之九十五點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點四;資金利稅率由百分之十點一提高到百分之十點六;流動資金週轉次數由1.66次加快到1.71次。建築業生産經營繼續快速發展。地質勘探取得新成果。第三産業得到新的發展。交通、通信業挖掘潛力,努力滿足生産和生活需要。鐵路貨物週轉量完成11936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三點一;郵電業務總量完成461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五十八點九。金融、會計、審計、信息、諮詢以及為居民生活直接服務的行業發展較快。

    (二)重點建設和技術改造得到加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1829億元,為年計劃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七點九,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五十點六,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工作量增長百分之二十二;其中,國有單位基本建設投資完成4647億元,更新改造投資完成2192億元。為緩解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交通、通信業投資增加較多,在國有單位基本建設投資中所佔比重由上年的百分之十四點七上升到百分之二十點二。鐵路建設的投資強度和施工進度都是建國以來少有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興建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施工準備全面展開,一期土石圍堰工程和導流明渠施工進展順利,移民工作正在抓緊進行,建設資金的籌措和到位情況較好,有關重大裝備和技術問題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情況好于往年,一批屬於結構調整的骨幹項目建成投産。全年全部建成投産的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133個,限額以上更新改造項目128個。新增加的發電裝機容量1438萬千瓦,石油開採能力1542萬噸,鐵路新線、復線和電氣化線路交付運營里程1019公里,公路3556公里,港口吞吐能力3752萬噸,住宅電話367.2萬戶。還有一批社會公益性項目建成交付使用。

    (三)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進一步擴大。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向優化産業結構的方向發展,上海浦東開發開放步伐加快,新設立了一批沿邊、沿海、沿江城市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對外貿易持續發展,全年進出口總額19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二。其中出口總額918億美元,增長百分之八;進口總額1040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二十九。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製成品比重上升,其中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産品已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四點七。利用外資大幅度增加,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67.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九十一點五。其中,外商實際直接投資258億美元,增長1.3倍;利用國外貸款108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三十六點五。外商投資結構有所改善,中長期開發投資增多,境外大公司、大財團投資增加,投資領域逐步向基礎設施、基礎工業擴展,向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多。國際旅遊業取得好成績,旅遊外匯收入增加較多。年末國家現匯結存達到212億美元,比年初增長百分之九。

    (四)國內市場繁榮活躍。199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37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六點一,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六。消費品貨源充裕,花色品種豐富,供求平衡和供過於求的商品佔百分之九十以上。生産資料流通量擴大。全年縣及縣以上物資供銷企業銷售生産資料7796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三十二點三。全年農業生産資料零售額1356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百分之七點八。

    (五)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取得新成果。1993年全國共取得省部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3萬項,獲國家獎勵的成果781項。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取得新進展。主要糧食作物新品種推廣面積2000多萬畝。工業新産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和應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鐵路重載運輸配套技術在一些重要幹線推廣應用;光纖通信技術已進入産業化階段,建成開通了北京—武漢—廣州四次群光纖通信線;新一代鑽井技術在開發特殊油藏中發揮了作用;“曙光一號”計算機在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國家對基礎科學研究增加了投入,在超導、植物基因工程、大氣與地球科學、信息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技術市場健康發展,全年技術交易額達到207.6億元。

    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基礎教育得到加強,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點七,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又有新發展。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生92.4萬人,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二點五;在校學生253.6萬人,增長百分之十六點一。研究生招生4.2萬人,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三。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衛生、體育等事業都取得新的成績。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一點四五,比計劃要求低2.43個千分點。環境污染治理取得新成績。

    (六)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居民收入總體上繼續增加。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2337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點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1元,扣除價格因素,增長百分之三點二。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4764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219億元,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九。居民持有的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産也有較多增加。城鎮新安排就業705萬人,年末城鎮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六。城鄉居住條件繼續改善,全年新建住宅8.36億平方米;其中,城鎮2.66億平方米,農村5.7億平方米。

    1993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种經濟成分繼續發展,國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農村改革不斷深化。《企業法》和《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進一步貫徹落實,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價格改革邁出較大步伐,價格關係進一步理順。絕大多數地方放開了糧油購銷價格,放開了大部分統配煤炭和鋼材價格,提高了部分原油、鐵路貨運、電力和棉花定購價格。資本、勞動力、技術和信息等生産要素市場發展加快。在金融、財稅、投資、計劃、外貿、勞動、工資、住房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領域,研究制定了深化改革的方案,有的已經付諸實施,有的將逐步實施。

    1993年各項成就的取得,是全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繼續貫徹鄧小平同志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抓住機遇,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結果。同時,也是黨中央和國務院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矛盾,及時採取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的結果。去年的實踐證明,為了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對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必須切實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要適應新形勢,主要採用經濟的和法律的手段,實行間接調控。

    1993年,國民經濟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經濟生活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固定資産投資規模過大,投資結構不夠合理,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矛盾還很突出,交通、通信、石油、電力等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仍然是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環節。一部分國有企業比較困難,虧損額和虧損面較大。特別是物價上漲幅度比較高,較多地超過了計劃確定的宏觀調控目標,全國商品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上漲百分之十三;居民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升百分之十四點七,其中35個大中城市職工生活費用價格指數上升百分之十九點六。這些前進中的問題,引起了各級政府的嚴重關注,已經和正在採取積極措施加以解決。在物價方面,國務院先後召開了平抑糧油價格和“菜籃子”工作會議,投放糧食等重要物資,平抑市場價格,增加有效供給能力,加強市場物價監管,以保障居民生活的穩定。

    二、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1994年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是繼續保持國民經濟良好發展勢頭的重要一年。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是全國工作的大局。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應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局,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大力調整經濟結構,推動技術進步,積極開拓市場,提高經濟效益,控制通貨膨脹,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按照以上要求,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宏觀調控目標是:

    ——國內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九。其中,第一産業增長百分之三,第二産業增長百分之十點七,第三産業增長百分之十一或略高一些。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13000億元。其中,國有單位投資8750億元,集體和個體投資4250億元。

    ——當年財政赤字669億元,加上今年到期需歸還的國內外債務本息和專項用於重點建設的國外借款,今年內外債務總額為1292億元。

    ——銀行新增貸款4700億元。

    ——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6000億元。其中,農業生産資料零售額1490億元。

    ——進出口總額2000億美元。其中,出口1000億美元,進口1000億美元。

    ——全國商品零售物價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

    ——提高經濟效益,企業的産品銷售率、資金利稅率、勞動生産率、流動資金週轉次數和節能率都要有所提高。

    ——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三左右。

    以上宏觀調控目標,既考慮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要求,又注意到為今年各項重大改革出臺和實施創造比較寬鬆的環境;既考慮到今年經濟繼續又快又好地發展,又考慮到為明年乃至以後幾年保持持續增長創造條件。

    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把農業放在首要位置,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繼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關係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全局。要千方百計爭取農業有個好收成,確保糧食、棉花、油料等主要農産品穩産增産。全年計劃糧食産量4500億公斤,棉花485萬噸,油料1765萬噸。全面落實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經濟政策,貫徹落實《農業法》、《農業技術推廣法》和《九十年代中國農業發展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聯産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逐步把農業和農村經濟引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軌道。今年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1)切實保護好耕地,穩定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6.5億畝,棉花播種面積爭取9000萬畝,抓好早秈稻等高産作物的種植,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産量。(2)因地制宜地開發農、林、牧、副、漁等各種資源,大力發展多种經營、農産品加工業和第三産業,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繼續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措施。(3)從新糧新棉上市起,適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和棉花定購價格。(4)支持糧棉主産區發展經濟。國家將重點扶持500個商品糧大縣和150個優質棉大縣發展經濟。(5)大力發展高産優質高效農業,建立一批各具特色的示範區,實行科技、資金和物資綜合配套投入。(6)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産條件。繼續搞好大江大河大湖的綜合治理骨幹工程建設,抓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繼續進行“三北”、長江中上遊、沿海等大型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搞好長江、黃河中上遊的水土保持工作。(7)增加對農業的投入。1994年中央安排的基本建設預算內撥款和銀行基建貸款中用於農林水利的投資,比1993年計劃增長百分之三十五點六。各級地方政府也要盡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同時引導農民增加勞動積累和資金積累。(8)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成果。1994年推廣雜交水稻2.3億畝,雜交玉米2.7億畝,配方施肥面積6.5億畝,秸稈還田4億畝次,地膜覆蓋面積7000萬畝,改良澇洼鹽鹼地5000萬畝。積極推廣化肥深施技術、農作物模式化栽培技術和農牧漁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預報和監測。搞好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9)繼續引導鄉鎮企業按照國家産業政策優化結構,提高效益。落實中央關於扶持中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鄉鎮企業發展的措施。加強規劃,引導鄉鎮企業適當集中,按照注重效益的原則,充分利用和改造現有小城鎮,建設新的小城鎮。(10)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用7年時間解決8000萬貧困人口溫飽和脫貧致富問題的“攻堅計劃”。1994年國家安排61億元庫存工業品和糧食以工代賑計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九點六,重點支持“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

    (二)大力調整結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效益,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

    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下,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1994年工業生産必須真正把重點放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上來,通過深化改革、開拓市場、強化管理、加快技術進步,保持有效益的增長速度。為此,應當著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積極增産短線的基礎工業産品,增強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支撐能力。1994年計劃原煤産量11.6億噸,原油1.441億噸,發電量8900億千瓦時,鋼9100萬噸,十種有色金屬330萬噸,乙烯210萬噸。二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産品結構,積極扶持適銷對路産品的生産,做好積壓産品的限産壓庫促銷工作,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適應不同消費層次的需要,積極開發新産品、新花色、新款式、新品種。三是切實把提高産品質量放在首位,健全質量管理和保障體系,實行質量否決制度,充分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在提高産品質量方面的優勝劣汰作用。堅決依法懲處生産和銷售假冒偽劣産品的行為。四是努力減少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資金週轉,降低生産成本。進一步抓好扭虧增盈。全年要求,每萬元工業總産值耗電比去年降低百分之八至百分之十,工業産品銷售率保持在百分之九十六以上,流動資金週轉次數由上年的1.71次提高到1.75次,全員勞動生産率、資金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進一步提高,企業虧損面和虧損額都要有所減少。

    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振興的支柱,要在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上花更大的力量。按照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深化企業改革,把企業應有的各項權利和責任真正落到實處,增強企業活力,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競爭能力和新産品、新技術開發能力。認真貫徹《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建立規範化的財務會計制度。切實加強國有資産管理,落實企業國有資産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産流失。積極發揮大型企業集團在調整産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中的作用。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安全生産。

    (三)保持合理的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

    鋻於當前固定資産投資在建規模已經很大,今年必須嚴格控制投資的過快增長,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上。1994年國有單位固定資産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485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2500億元,房地産開發建設投資800億元。按照産業政策的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的投資強度,把增加的國家投資主要用於農業、水利、交通、通信、能源、重要原材料、電子以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增加開發中西部資源的投資。重點建設投資,首先集中用於竣工投産項目和續建項目,列入“八五”計劃必須新開工的重點項目,特別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關係全局的重大項目。包括淮河、太湖、洞庭湖治理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等水利項目,京九、蘭新等鐵路工程,秦皇島、大連、上海等重點港口工程,京沈哈、京漢廣、西蘭烏等光纜幹線,東部地區和山西、內蒙古、陜西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水、火電站等重要工程,抓緊建設國家定點的轎車項目、無錫微電子工程和應用衛星專項等。搞好長江三峽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左右岸工程同時展開,對外交通工程和西陵大橋全面施工,完成壩區徵地移民工作。繼續抓好寶鋼三期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對生産能力過剩的加工工業的項目投資嚴格加以控制。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項目,也要按照國家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注重效益、量力而行的原則,分別輕重緩急,首先抓好關係全局的國家重點項目,避免盲目建設、重復建設。今年不再批准設立各類新的開發區。因對外開放確需興建的旅遊設施、賓館、寫字樓等項目,必須按國家規定程序報批,從嚴控制。

    進一步抓好現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和老工業基地的技術改造,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增強企業自我發展實力,走內涵擴大再生産的道路。技術改造投資按照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的要求,重點用於開發新産品,提高産品性能、質量和檔次,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以及有利於安全生産和環境保護等方面。加大交通運輸、通信、能源、原材料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資金的投入。

    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關鍵在於加快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法人投資和銀行信貸投資的風險責任,按不同的投資領域實行不同的投融資方式,逐步使企業成為投資主體。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在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投資方面的範圍和責任。發揮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投融資的職能。根據國家的政策和法規,採取聯合投資、股份投資等多種形式,引導地方和企業把更多的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推行建設項目法人代表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立建設項目申報備案制度。

    (四)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市場。

    抓住當前國際上對我有利的時機,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通過外貿外匯體制改革,促進擴大出口,合理引導進口,努力實現當年外匯收支平衡。出口貿易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市場多元化和以質取勝的戰略,在保持和發展現有市場的同時,開拓新市場。繼續改善出口商品結構,加快由初加工製成品向深加工製成品的轉變,鼓勵和促進高新技術産品出口。實行技、工、貿結合,大力促進國際競爭力強、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大、出口前景好的機電産品和成套設備出口。抓緊建立質量認證制度。鼓勵和支持有實力、有信譽的大中型企業,以高質量的商品和優良的售後服務,開拓國外市場。發展國際化、實業化、集團化的綜合貿易公司。嚴格執行出口結匯、售匯制度,提高出口結匯率,完善出口退稅制度。加強進口管理,優化進口結構。繼續嚴厲打擊走私。從嚴控制境外投資和資本項目的外匯流出,加強對境外企業的監督管理。繼續大力發展國際旅遊業,增加非貿易外匯收入。認真抓好進出口貿易和非貿易收付匯的核銷,加強外匯收付的監督、檢查,堵塞逃匯、套匯和資本外流的漏洞。

    繼續搞好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沿海開放城市和開放地帶、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沿邊、沿江和內陸中心城市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拓寬利用外資領域,提高利用外資的效益和質量,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根據國內資金配套能力,更多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外商資金到位率。按照國家産業政策引導外資投向,使外資更多地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引向重點建設和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特別是出口創匯項目。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開發資源。中外合資、合作經營企業應當嚴格遵守中外雙方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做到外匯自求平衡。國有企業對外出售股權或以存量資産與外商進行合資或合作經營的,必須經過資産評估,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借用國際商業性貸款要從嚴控制,繼續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鼓勵和支持地方、部門及外債較多的企業建立償債基金制度,確保外債按期還本付息。

    (五)切實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進一步發展教育事業。

    繼續貫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指導思想,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綱要》。今年科技工作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力推進産業技術進步。通過技術市場和必要的信貸、投資支持,抓好一批覆蓋面廣、附加值高、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促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快地應用於生産建設。二是繼續抓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作用的科技攻關和重大科技的産業化工程。在一些重點産業和高技術領域,安排一批國家重點工業試驗項目,繼續抓好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火炬”計劃的貫徹實施,加快高新技術商品化、産業化、國際化進程。三是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和隊伍的建設。新建和擴建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實施“攀登”計劃。四是儘快使企業成為技術開發的主體。進一步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積極促進科技經濟一體化。鼓勵和引導科技開發機構面向市場、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提倡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聯合建立不同形式的技術開發機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集團和大中型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在科技人才的分佈和科技開發資金的使用上,增加企業所佔的比重,形成市場、科研、生産密切結合的技術進步機制。

    繼續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認真貫徹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進一步加強基礎教育,重點抓好九年制義務教育,對邊遠和貧困地區實施義務教育要給予更多的扶持。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和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在保證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穩步發展高等教育。199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招生89.5萬人,研究生4.2萬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繼續增加教育投入。義務教育主要由政府投資辦學,同時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更多地面向市場需求,發揮社會各方面辦學的積極性。改革高等學校辦學體制,鼓勵聯合辦學,逐步實行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的體制,擴大地方和院校的辦學自主權。各級各類學校都要重視和改善德育教育。認真貫徹執行《教師法》,努力改善教師待遇,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六)繼續改善人民生活,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在發展經濟和提高勞動生産率的基礎上,繼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發展農村經濟,適當提高糧、棉收購價格,使農民收入有較多增加。國有企業要隨著生産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相應增加職工工資。繼續推行公務員制度和事業單位工資改革。注意關心和妥善安排離退休人員、生産經營困難企業職工和貧困地區農民的生活,採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繼續廣開門路,拓寬勞動力市場,合理引導機關、企業和農村富餘人員的流動,增加城鎮就業。積極推進城鎮居民住宅商品化改革,降低住宅建設成本,增加居民住房建設。適應深化改革、保持社會穩定的需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多形式、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發展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衛生、體育等事業。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投入,改善社會發展領域的基礎設施。繼續認真抓好計劃生育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流動人口上,努力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宏觀調控目標之內。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切實搞好污染治理,大力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藏、森林和水等自然資源。今年國家還要組織制定全國社會事業發展綱要,以引導社會事業更好地發展。

    三、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全面實現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1994年改革和發展的任務都很繁重。全面完成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必須從多方面積極努力,進行扎紮實實的工作。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要根據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進行各項重大改革和保持經濟持續發展良好勢頭的要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一)宏觀調控的基本出發點是保持改革、發展和穩定的相互協調、相互統一。我們面臨著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又要在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還必須保持社會環境的穩定。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和穩定的基礎,而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沒有社會環境的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

    今年,在國民經濟連續兩年高速增長之後,“瓶頸”産業制約強化,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必須十分注意把握幾點:一是國民經濟既要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又要注意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情況,不能不顧實際可能盲目追求過高的速度。就全國來説,今年計劃百分之九的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各地區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適當的增長速度,不要互相攀比。發展是硬道理。發展要有新思路,關鍵是把重點放到優化經濟結構,加快技術進步,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上。這樣,才能為改革創造比較好的經濟環境,又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二是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精心組織好財稅、金融、投資、外貿和企業制度等重大改革的實施,搞好各項改革措施的協調配套和新舊體制的過渡銜接,繼續做好輿論引導和宣傳思想工作。同時,密切注意並及時解決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三是抑制通貨膨脹,保持市場穩定,這是關係到經濟穩定增長和廣大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方面。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通力合作,綜合協調運用好各种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

    (二)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大體平衡。當前,為了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大體平衡,要在千方百計增加有效供給的同時,注意控制社會總需求的過快增長。

    首先,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認真執行今年一月國務院《關於繼續加強固定資産投資宏觀調控的通知》,任何地方和部門都不能突破國家下達的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對去年已經決定停建、緩建的項目,不得擅自恢復建設。各級銀行必須嚴格執行國家的固定資産投資貸款計劃,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貸款,不準對未經國務院和國家計委批准的新開工項目和計劃外項目發放貸款。加強對銀行同業拆借市場的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國家下達的證券發行計劃,堅決制止各種形式的非法集資活動。切實防止開發區熱和房地産熱再次抬頭。房地産開發建設重點是配合住房制度改革進行商品住宅建設,各地不得以住宅建設為名,擴大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為了防止盲目布點、重復建設,國家計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地區抓緊制定一些熱點産品和項目的專項規劃,更好地運用市場和計劃兩種手段進行資源優化配置。

    其次,合理控制和引導消費需求的增長。認真執行去年國務院《關於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問題的通知》,嚴格控制工資增加的水平。採取有力措施保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增長率低於企業經濟效益增長率,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低於本企業勞動生産率的增長幅度。防止以侵蝕國有資産的方式增加個人收入。運用經濟手段對個人收入進行調節,加強稅收徵管,特別是個人收入所得稅的徵收。堅決制止各種濫發獎金、津貼的現象。在全社會提倡崇儉尚實、艱苦創業的作風,堅決克服比較普遍存在的鋪張浪費現象。

    第三,繼續把好貨幣和信貸兩個閘門,強化財政預算約束。通過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強化中央銀行的貨幣調控和對各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從嚴控制基礎貨幣投放。各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都要嚴格控制貸款規模,大力優化信貸結構,保證重點生産建設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繼續整頓金融秩序。積極推進財稅改革,大力開源節流,增加財政收入,控制財政支出的過快增長,縮小收支差額,把財政赤字控制在宏觀調控目標之內。

    (三)宏觀調控要著力控制物價總水平的上漲幅度。為了進一步理順價格關係,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今年要在充分考慮國家、企業和群眾承受能力的基礎上,適當調整能源和糧、棉等價格。鋻於去年以來物價上漲的幅度較高,今年的物價上漲面臨著較大壓力,在推進價格改革的同時,必須千方百計把物價總水平上漲幅度控制在計劃確定的宏觀調控目標之內。為此,需要採取以下措施:(1)努力增加社會有效供應,用最大的力量抓好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産和供應,特別是抓好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産品生産和城市“菜籃子”工程。(2)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週密組織好國家已安排的調價措施,各部門各地方都不得趁機“搭車”出臺新的提高商品價格和服務收費的措施。同時,正確貫徹執行新的稅收制度,不準借機提高現行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3)疏通流通渠道,清除各種流通障礙,減少流通環節,降低費用,建立城市副食品産區與銷區長期穩定的供銷關係,加強糧、油等重要商品的調運工作。(4)建立和完善糧、棉、油、肉、糖等主要農産品儲備制度和糧食、副食品風險基金,搞好市場吞吐調節,平抑市場價格。(5)完善市場監控體系。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基本服務價格的監管。各地區都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明確提出實行價格監管的重要商品目錄。同時,建立和實行對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明碼標價制度和少數重要商品提價備案申報制度。國務院頒布的《關於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的通知》和國家計委《關於商品和服務項目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各地方必須認真貫徹執行。繼續清理各種亂收費,制止壟斷行業的亂漲價和變相漲價,充分發揮輿論部門、消費者組織和行業組織的作用,加強對物價的社會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6)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管理。加快市場立法和價格立法,鼓勵正當競爭,反對壟斷,保護合法盈利,制止欺詐暴利。加強物價的執法檢查。國務院決定,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要組織力量分別進行兩次全國性的物價大檢查,嚴肅查處非法漲價和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7)各級物價、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市場物價和市場秩序的監督檢查,更好地履行對物價和市場的監管職能。

    (四)宏觀調控體系需要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完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按照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逐步建立健全宏觀調控體系。一是各部門、各地區都必須維護國家宏觀調控的權威性,努力保證今年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和任務的實現,在制定本部門、本地區工作部署時,認真考慮和服從國家宏觀調控的大局。二是建立計劃、金融、財政之間相互配合和制約的機制,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促進各項宏觀經濟政策的相互銜接,以及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綜合運用,使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時地進行微調,避免矛盾積累,防止經濟大起大落,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三是加強對經濟走勢的監測和預警、預報。密切跟蹤經濟運行的態勢,研究經濟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及時發出預警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強和完善國民經濟和各類市場的信息收集、分析、發佈制度,充分發揮信息引導對促進國民經濟健康運行的作用。四是繼續深化計劃體制改革,發揮國家計劃在宏觀調控中的應有作用。按照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要求,計劃工作要突出宏觀性、戰略性、政策性,搞好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計劃的制定,合理確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宏觀調控目標和産業政策,規劃重大經濟結構、生産力佈局、國土整治和重點建設,綜合協調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杠桿的運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經濟計劃工作,對於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服從大局,紮實工作,為全面完成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而努力奮鬥!

    (《人民日報》1 9 9 4 0 3 2 5 第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