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1日   來源:人民日報

關於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與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1995年3月6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陳錦華

    各位代表: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大會報告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情況

    1994年,全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指導方針,按照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199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都取得了新的成績,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保持穩定。總的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是好的。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財稅、金融、外匯、外貿、投資、價格和流通體制改革順利實施,運作正常,企業改革、市場培育以及社會保障和住房制度改革也取得了新進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由於改革方案準備比較充分,改革措施配套同步推行,在具體實施中注意及時研究和妥善處理遇到的各種矛盾,保證了各項改革的順利推進,沒有引起大的社會震動。去年的改革著眼于理順基本經濟關係和建立新的運行機制,不僅促進了當前經濟發展,而且具有深遠意義。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據統計,1994年國內生産總值達到43800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八。其中第一産業增長百分之三點五,第二産業增長百分之十七點四,第三産業增長百分之八點七。農業生産在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獲得較好收成。糧食總産量4445億公斤,比上年減産120億公斤,仍是歷史上産量較高的年份;棉花、油料、肉禽蛋、水産品、水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産。工業生産持續增長,全年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八。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其中,原煤達到12.1億噸,增長百分之五點三;原油1.46億噸,增長百分之一點零;發電量9200億千瓦小時,增長百分之九點六;鋼9153萬噸,增長百分之二點二;化肥(折合有效成份百分之百)2276萬噸,增長百分之十六點三;乙烯219萬噸,增長百分之七點三;汽車140萬輛,增長百分之八;化纖269萬噸,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三。運輸郵電業也超額完成了國家計劃。全社會貨運量完成118億噸,增長百分之五點八,運輸結構繼續改善,公路運輸和水運增長較快,鐵路貨運週轉量1.25萬億噸公里,增長百分之四點四,運輸緊張狀況有一定的緩解;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7.3億噸,增長百分之六點二;郵電業務總量693億元,增長百分之五十點二。

    國家重點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過猛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完成15926億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八,增幅比上年回落了30.8個百分點。重點建設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明顯好于往年,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是近幾年來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較好的年份。全年全部建成投産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137個、限額以上技術改造項目244個。“三北”防護林二期工程已提前一年建成,共造林2億多畝,對工農業生産、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將長期發揮重要作用。鐵路建設速度加快,新線、復線鋪軌3300多公里,其中已建成投入營運的共1621公里。長達2400公里的京九線全線進入施工高潮,大中型橋梁和主要隧道等控制工程已基本完成;全長1600多公里的蘭新復線和500公里的寶中線電氣化鐵路全線鋪通。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2580萬噸,高等級公路1900公里,電話交換機近1900萬門。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樞紐前期工程進展順利,去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和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也已開工興建。規模宏大的跨流域調水自流灌溉工程“引大入秦”總幹渠正式通水。這個工程共穿越總長75公里的33座隧洞,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個壯舉,大大改善了甘肅中部缺水貧困地區的生産生活條件。電力建設,全年新投産發電裝機容量達1527萬千瓦。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30萬噸乙烯改擴成45萬噸乙烯等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竣工投産,促進了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的調整。

    財政金融形勢保持平穩。在新的財稅體制下,國家預算執行情況基本正常。初步匯總,全國財政收入完成5182億元,比預算超收422億元;財政支出5820億元,比預算多支391億元;收支差額638億元,小于預算控制目標。國庫券發行計劃在預定發行期內順利完成。中央銀行強化了統一實施貨幣政策職能,嚴格控制信用總量,加強對各類金融機構的監管,信貸規模和貨幣發行得到較好控制,加強現金管理收到了積極效果,金融秩序進一步好轉。全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新增6315億元。

    對外開放繼續保持好勢頭。外匯、外貿體制改革有力地促進了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全年進出口總額236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點九。其中,出口總額1210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三十一點九;進口總額1157億美元,增長百分之十一點二。年末國家現匯結存達到51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一倍多。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全國實際利用外資4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七點六。其中,借用國外中長期貸款12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338億美元。外商投資結構改善,境外大公司、大財團來華投資增多,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的外資繼續增加。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能力增強,利用外資的步伐加快。國際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年入境旅遊人數達4368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比上年有較大增長。

    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已育成的270多個高産、優質、抗逆性強的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面積進一步擴大。長江口攔門沙整治方案取得重大突破,為擴大長江通航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時速160公里的準高速列車試驗成功,已在廣深線正式運行。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五次群”光纖通訊已完成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正在抓緊建設北京至上海的光纖通訊線路。完成了200兆瓦低溫核供熱堆設計和示範堆的前期工作,在核能安全利用方面跨出了重要一步。完成一批重大裝備的研製。在程控交換機、高性能並行計算機、工業機器人、生物疫苗、功能材料等高技術的産業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電子、通訊、材料、環保、節能等領域,加強了科學技術的工程化研究。成立了中國工程院,加強應用技術的基礎研究,促進工程技術的推廣應用。

    各級各類教育繼續發展。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進一步調整了高等院校的學科設置,全年招收研究生5.1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生90萬人。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工作順利推進。成人教育和在職培訓廣泛開展。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即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確定了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各方面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自然增長率降為千分之十一點二一。就業崗位繼續增加,新增城鎮就業人數715萬人。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加強。文化、新聞、出版、影視、廣播、文物等各項事業都有新的發展。我國在第12屆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並成功地舉辦了遠南殘疾人運動會。

    1994年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全國社會發展工作會議,制訂了《全國社會發展綱要》,引導各地方、各部門更好地推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加強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

    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狀況有所改變,農村居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22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百分之五;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達到3179元,實際增長百分之八點八。但居民收入增長還存在著不平衡的情況,一部分職工、離退休人員和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各級政府注意採取措施,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困難。市場商品供應繼續增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605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百分之七點八。城鄉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全年城鎮新建住宅2億平方米,農村新建住宅5.8億平方米。全國實行了每週44小時的新工時制。居民生活質量有所提高。社會保障事業穩步發展,約有7300多萬在職職工和1600多萬離退休人員參加了地方費用社會統籌,分別佔城鎮企業職工的百分之六十六和離退休人員的百分之八十。在1000多個縣開辦了農村養老保險。

    199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經濟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農業基礎仍然脆弱,抗災能力不強,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部分國有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經濟效益較差,相互拖欠資金比較嚴重,影響經濟正常循環;特別突出的是通貨膨脹加劇,市場零售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過猛,對部分城鄉居民生活影響較大。去年以來,各級政府在抑制價格上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於客觀原因和工作上的問題,全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七,大幅度地超過了百分之十的調控目標。價格上漲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幾年放開價格和調整價格的步子較大。1990年到1993年,國家對長期價格偏低的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價格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放開了一大批商品和服務價格,調價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化。1994年又較大幅度提高了糧食、棉花、原油價格。這對於進一步理順價格關係,建立新的價格形成機制,調動生産者積極性,起到了顯著作用,但也推動了價格總水平的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改革需要付出的代價。二是連續幾年固定資産投資和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導致貨幣過量發行,從需求拉動和成本上升兩個方面推動物價上漲。三是近幾年一些地區對農業有所忽視,投入不足,糧食播種面積下降,稻穀産量有所減少,加上去年各種災情較重,有些農産品供應偏緊。同時,隨著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改善和進入城鎮的流動人口增多,對食品需求擴大,供應不足,引起食品價格大幅度上升。據統計,去年食品類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百分之三十五點二,成為推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重要因素。四是在絕大多數商品、服務價格和經營已經放開的新形勢下,規範市場和價格行為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流通秩序比較混亂,壟斷性漲價、亂漲價、亂收費等現象比較普遍,對價格上漲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五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對市場價格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缺乏經驗,國家直接掌握的調控手段又比較薄弱。國家計委在指導價格改革和價格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些缺點和問題。主要是對抑制通貨膨脹的難度和價格改革引起的連鎖反應估計不足,對有些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收費監管不力,對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適時調控也組織協調不夠。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總結改進,並衷心希望繼續得到全國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心、指導和監督。目前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問題,是在經濟快速發展和深化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雖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並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沒有根本解決。我們將繼續採取更有力的措施,解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1995年是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八五”計劃的最後一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今年經濟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繼續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全黨全國工作大局,進一步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保持國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增加農業投入,確保農副産品供應,全面發展和繁榮農村經濟;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完善宏觀管理體制;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強化管理和推動技術進步,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

    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主要宏觀調控目標是:

    ——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百分之八至九。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17000億元,其中國有單位投資11600億元,集體和個體投資5400億元。

    ——財政收支差額666.8億元,國債發行總額1537億元。

    ——銀行新增貸款規模5700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00億元。

    ——進出口總額2400億美元,其中出口1200億美元,進口1200億美元。

    ——全國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幅度確保比去年有明顯回落,力爭控制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二點四四以內。

    實現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目標和任務,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經濟適度增長。

    在近幾年經濟快速增長中,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根據需要和可能,今年經濟增長速度的計劃調控目標為百分之八至九。這首先是考慮抑制通貨膨脹的要求,為改革和發展創造較為寬鬆的經濟環境,同時也是為了把經濟發展的重點轉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上來。只有集中精力抓好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加強管理、提高質量、增進效益,才能有長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國際比較看,百分之八至九也是高速度,體現了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要求。這個速度是全國的調控目標,各地情況不同,應按照抑制通貨膨脹和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經濟增長速度。

    2.堅決抑制通貨膨脹,確保價格調控目標的實現。

    實現今年抑制通貨膨脹的宏觀調控目標,任務相當艱巨。這主要是去年價格上漲幅度過高,對今年的滯後影響較大。在今年價格漲幅百分之十五的調控目標中,去年漲價延續到今年的滯後影響約佔10個百分點,今年可調控的餘地只有5個百分點左右,難度很大,必須各方統一認識,從大局出發,齊心協力,毫不鬆懈地把價格漲幅降下來。近幾年價格結構性調整推動生産成本上升的因素,今年仍將起作用。改變農業發展滯後、增加農産品供給,也需要有個過程。為了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今年宏觀調控仍要保持合理的力度,逐步地把過高的價格上漲幅度降下來。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相繼提出了抑制通貨膨脹、降低價格上漲幅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對抑制價格上漲工作都極為關心,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多次聽取國家計委的彙報,並提出了許多重要指導意見。李鵬總理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抑制價格過快上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一定要繼續嚴格控制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過快增長,當前要特別著力於解決消費基金的失控問題,防止形成工資和價格的輪番上漲。同時,要大力增加有效供給,搞好主要商品首先是重要農副産品的市場供應,增産適銷對路的日用消費品,拓展農村市場。繼續做好重要商品的收購和調運工作,適時進行吞吐調劑。要大力加強市場和價格管理,切實加強價格監督檢查。特別是對居民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要加強監審,做好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今年一般不出臺新的調價措施。

    3.切實加強農業,保證主要農産品穩定增長。大力發展農業,增加農産品供給,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根本保證,也是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任務。我國是一個有12億人口的大國,農産品供給必須立足於國內,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農業。今年要力爭有一個好收成,使主要農産品穩定增産。計劃糧食總産量4550億公斤,棉花産量比上年有較多增加,油料1985萬噸,糖料8500萬噸,肉類4400萬噸,水産品2150萬噸。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要採取以下措施:(1)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6.5億畝,繼續擴大棉花種植面積。切實保護耕地,貫徹實施國務院最近頒布的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嚴禁亂佔耕地,制止撂荒現象。城市規劃、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發展鄉鎮企業和其它經濟作物,都要十分注意節約用地,保護農田。(2)中央和各級地方都要增加對農業的投入。1995年新增加的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用於農業、水利和支農工業的比重佔百分之四十。耕地佔用稅要用於土地復墾和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有償使用收入要優先用於增加農業投入。同時要積極引導集體和農民個人增加農業投入,鼓勵農民以勞動積累方式持久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和植樹造林。加強中低産田改造和大宗農産品商品基地建設,進一步落實扶持商品糧棉大縣發展經濟的政策措施。(3)對化肥、農藥和農機骨幹生産企業,在政策上給予必要的扶持。搞好化肥等農業生産資料供應,整頓流通環節,努力保持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的基本穩定,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使農民真正得到農産品提價的好處。(4)繼續抓好“菜籃子”工程。穩定城市郊區蔬菜種植面積。大中城市要建立穩定的肉禽蛋奶生産基地,積極發展生豬、家禽的規模飼養和牛羊兔等食草畜類,改善食物結構。(5)繼續搞好“科教興農”。支持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和提高良種繁育和病蟲害防治體系,完善農技綜合服務網絡,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科技成果。抓好一批高産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區,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6)東南沿海省份應當發揮經濟比較發達、自然條件較好的優勢,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和支持,逐步做到糧食和主要副食品供應基本立足於本地生産,而不是依賴大量調入。當前特別要保證稻穀種植面積,增加稻穀生産。(7)繼續發展鄉鎮企業,扶持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多渠道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鼓勵東部與中西部鄉鎮企業的聯合和協作。(8)堅持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按規劃要求逐年使一部分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認真搞好以工代賑,重點扶持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發展經濟。

    4.把調整工業生産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目前工業生産的主要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産品品種、質量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經濟效益差,一些企業仍在邊生産邊積壓,佔用和浪費了資源。1995年工業增加值計劃增長百分之十左右,各行業都要注意結構優化效益、規模經營效益和科技進步效益,真正把調整結構、提高效益放在突出位置。要按國內外市場需求,調整産品結構。重視開發國內市場,特別是農村市場,大力開發適銷對路、質優價廉的新産品、新品種,對長線滯銷産品,繼續實行限産壓庫促銷,堅決淘汰那些消耗高、質量低劣、技術落後、市場滯銷的産品。對那些加工能力明顯過剩的行業,要有步驟地壓縮、調整、轉産。按照規模經濟和專業化協作的要求,調整企業組織結構。重點培植一批能帶動産業結構升級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引導企業之間的聯合、兼併和重組,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根據國家産業政策,加大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盡可能採用當代先進適用技術和國際標準,提高企業素質。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管理。搞好企業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經營者和職工的素質,努力降低消耗,節約能源和原材料,加快資金週轉,實現扭虧增盈。繼續調整運輸結構,進一步做好公路、水運的分流,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

    5.保持合理的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

    今年固定資産投資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量力而行、注重實效的原則來安排。繼續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在11600億元的國有單位固定資産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61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3200億元,車船飛機購置150億元,房地産開發投資1660億元,其它投資490億元。

    加大投資結構調整力度,重點提高農業、水利的投資比重,按照合理佈局和規模經濟的要求,加強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礎産業、基礎設施和機械電子、汽車製造、石油化工等支柱産業以及科技、教育等重點建設。目前在建的重點建設項目數量已經不少,根據資金可能,必須縮短戰線,分期分批建成投産,提高投資效益。中央和地方的投資都要按照保投産、保收尾、保重點的要求來安排,首先保證國家重點竣工投産項目。今年全部或部分建成的重點建設項目主要有:淮河、太湖和洞庭湖治理項目的部分工程建成收益;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以上;京九鐵路全線鋪通,蘭新復線、浙贛復線、寶中鐵路正式投入運營;京沈哈、京漢廣、京太西、京呼銀蘭、杭福貴成等五條幹線通信光纜建成投産,新增長途通信光纜1.55萬公里;滬寧及杭甬高速公路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四川天然氣大化肥、湖北大峪口和黃麥嶺兩個磷肥工程全面建成投産;上海大眾、天津夏利和一汽大眾轎車項目基本形成50萬輛的年生産能力;儀徵化纖公司三期工程也將建成投産。增加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除國家安排的技術改造資金外,企業自有建設資金應主要用於技術改造。選擇一批既是重點行業排頭兵,又對調整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重要意義的技術改造項目,重點予以扶持。嚴格控制房地産開發規模,抑制房地産的畸形發展。房地産投資應主要用於普通居民住宅及相應配套設施的建設。地産開發規模不能突破國家下達的用地計劃,土地批租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和限額報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收入必須納入各級財政預算管理。今年不再批准新的高檔消費建築項目。

    6.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

    要進一步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今年繼續保持出口較快增長有不少有利條件。但是也有新的難度,主要是由於通貨膨脹,一些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減弱,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因此,必須著力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重點抓好機電産品和輕紡産品出口,大力提高出口産品質量和檔次,提高産品附加值,增強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充分發揮進出口銀行的作用,促進成套設備出口,有重點地開拓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繼續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改善出口經營秩序,提高出口經濟效益。進一步優化進口結構,安排好重要商品進口,並按照促進國內産業技術進步和結構升級的要求,搞好技術引進工作,減少重復引進,防止盲目進口。

    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改善利用外資的結構,提高使用效益。對外借款要實行嚴格管理。對國際融資租賃、“三資”企業由中方擔保的境外借款,以及可轉換債券和利用海外基金籌資等,都要納入國家計劃。要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並加強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導,把利用外資同國內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的調整結合起來。按照國家産業政策的要求,鼓勵和吸引外商更多地投資于高新技術産業、高附加值的出口創匯産業、基礎産業和基礎設施,以及內地的資源開髮型項目。鼓勵外商轉讓先進技術,提高利用外資的技術含量。國家將公佈《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對興辦合資企業要依法管理,切實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和限額以上技術改造項目,未經國家審批立項的,各地區、各部門不得擅自對外招商。

    7.堅持把科技、教育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改善人民生活。

    當今世界各國以發展經濟和增強綜合國力為基礎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切實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思想,堅持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1995年發展科學技術和推動産業技術進步重點抓好以下工作:(1)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産力。抓緊完成“八五”計劃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做好鑒定驗收工作。抓緊突破一批能迅速産業化的高技術研究項目。繼續加強科學技術的工程化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2)圍繞重點産業、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和重點産品開發,組織好科技攻關和對已有技術的重組配套、系統集成以及成套裝備的製造供應。進一步辦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産業。(3)結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強科技發展後勁,有重點地加強基礎研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研究開發,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4)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經濟科技一體化,發展技術市場和為企業服務的技術仲介機構,促進企業逐步成為技術進步和科技投入的主體。提高科技人員素質,培養、重用國內外優秀科技人才。

    教育事業要繼續貫徹全國人大通過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認真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要把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大力扶持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發展基礎教育。積極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按照社會需求調整學校佈局、結構和學科設置,繼續辦好一批重點大學和重點學科。1995年計劃研究生招生5.2萬人,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93萬人,中等專業學校招生127萬人。積極發展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各種疾病的防治,強化計劃免疫工作,努力消滅脊髓灰質炎和新生兒破傷風,城市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基本實現食鹽加碘。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進一步落實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爭取實現“八五”期間改造農村衛生院危房一半左右的目標。當前仍然處於生育高峰階段,要認真執行《九十年代計劃生育工作綱要》,切實抓好計劃生育,特別是加強農村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強化環境保護意識,切實把治理環境污染和搞好資源綜合利用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積極推進《中國21世紀議程》的實施。在發展經濟、提高效益的基礎上,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力爭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增長百分之四至五。開闢就業領域,增加就業機會。在調整産業結構過程中,要積極組織好“再就業工程”。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安排好貧困地區和受災地區群眾的生活,關心和幫助解決低收入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實際困難。結合城鎮住房商品化改革,組織實施以解決居民住房困難為目標的“安居工程”。

    今年3月聯合國舉行聯合國社會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我國政府已經提交了中國社會發展報告。我們要配合會議的召開,進一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更好地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引導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995年改革和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完成這些任務,要統一思想,總攬全局,加強協調,紮實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在我國經濟體制轉換和加快現代化建設時期,許多基本經濟關係尚未理順,市場體系的發育很不充分,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尤為重要。根據當前新的情況和全年改革發展的要求,宏觀調控要圍繞抑制通貨膨脹這個首要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這是抑制通貨膨脹和保持經濟適度增長的重要措施。要鞏固和完善新財稅體制,強化稅收徵管,改善財稅管理,努力挖掘增收潛力,使財政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相適應。進一步調整支出結構,加大農業投入,控制和壓縮不必要的開支,嚴格預算約束,切實把財政收支差額控制在預算目標內。要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今年國債發行任務的完成。進一步強化中央銀行統一實施貨幣政策的職能,繼續管好貨幣發行和信貸規模兩個閘門。保持居民儲蓄穩步增長,繼續優化信貸投放結構,保證重點資金需要,加快資金週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1995年國家銀行新增貸款規模計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十八,低於前幾年的增長幅度,這既考慮了抑制通貨膨脹的要求,也考慮到各方面佔用信貸資金已經很大的實際情況。從全社會來看,資金總量並不算過緊。關鍵是要立足於調整信貸結構,盤活資金存量,加速資金週轉。只要在這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企業間資金相互拖欠的矛盾將會逐步緩解。

    第二,嚴格控制固定資産投資和消費基金的過快增長。1995年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的重點,是繼續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除國務院批准開工的大中型項目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自行新上大中型項目,對新開工的小型項目也要嚴格控制。要加強對投資資金的管理和監督,從源頭上防止投資規模膨脹。嚴格按計劃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貸款,不得用拖欠、非法集資、亂收費、違章拆借和挪用流動資金等方式來擴大投資。繼續清理建設項目。在建項目建設條件不具備、資金不落實或市場前景不好的,要下決心停緩建一批,以集中資金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對已批准立項和可研報告但一直沒有條件開工的項目,也要重新進行審核。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國有單位投資的約束機制和風險機制。按照對基礎性、競爭性、公益性項目分類管理的原則,規範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行為,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建立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和資本金制度。

    加強和改進對消費基金的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逐步建立健全國有資産收益與職工個人收入相互制衡的機制,規範所有者、經營者、生産者的分配關係。改進和完善企業工效挂鉤辦法,切實做到企業工資總額增長低於經濟效益的增長,職工平均工資增長低於本企業勞動生産率的增長。制止和糾正亂加工資、髮發獎金和津貼的做法。行政事業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工資制度。加強工資基金管理,嚴格執行工資基金手冊制度,勞動、審計、財政、人事、銀行、統計等有關部門,對工資性支出要認真進行監督審核。清理整頓不合理的工資外收入,逐步實行職工收入工資化、貨幣化。強化個人所得稅徵管,逐步建立個人應稅收入申報制度,擴大單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覆蓋面。國有商業銀行要積極組織貨幣回籠,嚴格現金管理,制止以各種方式套支、坐支現金的行為。要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的精神,堅決反對脫離我國實際情況的各種高消費和超前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從嚴控制集團消費,嚴禁用公款揮霍應酬,制止以各種名目搞實效不大、勞民傷財的辦節、慶典和招商活動。

    第三,整頓流通秩序,加強對市場價格的調控和監管。今年要繼續完善已出臺的流通體制改革措施,以糧食、棉花、食油、肉類、蔬菜和化肥等商品為重點,整頓流通秩序,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減少經營環節,降低流通費用,努力保持價格的基本穩定。對關係人民生活基本需要的重要商品,要按照政策性業務和商業性經營分開的原則,保持國合商業必要的經營比重,發揮國有商業和供銷社穩定市場、平抑物價的主渠道作用。對非國有商業組織,要加強引導和管理。國家要掌握調節市場供求所必需的貨源,抓緊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價格風險基金制度,增強國家調控市場的經濟實力。繼續實行“米袋子”的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的市長負責制。地方政府要管好蔬菜批發交易市場,有重點地完善和新建一批骨幹市場,加強對蔬菜批零差率和市場價格的指導和監督。進一步健全市場法規,嚴格執行已頒布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依法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打擊生産和經營假冒偽劣産品的不法行為,促進公平、公開、有序的市場競爭。

    今年價格改革的重點是規範市場價格行為,繼續嚴格監審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和服務收費,健全價格管理調控體系。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國務院關於加強對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務價格監審的通知》,以及《關於商品和服務實行明碼標價的規定》、《制止牟取暴利行為的暫行規定》。各級物價部門要切實依法加強對市場價格的監督管理,並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的作用,堅決查處亂漲價、亂收費行為。抓緊起草《價格法》、《價格監督檢查條例》等法律法規。

    第四,努力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創造必要的宏觀環境。推進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是今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整個改革的難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轉換經營機制,直接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關係社會穩定,必須依靠企業自身努力,國家也要從多方面創造必要的宏觀環境。要按照政企分開的原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使企業真正能夠按照市場需求自主地從事生産經營。國家主要監督企業對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依法納稅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進一步加強企業的技術改造,支持企業把改制、改組、改造密切結合起來,引導國有企業資産優化組合,增強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要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促進企業拓寬生産經營領域,分流富餘人員。在具備條件的城市和地區,選擇部分企業,將自辦的中小學校、醫院等公益性單位劃交當地政府管理,探索企業分離社會職能的途徑。研究妥善解決企業負債過重的問題,逐步建立向國有大中型企業注入資本金制度和企業增補自有流動資金的機制。嚴格結算紀律,積極推行商業票據結算辦法。圍繞産業結構的調整,有領導、有步驟地對一部分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建立破産機制。逐步建立健全以養老、失業和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進一步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增強宏觀調控的統一性和有效性。全面實現今年宏觀調控的各項目標,任務相當艱巨,要求各項宏觀經濟政策和經濟調節杠桿密切配合,相互協調,以保證宏觀調控的統一性和有效性。

    進一步健全計劃、財政、金融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機制,做好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國家計劃不僅要明確提出宏觀調控的目標、任務和重點,為具體制定各方面的宏觀經濟政策和調控措施提供依據,還要綜合協調各項經濟政策和經濟杠桿的運用。這是發揮國家計劃的總體指導作用,使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形成合力的重要保證。今年,要繼續深化計劃體制改革,轉變計劃職能。計劃部門要著眼于經濟發展的全局,圍繞抑制通貨膨脹這個首要任務,密切跟蹤、深入分析經濟形勢的變化,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和政策建議,主動與銀行、財政等部門協調動作,搞好各項調控措施的銜接配套,保證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今年,國家計委還要會同各地方、各部門認真做好制定“九五”計劃和到2010年遠景發展目標設想的工作。

    適應經濟體制轉換的新形勢,要更多地採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引導和規範各類經濟主體的行為,同時正確使用必要的行政手段。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加強法規建設,把宏觀調控納入法制化軌道。各地區、各部門都應增強全局觀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維護中央宏觀調控的權威性。要堅持實事求是,如實反映經濟活動中的真實情況,反對各種形式的浮誇作風。省一級的經濟調節是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重要環節,要按照全國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搞好經濟調節,保證中央宏觀調控措施落到實處。

    各位代表,全面實現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不僅對今年改革、發展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將為“九五”計劃的順利起步和今後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統一認識,協調步伐,扎紮實實地做好各方面工作,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人民日報》1 9 9 5 0 3 2 1 第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