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997年3月16日電

關於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與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1997年3月2日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國家計劃委員會主任陳錦華

    各位代表: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大會報告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1996年是“九五”計劃的第一年。按照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關於199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199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經過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比較好地實現了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完成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1996年計劃執行情況是好的,做到了為“九五”計劃開好頭、起好步。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抑制通貨膨脹取得顯著成效。在1995年通貨膨脹得到初步控制的基礎上,1996年繼續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執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注意把握宏觀調控力度,努力改善經濟總量平衡狀況,加強市場物價監管,既做到了物價上漲率進一步大幅度回落,又保持了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全國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6.1%,明顯低於計劃確定的10%左右的調控目標,漲幅比上年回落8個多百分點;國內生産總值完成67795億元,增長9.7%,實現了“九五”計劃提出的物價上漲率低於經濟增長率的調控要求。三次産業結構有所改善,第一産業增長5.1%,第二産業增長12.3%,第三産業增長8%。工交生産穩步發展。全國工業增加值完成28580億元,增長12.7%。主要工業産品産量大都達到或超過計劃目標。全國一次能源産量達到12.6億噸標準煤,為計劃的106.2%;發電量10750億千瓦時,為計劃的100.5%;鋼産量10110萬噸,為計劃的105.3%;乙烯301萬噸,為計劃的118.0%;化肥2660萬噸(折純),為計劃的108.8%;化纖308萬噸,為計劃的106.2%;數字程控交換機1934萬門,為計劃的101.8%。汽車産量149萬輛,為計劃的96.1%,主要是受市場銷售的影響,沒有實現計劃。産業政策支持的電子、交通、通信等産業發展加快。集成電路43576萬塊,比上年增長39.3%;民航運輸總週轉量80.6億噸公里,增長12.9%;國家鐵路貨運量16.2億噸,增長1.9%;全社會公路貨運週轉量5000億噸公里,增長6.5%;郵電業務總量1335億元,增長35.4%。

    糧食生産再創歷史最高水平,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由於努力增加農業投入,擴大糧食種植面積,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穩定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特別是再次較大幅度地提高糧食定購價格,增加儲備糧收購,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産積極性,加上氣候條件總體上比較有利,糧食獲歷史最好收成,總産量在4800億公斤以上,比上年增産134億公斤以上。油料受市場供大於求和不利氣候影響,總産量2200萬噸,減少50萬噸,仍為歷史上第二個高産年。棉花播種面積減少近1000萬畝,産量420萬噸,減少57萬噸。畜牧業和水産業保持較快增長,肉類總産量達到5800萬噸,水産品2800萬噸。鄉鎮企業繼續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快。扶貧工作取得新的進展,農村貧困人口由6500萬減少到5800萬。

    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增長,國家重點建設得到加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3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投資率為34.9%。投資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林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電子工業投資的增長幅度,均快於整個投資的增長。農林水利新增中央預算內投資佔新增預算內投資總量的82.6%。國家重點基本建設和重大技術改造項目進度加快。全年建成投産的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由年初計劃確定的97個增加到134個,是近幾年重點建設項目完工最多的一年。限額以上更新改造項目完成340個。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進展順利,導流明渠堰內段已經完成,左岸大壩和電站進入第二階段開挖,永久船閘一期工程全部完成,溝通工地兩岸的西陵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大壩開挖基本完成。陜西渭河、洛河治理工程和甘肅疏勒河農業灌溉等一批項目開始建設,黑龍江、內蒙古墾區商品糧基地和新疆棉花基地以及種子工程等項目進展順利。京九鐵路全線正式投入運營,對緩解南北運輸緊張狀況、加快沿線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和迎接香港回歸都具有重要意義。南疆鐵路西段正式開工建設。滬寧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桂林兩江機場投入使用。陜西渭河等8個大型化肥廠建成投産。無錫華晶大規模集成電路項目按進度施工。寶鋼三期工程建成1580軋機和板坯連鑄等一批單項工程。全年基本建設新增主要生産能力有:發電裝機1525萬千瓦,原油1973萬噸,乙烯74萬噸,鐵路營運里程1954公里,鐵路復線1522公里,高速公路1117公里,長途光纜2萬皮長公里,微波電路1萬公里,局用交換機容量2107萬門。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金融形勢保持平穩。全國財政收入(不含債務收入)完成7366億元,比上年增長18%;財政支出(不含債務支出)79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支大於收54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610億元,控制在預算目標之內,地方財政結余62億元。國債發行按計劃順利完成。中央銀行繼續加強金融調控和監管,隨著物價漲幅回落,適時停辦新的保值儲蓄,兩次下調存貸款利率,減輕了國家債務和企業負擔。居民儲蓄存款保持穩定增長。全社會信用總量繼續得到較好控制,全年現金投放917億元,增長11.6%。

    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各項配套改革繼續深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全面展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由18個擴大到58個。在企業的轉機建制、增資減債、分流富餘人員和分離社會職能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新的財稅體制繼續完善,順利實施了進出口稅制三項重大改革,加強了預算外資金管理。金融改革進一步深化。城市合作銀行穩步發展,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全面展開,統一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改進了國債發行方式,開辦了公開市場業務。實現了人民幣經常項目可兌換。投資體制改革出臺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資本金制度和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以職工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範圍擴大。

    對外貿易持續發展,利用外資進一步擴大。外貿進出口總額28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出口1511億美元,增長1.5%;進口1388億美元,增長5.1%;順差123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勢頭良好,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2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2%。按全口徑計劃管理範圍統計,借用國外貸款實際使用額160億美元。外資投向基礎設施、基礎産業和中西部地區的項目增多。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050億美元,比年初增加314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

    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明顯加強。科技攻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科技成果的産業化和工程化加快。一些綜合性狀好的農業新品種進一步推廣,促進了單産的提高。使用聚合物驅油的三次採油技術進入工業應用,成為穩定東部油田産量的重大技術措施。622兆比特的同步數字系列光纖通信系統,在成都至攀枝花的700公里全線運行成功,使通信技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曙光系列高性能計算機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全國已有50%的縣(市、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當年減少青壯年文盲400萬人。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全國普通高校招生96.6萬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招生137萬人。成人教育獲得較大發展,成人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分別達到265.6萬人和310萬人。各地加強了污染治理,全國已取締、關閉和停産15種污染嚴重企業57430個,佔應取締、關閉和停産企業總數的81.2%。

    各項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繼續實施“五個一工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文藝作品。西藏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建成開館。青海塔爾寺等一批重要古建築搶救維修項目通過了驗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3.7%和86.1%。在第26屆奧運會和其它重大國際比賽上,我國體育健兒取得了優異成績。衛生事業繁榮發展,法定傳染病總發病率繼續下降。大力表彰和學習新時代先進典型的活動,收到了廣泛的社會效果。

    城鄉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26元,實際增長9%;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4377元,實際增長3.3%。安居工程建設繼續加強,促進了居住條件的改善。城鄉市場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614億元,實際增長12.5%。新安排城鎮就業70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一些城市實施再就業工程取得較大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42‰。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三年多來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重大成果,為1997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好的形勢下,一定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這主要是:在經濟總量平衡狀況明顯改善的情況下,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問題相當嚴重,制約著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提高。農業基礎脆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水利建設滯後,設施老化失修,抗災能力薄弱,有些城市防洪能力不強。中央財政赤字較大,銀行不良貸款繼續增多,潛伏的風險加大。物價漲幅回落的基礎還不很穩固。特別是部分國有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經濟效益不好,停産、半停産企業和下崗待業人員增多,一些虧損企業的職工生活困難,成為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國有企業的困難,是多年積累起來的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關鍵是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管理體制不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結構不合理,盲目重復建設,導致一些産品生産能力過剩,企業開工不足,産品技術水平低,能耗大,成本高,競爭力差,造成企業效益低下。這些問題,反映出體制改革必須繼續深化,宏觀調控必須繼續改善,特別是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引導更需進一步加強。我們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下大力氣做好各項工作,認真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保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好勢頭。

    二、1997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調控目標和主要任務

    1997年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我國將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共産黨將召開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舉世矚目的兩件大事。做好1997年的計劃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黨中央對經濟工作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落實十四屆五中全會、六中全會精神,切實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降低物價上漲幅度,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開拓市場,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制定和實施1997年的計劃,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必要的靈活性,努力做到把總量控制與結構調整、宏觀調控與微觀搞活、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起來。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宏觀調控目標是:

    ———經濟增長率8%;

    ———全國商品零售價格上漲幅度6%;

    ———固定資産投資率32%;

    ———財政赤字570億元,比上年減少40億元;

    ———進出口總額3100億美元,進口與出口大體平衡;

    ———貨幣發行1200億元;

    ———人口自然增長率11.44‰;

    ———城鎮登記失業率3%左右。

    按照上述目標,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繼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全面發展農村經濟

    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確保主要農産品産量穩定增長。1997年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16.8億畝,總産量保持1996年水平,並爭取有所增長,重點增加小麥和水稻的産量。棉花種植面積力求恢復到8000萬畝,總産量425萬噸。油料2250萬噸,糖料8600萬噸,肉類總産量6200萬噸,水産品3100萬噸。要堅持和完善以家庭聯産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産業化經營。動員全社會力量,多渠道增加水利建設投入。建立中央和地方水利建設基金。中央適當扶持西部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水利設施建設。大力開展群眾性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蓄洪滯洪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加強河道清淤除障,建立比較完整有效的防洪保障體系。依法加強耕地保護,嚴格執行建設用地計劃,保持耕地面積的動態平衡。積極推進農産品流通體制改革,建立並完善重要農産品收購保護價制度。規範農村稅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強化科教興農,抓好適用技術的推廣,推進全國種子工程建設。在決不放鬆糧食生産的前提下,合理調整農業生産結構,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多种經營,發展鄉鎮企業。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認真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確定的任務和措施。國家除繼續安排以工代賑、扶貧貸款和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108億元外,再增加15億元財政扶貧款和30億元扶貧貸款,支持貧困地區改善基本生産和生活條件。

    (二)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保持工業適度增長

    把搞好國有企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方向,總結試點經驗,擴大試點範圍,完善改革措施,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擴大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範圍。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堅持“抓大放小”的戰略方針,把企業的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集中抓好一批大企業,進一步放開放活小企業。鼓勵發展跨地區、跨行業的工技貿相結合的企業集團,形成規模經營。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調整和改組,鼓勵兼併,規範破産。通過深化改革,促進企業轉換機制,加快技術進步,強化內部管理,切實抓好國有企業領導班子的整頓和建設。努力為深化企業改革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抓緊調整和完善有關經濟政策和法規,促進企業公平競爭。進一步整頓和規範經濟秩序。貫徹實施《票據法》,維護商業信用,嚴格結算紀律,促進資金的正常週轉和循環。認真清理各種規費,堅決查處各種亂攤派、亂收費、亂集資等加重企業負擔的行為。

    工業生産要把主要注意力轉到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上來。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産品結構,不斷開發新産品,鼓勵工業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把成熟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商品,滿足市場的需要。要大力加強企業的營銷工作,以銷定産,搞好産銷銜接。狠抓産品質量,提高重要原材料和機電産品按國際標準生産的比重。堅決制止和打擊假冒偽劣産品的生産和銷售。進一步學習和推廣邯鋼經驗,加強基礎管理,努力實現扭虧增盈目標。綜合考慮市場需求和供給條件,1997年工業增加值計劃增長11.5%。主要産品産量:煤炭13.7億噸,原油15350萬噸,發電量11450億千瓦小時,鋼1億噸,化肥2660萬噸(折純),化纖310萬噸,汽車160萬輛,乙烯350萬噸,集成電路封裝10.3億塊,微型電子計算機155萬部,數字程控交換機2200萬線。國家鐵路貨運量16.4億噸。

    (三)保持適度投資規模,大力優化投資結構

    1997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規模計劃25300億元,其中國有單位18070億元。在資金配置上,要體現優化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益的要求,新增加的預算內投資和銀行貸款,優先用於農業、水利、能源、交通、國防、高新技術産業和科學、教育、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增加技術改造投資比重。繼續貫徹“保重點、保竣工、保投産”和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的原則,抓緊建成一批對調整結構具有顯著作用的重點項目,進一步縮短建設戰線。以有市場、有效益為前提,合理安排“九五”計劃確定的重點項目建設。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優先在中西部地區安排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鼓勵沿海地區同中西部地區聯合投資。嚴格控制建設項目投資概算,加強建設工程管理,保證質量,縮短工期,控制費用,扭轉大幅度超概算的狀況。

    1997年計劃建成投産83個大中型重點項目,一批重大續建項目進入施工的關鍵階段。長江三峽和黃河小浪底兩大水利樞紐工程都要截流。南昆鐵路全線基本鋪通。秦皇島港煤碼頭四期工程建成投産。上海大規模集成電路工程進入建設階段。“金橋工程”等一批國家信息化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完成中國民航數據傳輸網絡擴容改造。基本建設計劃的主要新增生産能力有:大中型發電裝機1042萬千瓦,原油開採731萬噸,原煤開採4295萬噸,鐵路營運里程1544公里,鐵路電氣化1752公里,高速公路1100公里,數字程控交換機總容量1700萬線,長途光纜24300皮長公里。

    (四)加強價格調控監管,降低物價上漲幅度

    進一步降低物價上漲幅度,鞏固和發展三年多來抑制通貨膨脹取得的積極成果。堅持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大體平衡,繼續做好物價調控和監管工作,做到穩中有降,防止物價漲幅出現反彈。進一步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和調控體系,規範價格行為。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綜合考慮經濟發展需要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適當解決一些突出不合理的價格矛盾。繼續實行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鞏固和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從嚴控制城鎮居民消費價格,與居民生活關係密切、價格形成具有壟斷性的公用事業收費項目,要逐步實行價格決策聽證制度。加強價格監督檢查,重點加強服務收費的監管,全面清理整頓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繼續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明碼標價、制止牟取暴利等法律、法規,堅決查處和制止亂漲價、亂收費,維護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五)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堅持以效益為中心,重質量,重信譽,努力擴大對外貿易。積極推進市場多元化,在鞏固發展現有市場的同時,下大力氣開拓新市場,特別是開拓發展中國家和獨聯體、東歐、拉美、東南亞、非洲市場。增加出口信貸,支持成套設備出口。調整和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質量、檔次和加工深度,增強出口商品的競爭力。加快外貿經營方式的轉變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提高規模經營效益。搞好重要物資進出口的總量平衡,增加國內短缺的重要資源和技術設備的進口。從海關和銷售市場兩頭,堅決打擊走私。

    繼續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效益。鼓勵外資投向農業綜合開發、基礎設施、資源綜合利用和高新技術等産業,積極引導外商向中西部地區投資。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依法加強外商投資項目審批,搞好對外商投資企業的服務、管理和監督。進一步完善國外貸款管理,優惠貸款要更多地用於支持中西部地區的農業、水利和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落實外債償還責任制。加強對境外投資的引導和管理。

    積極推進旅遊事業發展,辦好“97中國旅遊年”。

    (六)進一步減少財政赤字,繼續保持金融穩定

    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努力增收節支,把財政赤字控制在調控目標之內。強化稅收徵管,嚴格依法治稅,做到應收盡收,嚴禁亂開減免稅的口子。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的徵收管理辦法,堵塞利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偷稅騙稅的漏洞。改進個人所得稅的徵收辦法,實行法人支付與個人收入雙向申報制度。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嚴格控制財政支出,支出增長不能高於收入增長,逐步做到收支基本平衡。妥善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財力可能的關係,區分輕重緩急,優化支出結構,保證重點需要。地方財政要保證收支平衡,力爭略有結余。

    保持金融形勢的穩定,是搞好社會供求總量平衡、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成果的重要保證。按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要求,合理確定貨幣供應量。根據産業政策和信貸原則,加大信貸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完善金融調控方式,嚴格執行各項法律和規章制度。對金融機構進入市場的條件、業務狀況、資産負債情況和風險控製程度等,進行全面監管。堅持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改善銀行的經營管理。依法加強監管,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七)努力發展科技教育和各項社會事業,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産業化。在農業的新品種選育和雜交優勢利用等方面,力爭取得新的突破。結合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進行重大技術裝備的研製和開發。重要的有70萬千瓦大型水電機組,6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30萬噸合成氨裝置,特高混凝土壩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等。組織大尺寸硅晶拋光片規模化生産。加強科技成果工程化研究,積極推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鼓勵和支持企業自辦、聯辦技術開發中心。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繼續辦好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著力掃除青壯年文盲,積極發展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的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加快高等教育結構調整。1997年計劃全國招收研究生6.1萬人,普通高校本科和專科招生101萬人,普通中專招生142萬人。研究生教育要切實貫徹按需培養、保證質量的原則。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分地區、分科類的統一學費標準和統一錄取標準的辦法。改革辦學模式,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保持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協調發展。進一步推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發展文化、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和體育衛生事業。加強重點文化設施建設。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4.2%和87.1%。出版835億印張。大力改善農村醫療和飲水衛生條件,以縣為單位的初級衛生保健達標率提高到65%以上,農村改水受益率達到88%。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完善體育競賽和訓練機制,辦好第八屆全運會。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繼續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健全農村計劃生育服務網絡,強化對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的管理,不斷提高人口質量。重點治理水資源污染,加強對大氣污染的控制,提高工業污染的防治能力。1997年,全國縣以上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84.1%,工業廢水處理率78.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率67.7%。繼續搞好植樹造林和水土保持,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

    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搞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新時期艱苦創業精神教育,大力宣傳表彰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增加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規範有效的籌資機制,逐步形成多渠道的投入體制,運用稅收、信貸、價格等經濟手段,支持宣傳文化事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物質保障。

    (八)繼續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實施再就業工程

    1997年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5%左右。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高度重視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快實施“再就業工程”,認真解決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採取多種形式,發展第三産業,廣開就業渠道,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積極探索失業救濟與就業安置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切實抓好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技能培訓和信息諮詢服務,提高再就業率。引導城鎮勞動者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破除傳統意識,轉變擇業觀念。1997年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50萬個。充分發揮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開展農村多种經營,開展治山、治水、治土,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對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和流動的引導。

    三、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現199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持和發展“九五”開局的良好勢頭,關鍵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提高國民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只有抓好結構調整,才能使經濟工作的重點真正落實到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上來,使“九五”期間的經濟發展走上新的軌道。抓好結構調整,也是緩解當前企業生産經營困難,實現宏觀調控有效引導微觀經濟活動的重要途徑。

    (一)以增量帶動和促進存量調整,努力解決經濟生活中“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問題

    當前,“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突出表現。企業規模不經濟,專業化程度低,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産分工協作規律的要求,阻礙了技術進步,造成産品質量差、檔次低、成本高、競爭力不強。地區産業結構雷同,佈局不合理,互補性差,低水平過度競爭,嚴重影響了經濟的協調發展。産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思想認識和經濟體制上的障礙。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市場封閉,以及投資行為缺乏風險約束機制,忽視經濟效益,使“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必須認真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積極推進改革,做到科學決策,減少失誤。1997年,要繼續從嚴控制新開工項目。對“八五”期間已經建成和結轉到“九五”時期的在建項目,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堅決停止建設那些規模不經濟、技術落後,投産後必然出現嚴重虧損的在建項目。對已批立項尚未開工的項目也要清理,凡屬全國生産能力過剩的重復建設和資金不落實的項目,堅決撤銷立項,不再批准開工建設。加強和改善投資計劃管理。以國家産業政策和項目規模為標準,合理調整審批權限。對一些熱點投資項目,要嚴格按照“九五”計劃和産業政策導向,合理確定項目布點。制止重復建設和盲目引進。加強投資法規建設,完善投資決策程序,依法規範投資管理。制定全國重點行業生産力佈局的産業政策,引導各地根據各自條件,發展優勢産業,形成特色經濟。

    堅持以增量調整帶動和促進存量調整。結合國有企業改革,通過跨地區、跨部門的投資、聯合、兼併,帶動資産存量優化重組。加快老工業城市和老工業基地的調整改造。在基礎産業和支柱産業中,以現有骨幹企業或國家重點項目為核心,有選擇地注入資金,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兼併和淘汰落後企業。加強信息導向工作,搞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及時向社會發佈重要行業生産能力狀況和産品的市場供求趨勢等信息,引導企業投資行為,減少投資決策的盲目性。

    (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選擇。只有認真研究國內外市場,依靠科技進步,培育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快發展市場需求量大、産業關聯度高、科技含量多、經濟效益好的産業和産品。當前,從全國來看,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産業和城鎮居民住宅建設可以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同時,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

    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産業,是當代生産力革命性發展的先導和基礎。在未來的世界,電子等高新技術將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生産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經濟、科技、教育、衛生等産生革命性的影響,對綜合國力和企業競爭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遇,把電子工業和電子信息産業開發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改造傳統産業、帶動産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手段。要儘快改變電子工業科研與生産脫節、管理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局面,加強基礎元器件和適銷對路的各類電子産品的研製開發,並迅速形成經濟規模,擴大市場銷售。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特別是加快發展電信、軟體和各類諮詢服務。積極發展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環保和航天、航空等高新技術産業。

    積極發展住宅産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今後一個時期,城鎮居民對住房的需求量會持續增長。要多方創造條件,採取綜合性配套措施,引導城鎮住宅業健康發展。加快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制度,逐步實行商品房租金,理順租售比價,促進住宅上市流通。逐步建立住宅建設、銷售、出租、信貸、保險、服務、物業管理相配套的運行機制,形成建設、銷售、使用的良性循環。努力降低住宅建設成本,規範商品住宅價格構成,整頓建築市場秩序,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把住宅售價降下來。加大普通居民住宅的投資力度,嚴格控制高檔商品房和高消費建築設施的建設。

    努力開拓農村市場,促進工業産品結構調整。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農業生産資料和工業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村市場潛力很大。開拓農村市場,有利於充分發揮現有工業生産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的良性循環。要適應農業生産發展和農業産業化的要求,搞好農業機械的開發和生産,提高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合理確定價格,加強售後服務。積極開發符合農民需要的工業消費品。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加強大宗農副産品的批發市場建設,增加農村商業網點。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電視差轉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普及農村家電創造條件。

    開發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城鄉居民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發揮本地優勢,加快産品更新換代,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經濟,克服地區間的結構雷同,防止出現新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增強我國經濟的整體競爭能力。

    (三)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形成有利於結構調整的體制環境

    進一步完善財稅金融體制,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配合國有企業改革和産品結構調整,繼續做好“撥改貸”資金餘額轉為資本金的工作,著重減輕産品有銷路、效益好的企業的債務負擔。改進出口退稅管理,對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産企業自營出口貨物,實行免抵退的辦法。繼續推行重點企業的主辦銀行制度,擴大實施範圍,落實銀行和企業各自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發揮銀行信貸的調節作用,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加快投資體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於控制投資規模膨脹、改善投資結構和提高投資效益的機制。重點是建立健全投資風險約束機制,全面推行建設項目資本金制度、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招標投標制和項目監理制度。結合企業股份制改造和試行建設項目股份投資,進行可轉換債券試點。

    積極進行分配製度改革,緩解分配不公的矛盾,為加快結構調整創造條件。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微觀約束和宏觀調控機制,加強居民收入分配的稅收調節。改進國有企業經營者的報酬制度,嚴格控制憑藉行業壟斷地位和國家給予的特殊條件獲得過高的個人收入。

    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保證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建立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三方合理負擔,失業救濟與再就業緊密結合的新型失業保險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試點範圍。繼續完善職工最低工資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困難職工解困機制,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切實做好幫危解困工作,並使之經常化、制度化。

    各位代表,全面實現1997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於順利實施“九五”計劃,實現跨世紀的宏偉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把握大局,再接再厲,同心同德,開拓前進,為全面完成1997年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

    (《人民日報》1 9 9 7 0 3 1 7 第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