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殘疾人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10日   來源:新華社

共享同一片藍天

我國殘疾人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華社北京2008年11月9日電(記者李菲)殘疾人康復服務受益面迅速擴大;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更好的保障;殘疾人就業狀況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30年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社會各界的真誠幫助下,我國殘疾人事業在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維權、文化體育、無障礙環境建設、殘疾預防等各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構築法律保障體系

    立法是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和保障殘疾人權利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中國殘疾人已達8296萬,佔全國人口的6.34%。作為特殊的群體,中國殘疾人的權益保障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常重視殘疾人事業的立法工作,通過全面推進法規化、制度化進程來保障殘疾人實現平等、參與的權利。

    目前已經形成以憲法為依據,以刑事、民事、行政等法律為基礎,以《殘疾人保障法》為主導,以《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行政法規為輔助,以優惠和扶助殘疾人的地方法規為補充,全面保障殘疾人權利和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法律體系。

    據統計,我國已有50多部直接涉及殘疾人權利保護內容的法律。相關專家指出,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法律體系具有專門保護和綜合性保護相統一、權利保障的多元性、以社會補償為目的的特惠內容和扶助措施多等特點。

    2004年底,我國啟動了《殘疾人保障法》的修改工作,2008年4月2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修訂後的殘疾人保障法。

    同時,全國人大和各級地方人大積極對殘疾人保障法及其實施辦法的執行情況開展檢查,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專項檢查。2007年,縣級以上人大代表進行執法檢查1317次,縣級以上政協委員進行執法視察1173次,縣級以上殘疾人工作委員會進行專項檢查1885次。有效促進了法律的實施。

    據了解,我國目前已設立殘疾人法律維權服務機構2600多個、維權示範崗3200個,以及3300個律師事務所,為殘疾人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有力地維護了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生存、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並持續加大投入和支持,使殘疾人在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發展,有效改善了殘疾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綜合服務設施達2125個,康復訓練服務機構達19000多個,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到1667所,就業服務機構達到3127個,托養服務機構達到1056個。創建法律服務中心和維權示範崗5998個。殘聯絡統專職工作者達9.4萬人,城市社區和農村殘疾人協會的殘疾人專職委員達40萬人。

    --生存和發展狀況顯著改善。通過扶貧開發,634.67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了溫飽;實行城鄉最低社會保障等社會救助措施,1067.2萬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通過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聾兒康復、精神病防治康復等工程,850多萬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復;職業和實用技術培訓,城鎮和農村分別為140多萬人和396.8萬人,433.7萬城鎮殘疾人實現就業,1696.6萬農村殘疾人參加勞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大幅度提高,在校盲、聾、智殘學生達58.3萬人,通過開展扶殘助學,累計資助貧困殘疾學生16萬人次;實施危房改造項目,28.7萬戶農村殘疾人家庭改善了居住條件;86.9 %的農村殘疾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級法律援助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法律援助10萬件。

    --文體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全國已建成地市級以上殘疾人文化活動場所1036個,體育活動場所1324個,參加殘奧、特奧、聾奧的殘疾人運動員達260多萬人。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訪瑞士、美國、澳大利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7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第12屆世界夏季特奧運動會;2008年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參加全部20個大項比賽,繼雅典殘奧會後再次取得金牌總數和獎牌總數雙第一,取得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國際影響進一步擴大。我國全面參與、推進國際殘疾人事務,積極加入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與國際殘疾人組織和有關國際機構建立併發展良好的合作關係。

    --殘疾人精神面貌發生根本性變化。殘疾人由被動受助對象變為平等參與主體,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廣大殘疾人為祖國建設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國家和地方政府兩次表彰了一大批殘疾人自強模範,一批殘疾人優秀代表走上領導崗位。

    權利受到尊重、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廣泛倡導人道主義和現代文明社會的殘疾人觀,使殘疾人權利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保障。

    目前,我國開展了全國助殘日、志願者助殘、紅領巾助殘、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等多種助殘活動,全國10萬個助殘志願者聯絡站,287萬助殘志願者登記在冊,受助殘疾人達316萬人。

    隨著公眾對殘疾人認識不斷變化及尊重殘疾人、關愛殘疾人的“無障礙”服務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殘疾人群體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和幫助。

    為營造殘疾人融入社會生活的無障礙環境,中國殘聯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委先後頒布實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築物無障礙設計規範》《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計規範》《鐵路旅客車站無障礙設計規範》等一系列無障礙規範,並於2004年命名了12個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範城市。

    “十一五”期間,我國還將在全國範圍內建成100個無障礙建設城市。同時,國家還積極加強信息交流無障礙工作,推動政務信息公開無障礙,推動電視新聞、電影、電視劇加配字母,鼓勵電視臺開辦手語節目,在重點公共場所建立信息屏幕系統,為聾人提供手語翻譯或者書面語文字交流援助,從而確保殘疾人的生活與交流的便利。

    殘奧會籌辦歷經七年,不僅使“超越、融合、共享”的殘奧理念與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交相輝映,也給我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幫助與關愛殘疾人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統計,2001年以來,北京市共實施了1.4萬多項無障礙改造項目,無障礙設施建設總量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

    目前,北京已在880條城市道路上鋪設了1541公里的盲道,坡化路口23641處,修建數百座永久無障礙衛生間以及無障礙電梯等基礎設施。除了硬體設施的升級外,中國人也通過剛在北京結束的殘奧會進一步走入了殘疾人的世界,積累了更多服務殘疾人的經驗。

    中國殘疾人受教育權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華社北京2008年11月9日電(記者李亞傑)中國殘聯9日消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殘疾人教育事業已初步形成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到2007年,全國義務教育特教學校從1986年的423所發展到1667所,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從556個發展到678個,在校生從4.72萬人發展到41.3萬人。盲、聾、弱智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80.7%。

    到2007年,全國高中階段特教學校(班)231個(含成人職業教育機構),在校殘疾學生近1.4萬人;專門招收殘疾人的高等特教學院(專業、班)14個,在校生近2400人;還有近2萬名殘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讀;達到國家錄取分數線殘疾考生被普通高校錄取比例為95%;全國接受殘疾人職業培訓的普通教育機構2114個,各級殘聯舉辦的殘疾人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1918個,72萬殘疾人接受了職業教育與培訓。

    自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學生免除了學雜費。2003年以來,中國殘聯先後實施了“中西部地區盲童入學”“扶殘助學”“彩票公益金助學”“通向明天--交通銀行殘疾青少年助學計劃”“中國殘聯貧困地區殘疾學生營養餐”等項目,累計資助貧困殘疾大、中、小學學生16萬人次,為18個新建擴建高中階段特教學校(班)和1所新建高等特教學院提供了設備補助。

    另外,全國已有近20個省份制定了資助殘疾大學生的政策。

過去五年全國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180多萬人

    新華社北京2008年11月9日電(記者李亞傑)中國殘聯9日消息:中國殘疾人就業得到進一步改善,過去五年間,全國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180多萬人。

    據了解,目前以殘疾人保障法、就業促進法等基本法律為核心,以《殘疾人就業條例》和地方性法規為骨幹,以部門和地方性規章及規範性文件為補充、基本覆蓋殘疾人就業主要方面的殘疾人就業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各地在推進就業再就業過程中,把殘疾人納入公共就業服務和困難群體援助範圍,不斷加大服務和援助的力度,通過優先安排公益性崗位就業、給予社會保險或崗位補貼等措施,幫助殘疾人就業。在勞動保障部門的支持和指導下,殘疾人就業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服務項目不斷拓展。全國省、市、縣三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達3127個,服務內容也由過去的政策諮詢、求職登記、職業介紹、職業培訓等,向殘疾人失業登記、扶助個體就業和農村殘疾人從業、支持和幫助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職業技能鑒定等方面拓展。

    同時,各地繼續加大對殘疾人職業培訓的投入,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方針,通過組織殘疾人開展專項培訓、定點培訓、購買培訓成果以及委託用人單位開展崗前培訓、資助殘疾人自主參加個性化職業培訓等,努力提高職業培訓的質量和實用性、針對性。

    另外,根據勞動力市場的發展需求,選拔和組織部分優秀殘疾人開展高技能培訓,豐富、充實殘疾人職業培訓項目和內容,完善、提高殘疾人職業培訓結構和層次,努力緩解職業技能與就業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社區服務業和第三産業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殘疾人自主創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靈活就業和各種臨時性、季節性就業的人數逐年增長,使殘疾人就業渠道進一步拓寬,多元化的就業格局逐步形成,殘疾人就業規模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