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新中國檔案:恢復高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4日   來源:新華社

1977年,在北京參加高等學校入學考試的青年正在認真答卷(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78年春,北京大學迎來恢復高考後錄取的第一批新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78年3月拍攝的清華大學1977屆的800多名新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當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推遲半年進行,6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宣佈“廢止現行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辦法”。1966年到1971年,大學停止招生。1972年到1976年,大學採取“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復審”的辦法招收工農兵學員。至此,招生的基本原則遭到破壞,導致了“讀書無用論”盛行,教育質量嚴重滑坡,國家建設所需的各種專門人才青黃不接,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給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正是由於高校招生對教育乃至整個國家産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十分重視高校招生工作。早在1972年,周恩來同志就有恢復高考的考慮。他在會見一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時,談到要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收大學生。鄧小平同志在復出之前與中央兩位領導同志談話時指出:“要經過嚴格考試,把最優秀的人集中在重點中學和大學。”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同志復出工作後,自告奮勇主抓教育和科技工作。當時“四人幫”雖然已經倒臺,但“兩個估計”依然沉重地壓在中國知識分子的頭上,即所謂新中國17年教育戰線是資産階級專了無産階級的政,知識分子的大多數的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産階級的。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鄧小平同志首先選擇了衝破“兩個估計”,以恢復高考作為突破口。1977年8月8日,他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説:“對全國教育戰線17年的工作怎樣估計?我看,主導方面是紅線。”矛頭直指“四人幫”炮製的“兩個估計”。同時,他明確要求:“今年就要下決心恢復從高中畢業生中直接招考學生,不要再搞群眾推薦。從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個好辦法。”這篇講話是鄧小平同志在科學和教育領域率先解放思想、全面衝破“兩個估計”的宣言,從而使教育戰線成為當時全國各條戰線撥亂反正的先聲,高考制度的恢復又成為教育戰線撥亂反正的第一項成果。

    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破例在一年內第二次召開全國招生工作會議。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時間最長、規格最高的一次招生工作會議。由於8月12日開幕的黨的十一大未能完全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對剛剛起步的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産生了很不利的影響,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一度陷入徘徊狀態。招生工作會議期間的9月19日,鄧小平同志和教育部主要負責同志談話,重申併發展了“8·8講話”的內容,他希望教育部門的同志大膽解放思想,爭取主動,徹底否定“兩個估計”,立即恢復高考。在鄧小平同志的指導下,1977年第二次招生工作會議實現了兩項重大的撥亂反正,第一是徹底推翻了“兩個估計”,第二是恢復了高校招生考試製度。

    對教育部起草的招生工作文件,鄧小平同志親自進行了修改和審定。他具體指出招生工作指導思想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他認為文件中的政審條件太繁瑣,説:“政審,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現。政治歷史清楚,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勞動,遵守紀律,決心為革命學習,有這幾條,就可以了。”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招生工作文件,鄧小平、葉劍英等領導同志接見了招生工作會議代表。10月12日,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和《關於高等學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見》兩個文件,宣佈當年立即恢復高考。

    1977年全國570萬考生參加高考,錄取新生27.3萬。一代有理想、有抱負、渴望知識的中青年人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帶著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社會經驗走進考場,走進課堂,又帶著刻苦學習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報效祖國的滿腔熱情走向社會,走向世界,為祖國及人類社會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