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中國概況>> 中國簡況
 
2013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年02月21日 15時54分   來源:雲南日報

    二、今後五年的目標任務

    今後五年,是雲南加快推進我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後發趕超、跨越發展的黃金時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我們必須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頑強的奮鬥、更加不懈的努力,切實擔負起這一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綜合分析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省未來發展挑戰和機遇並存。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然疲弱,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明顯增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進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但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雲南加快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持雲南橋頭堡建設、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等一系列政策疊加、效應釋放,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橋頭堡戰略加快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深入推進、中國—南亞博覽會落戶昆明,雲南在我國對外開放中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我省已邁進工業化初期向中期過渡和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全省上下思富求變,具備在較長時期內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只要我們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途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實現趕超跨越發展。

    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四次全會的部署,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以橋頭堡建設為總抓手,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積極擴大內需,著力改善民生,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進程,開創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新局面,為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按照我省從2010年到2020年“翻兩番、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總體部署,到2017年,經濟總量比2012年翻一番,跨上2萬億元臺階,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貧困人口減少500萬人以上,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各項指標達到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達到48%,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開放富裕文明幸福新雲南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實現以上目標,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必須按照“五位一體”的總佈局,把推進科學發展、奮力趕超跨越的目標任務轉化為全省上下的發展規劃、政策措施、具體項目和實際行動,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

    突出産業興省,壯大綜合經濟實力。産業是實體經濟的集合,是經濟崛起的脊梁。必須牢固樹立産業興省理念,以優化産業結構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先進製造業健康發展,提升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水平,合理佈局基礎産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打好園區經濟、縣域經濟、民營經濟三大戰役,集中優勢資源,突出重大項目,延伸産業鏈條,培植産業基地,打造産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雲南特色、富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著力培育10個以上收入超千億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産值超千億的産業園區,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1000億、超2000億、超3000億的産業梯隊。著力打造一批特色優勢農業産業,提高農業生産經營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使全省農業總産值、增加值分別達到4000億元和2400億元以上,糧食總産量達到2000萬噸。促進全省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

    突出基礎先行,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橋頭堡建設的現實需要,是擴大內需的潛力所在。必須全力以赴打好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推動鐵路“八齣省四齣境”、公路“七齣省四齣境”、水運“兩齣省三齣境”通道和面向西南開放的空中走廊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確保南北大通道全線貫通,連接內外、通江達海、溝通兩洋的夙願早日實現。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26萬公里,高等級公路達到2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000公里,實現高速公路與鄰近省份對接、省內所有州市府所在地貫通,經濟強縣、人口大縣基本實現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等級公路。鐵路運營里程達到4200公里,昆明至曲靖、玉溪、楚雄實現1小時內到達。民航通航和在建機場達到16個,提升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樞紐功能,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水運通航里程達到4100公里。深入推進興水強滇戰略,加快建設以“潤滇工程”為重點的水源工程,穩步推進大中型水電站水資源綜合利用,加大農田水利和以“愛心水窖”為重點的山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力度,新增蓄水庫容25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0億立方米。加大工作力度,爭取開工建設滇中引水工程。電力裝機超過1億千瓦,推進礦電結合,加快油氣産業發展,把雲南打造成為我國新興石油化工基地、以水電為主的綠色能源基地和跨區域電力交換樞紐。“三網融合”深度推進,建設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國際通信樞紐和區域信息匯集中心。

    突出統籌兼顧,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也是科學發展的題中之義。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打造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示範片、示範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滇中城市群建設,發展城鎮集群,強化縣城擴容提質,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科學建設山地城鎮,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努力探索一條以人為本、産城融合、綠色發展、形態多元的特色城鎮化發展道路。加快農業轉移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工作步伐,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增強滇中城市經濟圈的輻射帶動能力,打造沿邊開放經濟帶,加快對內對外經濟走廊建設步伐,著力優化區域發展佈局。

    突出開放合作,建設沿邊開放新高地。雲南加快發展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和孟中印緬地區經濟合作,積極拓展與東南亞、南亞的交流合作領域,深度融入泛珠三角,加強與成渝和北部灣經濟區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同周邊國家和臺港澳地區的經貿關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互聯互通和大項目合作,形成全方位開放的良好局面。依託各級開發區(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口岸經濟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努力把滇中産業新區打造成為橋頭堡建設的龍頭、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主戰場,把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成為我國沿邊開放新的增長極,把我省建設成為承接産業轉移基地和實施“走出去”戰略先行區。努力把中國—南亞博覽會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新平臺。

    突出改革攻堅,激發發展動力活力。發展最根本的動力在改革。必須切實增強改革的主動性、堅定性、創造性,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邁出實質性步伐,初步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推進戶籍、土地制度改革,穩步推進財稅、投融資和資源要素價格、國有資産監管體制、國有企業等各項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努力營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的環境,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健全完善地方金融體系,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加大企業上市工作力度,增強利用資本市場能力。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企、政資、政事和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使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創新力進一步提升。深入推進社會事業領域各項改革,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構建城鄉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

    突出創新驅動,提高發展支撐能力。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綜合實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全省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好新一輪創新型雲南行動計劃,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完善創新機制,全方位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産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大力實施科教興滇、人才強省戰略,推動科技和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積極探索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完善相關政策,進一步創造人盡其才的政策環境,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強化質量興省,促進品牌建設。到2017年,高新技術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培育一批産值過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力爭達到全國中等水平。

    突出共建和諧,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幸福感。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人民更幸福、社會更和諧。做好民生工作,完善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安排,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切實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增收工作,確保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創新方式、增加投入,全力以赴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戰。每年繼續辦好一批惠民實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大力推進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大力弘揚“雲南精神”,加快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擴大與東南亞、南亞的文化交流。全省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縮小,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範區,讓全省各族人民日子越過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突出綠色發展,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正確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嚴格保護、科學配置和高效利用土地、礦産、水、生物等資源,給子孫後代留下天朗氣清、地綠水凈的生態宜居幸福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保護好壩區耕地,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繼續深入推進七彩雲南保護行動和森林雲南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高原湖泊、水庫、河流水環境和農村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進大江大河上遊生態建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石漠化綜合治理,加強水、氣、固體廢棄物、重金屬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構築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健全和完善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全面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大幅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