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上午9:30,教育部舉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新聞發佈會,向新聞界介紹“2006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有關情況。
[東方早報記者]剛才李司長在介紹中説到,上海的學生説上海話的比重隨著年齡的增加在上升,小學生説上海話的比例是37%,大學生的比例是70%以上,請問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距?這是不是説明,普通話對小學生更具有吸引力,而對大學生正好相反呢?第二,我國存在哪些瀕危方言?對瀕危方言有沒有採取措施?去年的調查中有這樣的一些報告,而今年沒有,請介紹一下。
[王鐵錕]關於上海市學生的方言情況的調查,是上海市語委做的一項工作。這個調查分析了一些原因,我們的報告裏也講了一部分。實際上是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説方言,希望孩子很好地掌握普通話,雖然不説,但是孩子説方言是沒有問題的。另外,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多孩子不會説方言,是因為父母不會説。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像孩子小其他會叫“爸爸、媽媽”一樣,再過一段時間就改“爸”,再過一段時間就叫“老爸”,在語言發展的階段,事實上這些孩子聽的方言比較多,但詞彙各方面沒有變化。這個調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
第二個問題,漢語有哪些方言瀕危?説心理話,我們心中無數,因此我們現在正在呼籲能夠對整個中國的語言,包括漢語和方言、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方言進行一次普查活動,了解一下我們國家的語言資源有多少,處於什麼樣的狀況?我們的學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今後社會能關注國家語言資源,注意保護民族語言和漢語裏的各種方言,使它們不至於像物種一樣很快滅絕,因為我們知道,世界的多樣性是人類非常寶貴的東西,而現在全世界,據估計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消失,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特別是過去交通、通訊不發達,窮山惡水保護了很多的方言,現在農民工進城,電視發達、教育發達,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保護我們的語言方言,保存下來,乃至於記錄下來也很好,這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語委現在正在研究呼籲進行中國語言普查的問題,到時候也希望各位媒體朋友來參與。
我補充一下關於方言和普通話的關係。剛才問到上海市的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很多地方單行,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代替方言?我們的書中提到了有關職能部門在推廣普通話的時候注意方言的問題。大家知道,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裏對推廣普通話有明確界定,主要是四大領域,政府機關、國家公務員要帶頭,新聞媒體要作榜樣,公共服務行業推廣普通話是為了順暢地溝通,很多人到廣東去,服務員如果不會普通話,連點菜都無法順利完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領域是學校,校園裏要推廣使用普通話。除了這四大領域,只要是能方便溝通的,講方言、講外語、講少數民族語,都可以。因此,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裏推廣普通話並沒有説不許大家講方言,只是説確定了在四大領域裏要講普通話。因為中國的方言非常多,從政府機關、新聞媒體、服務行業來講,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周有光先生講過,最近幾年普通話在中國的推廣非常快,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人員流動,你只會講方言,到了另外一個不講你這種方言的地方,如果你不會普通話,就無法交流。
方言的保護,其實從通用語言文字法來講,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構建一種和諧的語言生活環境。就像一個人既會説普通話,又會説方言,他就可以在不同的場合按照不同的需要來説話。
剛才發佈的上海市的調查,實際上也是因為有人擔心將來上海方言會不會越來越少,特別是很多人認為,小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一直講普通話,會不會把方言忘記了?這個數據正好表明,上了大學以後,除了上課、和其他同學交流以外,回到家裏反而更多地講方言。這説明,在小學、幼兒園裏讓孩子説普通話,其實不會對方言構成威脅,這也能打消一些人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