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政府網2>> 背景
 
[主題演講]徐建光:上海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實踐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5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8年1月25日15時,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開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專家學者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

上海市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初步實踐

上海市衛生局 徐建光 

  為落實吳儀副總理關於開展“治未病”工作的指示,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的要求和2007年6月廣州會議的部署,我市積極落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曙光醫院和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的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目前這兩家試點單位都已建立了以“KY3H健康保障模式”為基礎的“治未病”中心,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院內和院外的運行機制和模式,已能夠提供以“治未病”為核心的中醫特色預防保健的服務項目和內容,取得了初步成效。最近,這兩家醫院被我局授予上海市“治未病”試點工作示範單位。在此基礎上,我市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在王國強副部長的直接關心和指示下,于2008年1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上海市衛生局在滬聯合舉行“上海市開展‘治未病’試點工作座談會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請專家論證了上海市“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在下一階段工作的方向、目標,為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市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實施計劃。

  一、主要任務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戰略部署,提高對“治未病”在我國人口與健康戰略中作用的認識,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的要求,以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為抓手,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以切實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為根本,應用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KY3H健康保障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務提供體系、服務技術體系和服務支撐體系,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形成“治未病”理念實現的有效途徑和模式,探索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實施計劃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上海市衛生局“治未病”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對開展“治未病”試點工作和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進行總體部署、統籌協調、組織管理和監督指導,落實政府責任。下設“治未病”工作辦公室,負責試點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聘請老中醫藥專家和預防醫學、健康管理、健康保險、政策研究等方面專家,成立專家諮詢組。加強政策研究,抓住“治未病”試點工作開展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實施中遇到的重點問題,積極組織開展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為“治未病”工作的開展和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提供保障。

  加強業務指導和規範管理,鼓勵並引導各相關單位與創建“KY3H健康保障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崑崙-炎黃公司等合作,並實施“治未病”服務的管理評價和質量認證,規範“治未病”服務的開展。

  (二)加快服務網絡建設。在曙光醫院和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取得前期成效的基礎上,擴大試點範圍,在各級中醫醫院、綜合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其他醫療衛生機構中再遴選一批“治未病”試點單位,同時遴選若干個試點區(縣)開展試點,加強“治未病”服務平臺建設和技術業務建設,加強政府、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社會資源之間的合作,形成合力,在試點取得經驗後推廣,不斷擴大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網絡的覆蓋面。

  (三)加強科學研究。成立上海市“治未病”發展研究中心,負責組織並協調全市“治未病”的科學研究,並通過全國“治未病”虛擬研究院等途徑,加強交流與合作。制定“治未病”科研專項計劃,圍繞開展“治未病”服務的需求,按照“治未病”服務技術體系建設的要求,組織實施一批科研項目。總結歷代中醫“治未病”的論述和名老中醫“治未病”的學術經驗,在“治未病”實踐基礎上,繼承創新,豐富具有中醫特色的“治未病”技術(産品)。加強“治未病”服務規範和技術(産品)標準的研究,逐步建立“治未病”服務的質量控制體系,促進“治未病”服務的優化和持續改進。注重在“治未病”服務與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的融合上集成創新,加強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信息化産品的研究與開發。

  (四)加強隊伍建設。依託各試點單位的老中醫藥專家和學科帶頭人、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師資力量,從開展試點工作的實際需要出發,研究總結“治未病”人才的知識結構、技能要求以及培養方式,制定“治未病”各類人才的規範化培養計劃,組織編寫培訓教材,院校教育和崗位培訓相結合,培養一批“治未病”優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治未病”工作隊伍。

  (五)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醫療衛生機構、高等醫學院校和中醫藥專家、健康教育專家、健康管理專家等行業資源及媒體等社會資源,通過“治未病”健康大講堂、健康講座等,對醫院、社區、企業、學校等不同人群,進行組織和群體傳播;通過報刊、廣播、影視、網絡、書籍等大眾傳媒,向範圍廣泛、為數眾多的廣大市民進行大眾傳播,普及“治未病”理念,提高社會對“治未病”的認知與認可程度,促進廣大群眾將“治未病”理念和知識轉化為增進和維護健康的自主行為,為開展“治未病”試點工作和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上海在探索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的工作還剛剛開始,我們熱忱期望通過這次“治未病”高峰論壇來提高對這項重要工作的認識,明確任務和目標,進一步推進我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