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政府網2>> 背景
 
[主題演講]白書忠:"治未病"與中國特色健康管理體系構建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5日   來源: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08年1月25日15時,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開幕式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啟動儀式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專家學者在開幕式上作主題演講。

“治未病”與中國特色健康管理體系構建

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 白書忠   

  一、構建中國特色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重要性

  健康管理,作為一种醫學理念和學科的構建,是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與世界範圍內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和醫學服務模式創新相伴而生。雖然時間不長,學科體系不夠完善,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與模式還未形成,但發展很快,顯示出旺盛的生機和活力。究其原因,是因健康管理適應世人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順應了國際國內“以人為本”、提高人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的大趨勢。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提高國民健康素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的“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為中國開展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中國政府制定的“健康中國2020”發展戰略是我國開展健康管理遵循的目標和原則。健康與勞動力資源管理已成為當今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不懈動力和有效途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風險因子流行已成為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開展健康管理的最大需求。健康管理與金融保險、信息産業有機結合將成為維護和促進國民健康公平的重要途徑,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保障。健康管理是創新醫學服務模式的重要手段,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健康管理是從根本上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和實際步驟。以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為核心的全民健康行動計劃已成為健康管理的主要內容。健康管理的內涵,健康檢測、評估是基礎,健康風險干預是關鍵,健康促進與改善是目的。

  健康管理與治未病,均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目標,均以預防為原則。因此,構建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應該將“治未病”與健康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創新健康管理的理論、技術與服務模式。這事關衛生工作全局,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事關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功在當代,利在韆鞦。

  二、中國特色健康管理學科體系的基本內涵與要求

  1、堅持一個目標

  創建中國特色健康管理學科和醫學服務體系。

  2、搞好兩個結合

  健康管理與信息技術應用相結合,促進現代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應用,實現管理信息化;健康管理與金融保險行業結合,解決服務對象公眾性和公平性。

  3、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從傳統的單一辯病體檢向健康檢查、評估、干預和促進的現代健康管理轉變;二是從以醫院為主,主要依託現代醫學診療技術服務向醫院與社區相結合,重視和發揮“治未病”醫學服務轉變;三是以病人為中心的被動醫學服務模式向以人為中心、主動、連續、系統和全程的現代醫學服務模式轉變。

  4、抓住四個關鍵環節和創新

  一是健康體檢與服務模式創新;二是健康評估與技術創新;三是健康干預和健康促進手段創新;四是健康管理理論與方法創新。

  5、完善五項服務

  一是健康教育與培訓,增強服務對象的健康意識,提高主動健康的能力;二是規範的健康體檢技術、標準和流程;三是以人為本的健康評估與干預;四是健康信息、檔案管理服務;五是養生保健與健康促進服務技術、産品的推廣應用。

  6、構建現代健康管理學六個學科體系

  一是宏觀健康管理學科體系。主要研究國家政府和社會層面的宏觀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問題。包括國家健康立法、公共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政策及策略、公共和公益性健康管理與衛生服務機構、機制與模式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範的研究制定等;二是微觀健康管理學科體系。主要研究個體和具體群體(包括家庭)的健康促進與健康維護、改善與管理問題。主要包括: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素質與能力管理,健康體適能監測與促進管理,健康與勞動力資源管理,營養、運動與健康管理,主動性整體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性健康管理等;三是慢病風險控制管理學科體系。主要研究引起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諸多風險因子的檢測、評估與風險控制管理問題;四是健康信息技術學科體系。主要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健康管理中的實際應用問題;五是健康保險服務管理學科體系。主要研究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險服務中的實際應用問題;六是健康教育與培訓體系。主要研究針對廣大醫務人員知識更新和大眾健康自我管理的教育培訓體系方面的問題。

  在上述六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中,要研究如何將中醫“治未病”的理論和實踐,與現代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有機結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7、拓展健康管理服務領域

  一是依託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大力開展城市社區健康管理醫學服務;二是發揮企業衛生資源作用,開展重點大型企業員工的健康管理醫學服務;三是利用院校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院校教職員工的健康管理醫學服務 ;四是探討第三方健康管理醫學服務;五是探討依託“農合”,在農村開展健康管理醫學服務;六是發揮網絡傳媒在健康服務中的作用;七是健康管理醫學技術和産品的推廣應用。

  三、“治未病”與構建中國特色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思考

  “治未病”是中醫藥學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應深入研究和探討“治未病”的理論和實踐,使之融入到健康管理的各個領域,以推動中國特色健康管理理論與實踐更好、更快發展。

  發揮政府在“治未病”構建中國特色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中的引導作用,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以中醫醫療機構為主要依託,提供“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並積極開展以“治未病”為主要內容的檢測、評估、干預的研究;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名老中醫在“治未病”與健康管理中的傳幫帶作用,並積極發揮繼續教育項目、在職培訓、院校教育在“治未病”教育與培訓中的作用,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治未病”專業隊伍。在所有健康管理及相關服務機構中,大力推廣使用“治未病”的成熟技術成果;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治未病”醫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研究制定相關技術規範和標準指南。

  但凡一種正確的醫學理論與技術,從不為人知到家喻戶曉,在其濫觴之際往往遭到人們的懷疑、冷遇、躲避,然而其價值終會隨時間的推移和自身的不斷進步而昭示于天下,惠澤眾生。我們堅信,“治未病”與健康管理以及構建的服務體系與模式,在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指導下,在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更好更快地發展,為我國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