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局、地震局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
李維森:8月22日,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聯合向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上報了“關於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的報告”。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聯合發佈公告,向全社會公佈有關結果。下面,宣讀公告主要內容:
一、汶川地震引起震中區域監測點的水平位移量達238厘米,沉降量達到70厘米,隆起量達30厘米。
二、龍門山斷裂帶西側塊體向東偏南運動,位移達20-70厘米;東側塊體向西偏北運動,位移達20-238厘米。東側塊體下沉達30-70厘米。
三、陜西南部區域向西北方向運動,最大位移量達4厘米;甘肅隴南區域向東北運動,最大位移量達5厘米。
四、青藏高原珠峰地區的監測點向西偏南運動,水平和垂直方向位移量均為2-3厘米。
監測結果顯示,汶川地震對災區地形造成了較大影響,但對災區以外地區的地形影響不大;災區範圍的測繪基礎設施毀損嚴重,但災區以外則影響較小。地震發生後,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公眾及媒體等,對地震引起的地形變化眾説紛紜,有媒體報道:“12日的錯動使當地地殼抬升九公尺,喜瑪拉雅山長高好幾公尺”。這種關於青藏高原因汶川地震隆起數米的説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