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局、地震局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
李維森:這次地震發生以後,根據監測數據反映出來,震區的測繪基準基礎設施基本上不能用了,大家感覺數據不是很大,也就是從幾十厘米到兩米多,但是對測繪,坐標或者高精度的控制點是非常重要的,對測繪基礎設施的破壞是相當嚴重的。馬上要災後重建,測繪要先行。為了滿足災後重建需要和及時為災後重建提供保障,我們採取兩步走的方式。一是建立臨時應急測繪基準,監測數據出來以後,很快調動各方的力量,甚至是調動一些企業的力量,因為企業對災區都很關注,有些企業慷慨解囊。建立了衛星定位連續運行站,這也是大地基準比較先進的技術,大概佈置了20多個,間隔在30公里左右,目前正在開始啟用,可以快速獲取災區平面的位置。
同時根據重力數據和一些相關數據,快速進行了大地水準面的精化,可以用GPS獲取這個地區的高程。這個測試是臨時的,在一個月時間內,這兩套系統已經建成了。水準面精化的結果經過專家評審,精度還是很高的,不僅能夠滿足當地的定位,而且可以滿足當地的測圖。這套系統是應急的,因為要建立比較穩固的運行站,選址和周圍設施的建設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這是臨時應急的,在兩年內會為災後重建發揮作用。據我們了解,這次災後重建,中央調動了全部的力量,現在很多支援災區的省,測繪隊伍已經先行了,我們這個運行站能夠為他們實施測量提供準確的數據,這是我們的第一步。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規劃的要求,我們快速製作了一批影像地圖,特別是現在技術提高以後,集成化的處理,我們在一個多月時間內測制了1:5000和1:2000或者説1米分辨率的影像圖,絕大多數已經完成,在規劃和災後重建已經發揮作用。但這些還遠遠滿足不了今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根據國家汶川地震的總體規劃的要求,要求加強基礎測繪工作,恢復大地基準,建立地理信息系統。
國家測繪局整體的考慮是,力爭在2008年底前,獲取到全部災區範圍的災後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建成災區應急測繪基準體系,完成災區系列影像地圖製作,實施災區城鎮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建立地震災情監測與評估地理信息系統,為恢復重建提供及時、可靠、適用的測繪保障。到2010年,再次獲取全部災區範圍的航空、航天遙感影像,建成災區新一代測繪基準基礎設施,測制完成災區1:50000、1:10000、1:2000等比例尺的地形圖和正射影像圖,建設和更新災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全面滿足災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對基礎測繪保障服務的要求。
與此同時,國家測繪局將著力提高測繪應急保障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應急測繪保障預案,加快應急測繪保障隊伍建設,加強全國應急測繪力量和資源的整合;加大對基礎航空攝影和用於測繪的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獲取與分發的統籌協調力度,加快建設多種導航衛星綜合應用與服務系統、高分辨率立體測圖衛星應用系統和先進航空遙感平臺,顯著提升遙感影像應急保障能力;全力配合國家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加快建成國家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充分發揮基礎測繪在國家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