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2>> 背景
 
全國政協常委、委員為“十二五”發展獻計獻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2日   來源:新華社

建言發展 共謀未來
——全國政協常委、委員為“十二五”發展獻計獻策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新華社記者吳晶晶、楊維漢、劉奕湛)“十二五”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十二五”規劃的制定牽動著廣大政協委員的心。在此間舉行的政協十一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上,政協常委、委員從不同方面提出建議,為“十二五”發展獻計獻策。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

    “能否落實好中共中央關於‘十二五’規劃的建議提出的各項戰略任務和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國‘三農’問題的解決程度。”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説。

    陳錫文委員指出,儘管我國農業已經連續七年實現糧食增産、農民增收,但增産增收的基礎並不牢固。在人增地減水缺和經濟發展、人們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我國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的供求關係並不寬鬆,大豆和植物油等的進口量還在持續增長。

    陳錫文委員代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建議,要把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十二五”一項重大任務,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步伐,切實增加投入,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完善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完善農産品的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生産糧食的積極性。

    他同時建議進一步完善農業的經營體制,切實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支持,加快發展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強化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量化指標

    “‘十二五’規劃應強化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量化指標及其約束性、可檢查性和可監督性。”全國政協常委賴明説。

    賴明常委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建議,將部分涉及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預期性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應制定生産要素改革的剛性指標,國民收入在政府、企業、居民之間分配比例逐步改善的最低指標,減少貧富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的階段性指標,改善生態環境的控制性指標,減少行政審批和政務公開的絕對指標等。

    賴明常委還建議,應全面總結“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重點檢查在優化要素配置、調整分配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調整産業佈局、統籌區域與城鄉發展等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謀劃對策,在“十二五”規劃編制與執行中,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規範性,強化監督,確保中央部署落到實處。

    不斷增強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

    “投資、出口、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在現實的發展中,消費卻是個短腿。巨大的消費潛力未能夠轉變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全國政協委員葉金生指出,要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調整積累與消費的比例,努力擴大內需。

    葉金生委員指出,“十二五”期間應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建立合理的、可持續的養老基金補充機制,減輕居民教育、醫療負擔,穩定居民消費預期。

    他同時建議,應通過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調整不合理收入分配結構,降低政府和投資人收入比例,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中低收入勞動者報酬比例,鼓勵群眾積極創業,實現多途徑增加收入。

    他還建議把農村作為開拓市場的重點,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擴大農村消費,加快城鎮化步伐,建立農民長效增收機制,完善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創造安全、便利、實惠的消費環境,拉動農村消費。

    大力發展生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産業結構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全國政協常委張道宏建議,“十二五”期間應大力發展生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張道宏常委指出,“十一五”規劃的實施整體較為順利,但仍有少數約束性和預期性指標完成難度很大,其中就包含“服務業産值比重”和“服務業就業比重”兩個指標。

    他建議進一步消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積極引入和強化市場競爭;加強産業關聯性研究,構建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互動發展機制;加強區域協調,構建合理的服務業分工格局,提高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

    就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張道宏常委建議繼北京、上海、武漢之後,在西部設立第四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在軍工、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育種、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形成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推進西部自主創新成果産業化,形成西部經濟新的增長點。

    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

    “‘十二五’期間,進一步實現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應是著力重點。這也會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起到根本作用。”全國政協常委鄭蘭蓀代表民盟中央建議,應充分重視教育對於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與引領作用,真正實現優先發展。

    鄭蘭蓀常委建議,“十二五”規劃的教育部分要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很好銜接,對群眾意見集中、強烈的問題,逐項列出解決方案,制定時間表,明確責任,確保五年下來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有實質性提高。

    鄭蘭蓀常委特別指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先決條件,應確定區域內均衡發展基本目標的量化指標,規定一定比例的條件較好地區在“十二五”末先行達標,以示範並帶動全國在2020年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應確定對偏遠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投入的剛性約束指標,並將偏遠地區農村教師培養、教師隊伍質量提高作為重點任務。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楊勝群指出,與經濟的快速增長相比,我國社會事業發展仍然相對滯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職能轉變滯後,社會公共服務體制不健全。

    “要解決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政府,同時建立健全符合新的時代特點、以民生為核心的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體制。”楊勝群委員説。

    他代表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建議,“十二五”期間,應建立與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制,應對政府公共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及其逐年增長的額度,作出剛性的規定,為各項社會事業的加快發展提供財力支撐。

    同時,他指出應建立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的多元參與機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