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直播>> 新聞辦1>> 背景資料
 
建設中原經濟區:謀劃發展新藍圖 億萬人民新期盼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0日 14時49分   來源:新華社

建設中原經濟區:億萬人民的新期盼

    新華社鄭州11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 程紅根)今年以來,“中原經濟區”成為關注度不斷升高的熱門話題。經過多方研討、論證,目前這一戰略構想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

    站在“十二五”新的起跑線上,以河南為主體的中原億萬人民,正期待借助於“建設中原經濟區”的載體和平臺,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的進程中,加快實現中原崛起。

    戰略新構想的提出:全局發展需要 人民熱情關注

    “中原崛起的發展思路已提出多年,但中原的概念不應該只是河南,而是涵蓋周邊地區。”今年以來,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多次闡述他對中原崛起發展戰略的新思維。

    盧展工説,河南應以積極的姿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周邊的省市共同攜手、參與推動,共同實現中原崛起的宏圖偉業。

    河南組織有關部門和課題專家經過潛心研究,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戰略構想,引起各界廣泛關注。從4月份以來,河南省內及北京等地圍繞這一主題召開的研討會、座談會有50多場次,發表的“力挺”文章、言論數以萬計。

    “要譜寫中原崛起的新篇章,必須以大視角啟迪大智慧,以大思路謀劃大戰略。”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喻新安説,建設中原經濟區,可以在中部構築具有強大集聚作用的增長極,促進中部崛起總體目標的實現;有利於強化內陸戰略支撐,完善全國經濟佈局。

    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李政新認為,構建中原經濟區並將其上升為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不僅有利於加快這個地區“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促使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戰略支撐;還可以連通周圍其他重要區域發展板塊,使我國區域經濟整體格局更加完善,促進區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在全國發展的戰略格局中,擁有一億多人口的中原地區富裕不起來,全國就無法實現全面小康。”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認為,在沿海開放和西部大開發都已經取得很大成效的情況下,促進中原發展、中部崛起,是國家宏觀發展的需要。中原地區作為中部地區最重要的部分,它的發展規劃應該放到國家層面來考慮。

    “中原興則中部興,中部興則中華興。中原能夠在促進全國區域的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院顧問劉國光説,建設中原經濟區,既能夠在隴海經濟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板塊,與長江經濟帶形成南北呼應的格局,共同支撐中部崛起戰略目標的實現,還能夠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使東中西主要經濟區的功能實現高效的銜接,形成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腹地。

    把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列入“十二五”規劃的構想提出後,今年8月,河南主流新聞網站“大河網”推出“中原經濟區”專題後,日訪問量超過百萬人次。最近一項網絡調查表明,有81%的網友表示支持中原經濟區,並盼望獲得國家層面支持。

    中原經濟區的潛質:既是客觀存在 更是歷史必然

    “中原經濟區源於自古以來的‘中原’一詞,建設中原經濟區是對已有中原崛起戰略的延伸和深化。”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説:“中原經濟區是客觀的存在,建設中原經濟區是歷史的必然。”

    據專家介紹,中原經濟區是以河南為主體,延及周邊,東承長三角,西連大關中,北依京津冀,南臨長江中游經濟帶,具有自身特點、優勢明顯、經濟相連、使命相近、客觀存在的經濟區域。區域範圍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晉東南、冀南、魯西南、皖西北等地區。

    曾對河南周邊7個省會城市做過定量分析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毛漢英研究認為,在以鄭州為中心的這一區域,客觀存在一個“中原經濟區”。該區域除了河南之外,還包括周邊省份與河南接鄰地區,這些地方在社會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等方面,有著許多相同的方面,形成一個經濟相連、使命相近的經濟共同體。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院顧問劉國光説,中原戰略地位突出,自古就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説。中原作為內陸人口和經濟密集區域,區域優勢突出,無論是糧食生産、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是歷史文化底蘊、自然條件等等,都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中原經濟區戰略構想研究”課題組介紹,目前中原地區已發展為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産區,糧食産量佔全國的1/7強,其中河南是全國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生産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這一區域是全國重要的礦産資源富集區域,其中河南省礦産資源有158種,已探明儲量的有8種居全國首位;也是我國人口最為稠密和勞動力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2009年末區域總人口約1.5億。

    2009年,這一區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的近8%,其中河南省已經由傳統的農業大省發展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新興工業大省和有影響的文化大省,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首位,全部工業增加值居全國第5位。

    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一區域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産業基礎,正處於“三化”加速推進階段,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對周邊區域的帶動力、影響力也明顯增強。中原經濟區完全具備成為大經濟區的潛質,能夠滿足建設經濟區的基本條件和要求,“軟體”支持和“硬體”支撐都非常有力。

    發展新藍圖的謀劃:抓住特色優勢 突破重點難點

    河南要在全國經濟板塊中有更大作為的強烈信號和構建“中原經濟區”帶來的巨大商機,引發了關注河南、投資中原的熱潮。

    僅下半年以來,在10多個大型招商活動中,河南就收穫了超過1400個項目、5000億元的投資大單;全年吸引省外境外資金預計突破2700億元,是“十一五”末2005年的5倍多;富士康、沃爾瑪、可口可樂等接踵落戶,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到68家;東風汽車等一批央企巨頭和沿海地區知名企業也頻頻搶灘。

    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路子該怎麼走?目標、任務是什麼?重點和難點又何在?各界有識之士積極建言獻策。

    “應抓住中原經濟區這一區域的特點和優勢進行功能定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張軍擴説,中原地區農業很強,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有突出的區位優勢,人口密集,消費潛力巨大,基礎設施較好等等。因此,中原經濟區的定位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它既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的增長極,更是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示範區域;既是中國糧食生産核心區,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所在地。

    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魏後凱建議,中原經濟區的定位,應該是致力打造“一個基地、三個區”,即全國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區、全國新興城鎮化的試驗區、華夏文明傳承的核心區。

    中共中央黨校原教育長、教授李興山表示,河南提出“要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産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這一點非常重要。他認為,統籌城鄉發展既是河南發展的難點和重點,也是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難點和重點。如果河南破解了這個難題,對全國都具有重要意義。

    “建設中原經濟區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河南省省長郭庚茂説,當前,河南正集思廣益,抓緊研究制定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並努力爭取方方面面更多更大的支持,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納入“十二五”規劃,力爭“十二五”期間中原經濟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