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新聞發佈
 
新聞辦就中國文化遺産保護狀況等舉行新聞發佈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5日   來源:中國網

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回答記者提問

    [孫家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是近幾年剛剛提出的一個新課題。我記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拜訪中國文化部,跟我商討的時候,當時還叫口頭文化遺産保護的問題,在中國最早倡議和執行了,現在叫非物質文化遺産。這項工作雖然為時尚短,但是中國這方面的工作進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

    [孫家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已經列入全國人大2007年的立法計劃,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各地也頒布了一些地方性的保護法規。中國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加入到國際社會關於文化遺産保護的工作,加入了《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産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等與文化遺産保護有關的國際公約,中國政府都積極參與了。

    [孫家正]:第二個方面,各級各地的政府關心重視文物工作,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機制逐步地完善。按照中央政府統一的部署,各地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到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納入到財政的預算,納入到政府工作的重要的議事日程,也納入到對各級政府政績的考核等等。所以説文物工作地位和文物事業的整體水平這幾年有了一個比較大的提高,文物保護經費的大幅度增長。

    [孫家正]:中央財政用於文物保護的專項經費1994年大概是1.29億元,到2005年增長到5.34億元,增長幅度還是很大的。“十五”期間,全國投入到文物保護的經費不包括專項經費一共是78.8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是17.36億元。中央財政這一塊增長的幅度是多少?“十五”比“九五”增長138%,我説的是正常的文物保護經費,專項經費不在其中。

    [孫家正]:這個專項經費簡單地説一下,恐怕有幾十億,光是故宮維修就是10個億,每年1個億,僅僅是新疆的文物保護就是4個多億,布達拉宮都是按十位數計算,都是以億的水平往上增長。如果把專項經費加上去,應該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文物保護的重視程度在大幅度地提升。

    [孫家正]:民族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一起步就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2003年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孫家正]:第三個方面,開展了大規模的文化遺産普查工作,全國文物資源的核查、建檔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在文物普查方面,開展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備案、全國館藏一級文物建檔備案等重點的工作和項目,初步摸清了全國文物資源的家底,基本掌握了國有不可移動文物和館藏文物的數量。所謂不可移動文物主要是建築,大的遺址,這些不能搬的,可移動的都在博物館裏面藏著。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方面,編撰了標準化的《普查工作手冊》,對普查人員進行培訓,著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的普查工作。

    [孫家正]:第四個方面,文物保護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推進,文物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以來,基本上是每一屆政府公佈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其中有一屆政府公佈了兩次,一共公佈了五次,總數是1271處,今天早上溫家寶總理最後批准第六批是1080處。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共518項,這兩項今天就算正式公佈了,馬上可以見諸於新聞了。還重點開展了西藏布達拉宮、北京故宮等國家重點文物維修保護工程和一大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搶險維修工作,基本上實現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沒有重大險情。

    [孫家正]:還初步建立大遺址保護規劃體系,這是這幾年我們在文化遺産保護方面一個很重大的進展。所謂大遺址像新疆段的絲綢之路,過去只是一個點一個點地去保護它,現在把整個聯絡起來,投入很多的資金,地方還要配備資金來保護。像長城,我們的長城過去叫長城內外民族之間的民族戰爭,現在長城是按東西分割了,你一段我一段,為了使長城保護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正在研究長城保護的法規和條例,這些都是大遺址。在文化遺産保護隊伍建設、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徵集珍貴文物、打擊文物盜掘、盜竊、走私以及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均取得很大的進展。

    [孫家正]:第五個方面,博物館建設不斷推進,博物館事業穩步發展。我覺得衡量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程度,博物館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我到美國去,他們招待我,非常隆重地招待,就是在博物館,一次在大都會博物館,這是去年的事情,一次在廣播電視電影博物館。

    [孫家正]:博物館是什麼呢?博物館性質是“珍藏曆史、啟迪未來”,這是我在美國的博物館下的定義。這不是巧合,我們在博物館見面我覺得很體會,我對博物館的定位叫做“珍藏曆史、啟迪未來,是公民終身的學校”。他們很贊同這樣一個定義。所以,博物館的發展,體現一個國家對文化重視的程度和發展的水平。

    [孫家正]:2005年12月,文化部發佈了《博物館管理辦法》,對博物館的功能、性質、管理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目前,全國有各類博物館2300余座,這是一個保守的數字,最近幾年博物館可以説蓬勃發展,因為我們國家的博物館條例方面有一條鼓勵民間和社會力量辦博物館,所以博物館有了很大的發展。每年推出陳列和展覽近萬個,接待國內外觀眾大約是1.5億人次。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中國科技館等一批博物館在基礎設施、研究展示、管理運行與社會服務等方面快速上升,已經趕上或接近國際博物館的先進水平。剛才在來新聞大廳的路上我路過首都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前面排著長龍,好多人在排隊參觀。

    [孫家正]:我們經過天安門廣場的時候,天安門廣場的東側是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現在大致面積是6萬平方米,擴建以後將超過20萬平方米,向東擴建,向下還要建三層。所以,國家對這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視。全國各級各類的博物館從2004年開始,根據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委文件的要求,對未成年人等社會群體參觀實行免費或優惠開放,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我們一定要通過這些舉措,使休閒的時候或者是工作之餘到博物館去成為全民族的一個習慣。

    [孫家正]: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包括文化遺産保護的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文化遺産保護的形勢不容樂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孫家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來加大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社會文化遺産保護的意識,使文化遺産保護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昨天我還接受中央電視臺的採訪,為什麼要設立“文化遺産日”?我看設立“文化遺産日”很不容易,因為我們設立的傳統的節日或者政治的節日以外,包括“愛護牙齒日”、“保護眼睛日”,算起來365天都不夠排了,因此中國領導人在議論這個事情的時候,覺得設立這個“日”,作為專題日,要十分慎重,基本上處於控制階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專家、學者認為其他的東西可以放一放,但是設立“文化遺産日”是帶有緊迫性的。

    [孫家正]:黨中央高度重視這件事情,特批“文化遺産日”,就是要使文化遺産保護成為一種全民族的文化自覺。為什麼要設立“文化遺産日”?無非是三條,第一條它重要,第二條這個工作艱巨,第三條它必須有全民族的參與,全民族的文化自覺,全體國民的廣泛參與,才能夠深入這項工作。

    [孫家正]:文化遺産的保護、文化事業的發展,一向得到在座的和不在座的新聞界的朋友及其你們所處的機構大力的支持和關心,我代表文化部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謝!現在我願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1 2 3 4  
 
 
 相關鏈結
· 陳至立強調加強領導廣泛動員切實保護好文化遺産
· 中日韓將聯手培訓“絲綢之路”文化遺産保護人才
· 中國首次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成果大規模展覽揭幕
· 國務院要求加強文化遺産保護 確定文化遺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