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世界時零時),一場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互聯互通的國際核應急演習在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拉開帷幕,這是我國第一次參加大規模國際性核應急演習。
這次演習有8個國際政府間組織及50多個國家參加。演習在5月11日至12日進行,將持續39個小時左右。
演習模擬羅馬尼亞Cernavoda核電站1號機組發生“事故”。
早晨7點30分,演習小組人員進入位於國防科工委大樓的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待命,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據悉,目前國際上有關核事故的公約有兩個,即:《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和《核事故或輻射緊急情況援助公約》。我國是這兩個公約的締約國。為履行這兩個公約,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有效的核或輻射應急響應網絡,國際原子能機構建立了專門的事件與應急中心(IEC),基本建立起了與世界各國的核或輻射應急響應相聯絡的網絡系統。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應急測試、練習和演習的技術框架系統(CONVEX)。此系統有以下三個目標:CONVEX-1測試傳真通訊是否準確;CONVEX-2測試對通報或核實請求的響應是否恰當;CONVEX-3測試信息交換機制的總體運行情況。演習等級依次提高。這次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的演習是CONVEX-3演習,它是一次涵蓋了前兩項內容的綜合演練。這種演習每4年一次,通常基於成員國演習進行。演習將檢驗和評價國際間信息交流和援助協調機制。
國際原子能機構為此次演習制定了詳細週密的方案。參演人員包括控制人員、演練人員和評估人員。依據演習的參與程度不同,這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將分為兩類:一類是積極參與,主要是羅馬尼亞及其鄰國,將測試通訊機制,檢驗應急響應體系的其他組成部分是否正常;另一類是最小參與,此類國家主要測試通訊機制包括傳真和應急通報是否正常。我國此次參加屬後一類。
我國積極參加了這次演習,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信息溝通,作了大量的技術資料準備工作。參與這樣的演習,可以使國家核應急辦公室檢驗所建立的用於核應急國際通報工作的信息交換機制和工作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工作人員的應急響應能力,也有助於促進我國核應急工作總結經驗,並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為我國和世界核能的持續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