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2003年7月1日4時許,上海軌道交通4號線施工人員發現越江隧道區間聯絡通道滲水,後發生大量流沙涌入,繼而引發隧道受損及地面沉降、建築物傾斜、防汛墻沉陷等險情。該事故搶險涉及水文、地址、工程等多種學科,綜合性、專業性、技術性要求非常高,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經過成功應對,截至7月16日,險情得到全面控制,整個事故沒有發生人員傷亡,有效防止了財産損失的擴大。這次災害事故搶險成功,主要得益於我們充分發揮了相關學科專家的作用。
軌道交通4號線是上海軌道交通環線的東南半環,全長22公里。發生事故的聯絡通道位於穿越黃浦江底約2公里長的兩條區間隧道之間,地處深30多米的流沙層,距浦西防汛墻53米。事故發生時,離貫通僅差80厘米。
二、應對措施
按照險情大小排序,全力以赴排除最大險情。當時最大的險情是黃浦江水倒灌,影響城市安全;其次是周邊建築物沉降和倒塌。
1.立即組織人員撤離,迅速啟動緊急搶險預案程序。接到險情後,市政府立即啟動緊急搶險預案程序,迅速組織人員緊急撤離,並成立了現場搶險指揮部。現場搶險指揮部由分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下設搶險組、地區組、管線組、交通保障組、拆房組和專家組等六個小組。其中,搶險組負責隧道、防汛墻、受影響建築物的搶險和保護。地區組負責指揮部的後勤保障,以及受事故影響的居民、企業的安置。管線組負責周邊道路敷設的上水、電力、煤氣、通信、雨污水等各類管線的改遷、封閉、接割等。交通保障組負責搶險的交通保障。拆房組主要負責拆除搶險現場已傾斜的房屋。專家組由23位專家組成,分隧道、水務防汛、測量、房建地基、道路橋梁5個專業,負責為指揮部提供技術支撐。
2.動態監測,科學搶險。在搶險組中,還專門成立了監測組,組織了兩套獨立的監測隊伍,運用先進儀器設備,對事故區域內的建築物、地面、防汛墻等保護目標進行不間斷檢測,及時掌握控制目標的沉降、位移、傾斜等第一手數據。監測數據報專家組和指揮部,專家組根據監測數據,進行科學、系統分析,提出針對性的搶險措施。其間,建設部領導還率各學科的權威專家到上海,對險情進行了會診,對搶險措施和方案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指揮部緊緊依靠專家,科學分析險情,評估搶險效果,部署搶險措施。同時,根據險情發展,及時研究搶險應急方案。如為防止險情向黃浦江中延伸,專家組專門制定了在江中隧道上方打混凝土封堵塞的預備方案。
3.果斷採取有效措施,險情全面控制。
一是防止了隧道塌陷的擴大。主要措施是對險情段隧道進行封堵並灌水回注,恢復隧道內外水土壓力平衡。
二是確保了城市安全度汛。主要措施是設置臨時防汛圍堰,並在臨時圍堰與原防汛墻之間構築防汛大堤。
三是防止了建築物沉降。主要措施是對臨江花苑大廈等重要建築物和影響區域實施全方位注漿、回填砂土加固。
四是確保了城市安全運行和居民生活正常。及時進行各類管線的切斷和改接,防止了次生災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