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目前正在建立一整套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以往在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屢屢見諸報端的“標準滯後”“檢驗能力低下”等監管問題,有望得以解決。
質檢總局副局長王秦平近日表示,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特別是今年以來,新問題屢有出現,一些國際國內知名的企業也被發現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社會各界所關注。能否切實解決食品質量安全衛生問題,已成為質檢部門是否真正為民辦實事的標尺,成為是否具備應有的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
2005年是質檢系統的“食品安全年”。據王秦平介紹,繼國務院出臺《重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辦法》後,目前質檢總局正在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其內容主要包括四個環節。
一是設立制定、修訂食品安全應急標準的快速通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制定、修訂相關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標準時,將採用即時立項、即時下達計劃、即時組織人員制定、修訂、即時發佈等一系列快速程序,確保應急食品安全標準的及時出臺,以快速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組建食品安全專家諮詢委員會。聘請國內外有關食品安全知名學者和檢驗檢測技術、毒理分析、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家,加強食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潛在問題的研究,以作為質檢部門應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的智囊團。
三是提升檢驗機構的食品安全問題研究水平,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能力建設,重點是加強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危害性研究、違禁化學品檢測方法研究、農殘以及獸殘的危害和檢測方法技術研究等。據了解,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一個國家級食品中心,近幾年省級食品實驗室的條件也有了較大改善。下一步各省區市將重點建設市(地)級食品實驗室,使其檢驗能力能夠滿足全項目微生物指標檢驗的要求。同時,縣級也將抓緊建設常規理化檢驗實驗室,使其能進行一般性衛生指標檢驗,能夠滿足日常監管的需要。
四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跟蹤、採集和分析制度。重點關注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農組織、歐盟委員會等權威組織發佈的食品安全動態,及時採集國際、國內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提高信息反應靈敏度。同時,加強對風險信息的分析和應急處理,對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預警信息進行分析和評估,預測可能的危害程度,必要時迅速啟動應急處理程序。(記者 劉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