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江蘇省南京市啟動對新一屆市政府全部組成人員的“公推公選”工作,此舉引起廣泛關注。隨著3月31日南京市人大通過新一屆政府組成人員名單,大規模的公推公選工作塵埃落定,但有關的熱烈討論還在持續進行。
3月27日上午8時40分,南京電視臺演播大廳裏數十台攝像機、照相機的鏡頭對準了第一位登臺演講答辯者,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刁仁昌。已經兩次參加公選的刁仁昌顯得成竹在胸,一上來就侃侃而談:“就業安民、創業富民、社保惠民,勞動保障工作事關國計民生,涉及千家萬戶,任重而道遠……”申 琳攝
電視直播現場的觀眾向競選南京市市級機關管理局局長人選楊學鵬提問:“如何處理好服務機關與服務基層的關係”。申 琳攝
3月27日,刁仁昌平生第三次走進“公推公選”的答辯現場。從2000年競選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到如今競選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刁仁昌的三次現場答辯抽到的都是“一號”,“也怪了,每次都要面對開頭難的問題。”
這次演講答辯要比前兩次難很多,因為南京電視臺要對演講答辯過程全程直播。
“一路走下來,感覺江蘇和南京的‘公推公選’民主性、公開性和科學性在不斷增強,應該説‘公推公選’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的制度。”刁仁昌這樣回顧説。
突破性:47名市政府組成人員全部“公推公選”
2月26日,南京市召開幹部大會,正式啟動對新一屆市政府全部47名組成人員的“公推公選”工作。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在會上指出:“要努力實現組織認定和群眾認可的統一。要堅持民主,把政策交給群眾,讓群眾廣泛參與;要堅持公開,讓選人用人權在陽光下運行。”
當天的會上,對新一屆市政府組成人員進行了全額定向推薦和測評。值得關注的是,參加民主推薦的人員除市四大班子領導外,還包括四大班子工作機構的主要負責人、民主黨派以及出席黨的十七大和江蘇省黨代會的黨代表。南京大學公共事務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嚴強教授認為,南京此次公推公選市政府組成人員具有突破性意義:全部市政府組成人員都要進行公推公選,範圍之廣、力度之大國內少見;包括全市領導幹部及黨代表等在內多數人的公開推薦和推舉,使得參與者的面大為拓寬,充分發揚了黨內民主。
姬桂玲,南京市建鄴區委組織部長,一位有著十幾年工作經歷的組工幹部,談到此次公推公選時她用了一個詞“令人振奮”:“市政府全體組成人員這樣的範圍之廣,無論新老成員都站在同一起跑線這樣的力度之大,引入電視直播這樣選拔程序的更公開透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這樣決策的更民主科學,所有這些都極具改革創新的精神。”
徐傳德,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在這個職位上已經工作了8年。“説實話,第一次面對大範圍的推選,壓力還是蠻大的,因為能否留任的決定因素非常多。即使留任,測評結果也是要和本人見面的,對本人肯定會帶來不小的衝擊。”
26日之後,按照南京市委的指導意見,“公推公選”工作進入週密的醞釀研究和組織考察階段。南京市教育局幹部姜宸幾年前通過公選進入市教育局工作,在此次公推公選工作中也參與了組織考察工作,他介紹説:“與前幾年相比,這次‘公推公選’的組織化程度更加科學與嚴密,有的人選因近年工作變動來任現職,我們還要到他原單位進行延伸考察。”
嚴強教授近年一直關注江蘇的“公推公選”工作,他表示,通過南京此次“公推公選”可以看出,“公推公選”作為一種制度化建設正日趨成熟與完善。
開創性:電視直播讓更多普通人參與其中
1997年,在部屬企業從事科研的劉小斌通過公開招聘,進入南京市電子局任副局長。3月27日,已經是南京市經委副主任的劉小斌站在講臺上,面對電視鏡頭從容地説:“今天我站在這裡,PK(競爭)藥監局局長。”
按照南京此次“公推公選”的工作意見,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藥監局、市旅遊局和市級機關管理局4個局長職位的人選在二次民主推薦後,將參加一場電視和網絡視頻直播的演講答辯。這4個職位中,每個職位都有4名競爭者,這16名人選將面對電視鏡頭每人發表5分鐘的競選演説,並用5分鐘時間回答直播現場各界人士提出的問題。組織者介紹,答辯會沒有設置考官組,所有與會的200名各界代表既是考官,可以向各位人選提問;又是評委,演講答辯會後填寫測評表,對各位人選排出名次。
姜宸密切關注著這場直播,他認為,電視直播使南京的“公推公選”在公開和透明上具備了開創性意義,“通過電視直播,讓更多的普通人關注此事甚至參與其中,這其實是為公推公選引入了更多的民意”。3月27日上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青年教師管紅星通過網上視頻也在關注這場電視直播,他説,公推公選引入媒體的力量應該成為一種趨勢,因為當更多的人通過媒體關注到這件事情時,他們已經成為這件事情的參與者,雖然這種參與並不直接。“這種不直接的參與對那些競選人來説,是一種民意的力量,也是一種監督的力量,這種力量會讓這些競選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增添一份責任意識。”
劉小斌下得場來,發現手機上短信“嘩嘩而來”,連遠在美國、事先並不知情的岳母都通過網絡視頻看到了女婿的表現。“電視直播提高了‘公推公選’的影響力,至少人們對這件事情投入了更多的關注。”
據南京當地媒體事後統計,約有20萬人通過電視和網絡視頻收看了這場直播。
江蘇省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劉長江教授表示,電視直播這種形式給人以啟發,在幹部選拔任用時要給更多基層黨員以發言權、監督權,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廣而告之”的形式:不僅在電視上,也可以在報紙上請他亮相,闡明自己的工作思路、執政理念,讓基層黨員有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也可以激發基層黨員的熱情,同時也能保障民意反饋更加科學合理。
面對社會上“電視直播是在作秀”的質疑之聲,南京市委組織部門表示,“電視直播”充分尊重了黨員的主體地位,使更多基層黨員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等基本權利得以實現,同時又吸引了更多人的熱切關注,因此其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爭議性:有效監督期待更加科學合理
隨著南京“公推公選”工作的深入展開,質疑之聲和建議之言陸續傳來。
“整個過程的決定因素其實還是各級領導幹部,基層群眾的聲音是很微弱的。”特別是看到電視直播現場200多名代表只有30名左右的基層代表,不少人認為基層黨員群眾參與的程度還可以更高一些。
南京市委組織部門正面回應道:由於是初次將電視直播引入公推公選,參與投票代表的構成究竟怎樣更科學合理,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深入研討、積極改進和完善。劉長江教授也表示:政府職能部門畢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對人選的評判也需要更多的專業標準,不能認為群眾代表越多就越民主。
南京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奇表示,這次的電視直播演講答辯是一個亮點,今後要完善競爭方式,演講主題要更加突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和老百姓關心的問題。他認為,公推公選解決幹部怎麼“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加強幹部履職後的考核監督。對競職承諾進行跟蹤考核,完善配套措施,督促幹部不僅會説,還要會做,還要做得更好。
刁仁昌通過“公推公選”就任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上任才幾天,就有群眾找上門來反映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群眾放言説:“你在競選演説時有過明確的承諾,15天之內我的問題不解決,我就和你在網上PK。”“像我們這樣通過公推公選,在電視上發表競選演説的新任局長,壓力更大、責任感更大。”刁仁昌説。
劉長江教授指出,電視直播給人的啟發,就是要在政府組成人員中開展“承諾制”,這種承諾制會增強他們的為民意識、責任意識。“傳統的官員履職實際上是能幹成什麼樣子是什麼樣子,這樣他的緊迫感、責任感相對較弱,而承諾制下講出來是要兌現的,因為周圍有那麼多監督的人呢!”劉長江表示,這次差額票決人選的演講答辯中有承諾的成分,那麼以後是否在等額票決的人選中也可以引入承諾制呢?
隨著3月31日南京市人大通過新一屆政府組成人員名單,南京此次大規模公推公選塵埃落定。但是,有關公推公選的熱烈討論還在持續進行。
胡萬進,中國農工民主黨南京市副主委,原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這次“公推公選”中在藥監局局長職位上競選成功。胡萬進表示:“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黨管幹部的原則不能變,但黨管幹部的實現形式允許探索,某種程度上程序比結果更重要。公推公選給了更多人以機遇和挑戰,因此我們期待公推公選工作在以後能夠更成熟、更完善。”
嚴強教授認為,公推公選作為一種有效的制度建設,不能局限于政府組成人員,它有必要下移到這些中層人員的選拔任用上。
參選者感言
要對得起那些信任
刁仁昌(原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現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三次參加公推公選,親身感受了江蘇和南京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越來越大的力度,也感受到了社會各界對幹部選拔越來越熱切的關注。3月27日上午一走出演播室,面對媒體黑壓壓的“長槍短炮”,我再次強烈感受到了群眾的期待以及自己沉甸甸的責任。
給更多人實現理想的機會
劉小斌(南京市經委副主任,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人選):如果沒有10年前的公開選拔,像我這樣的科研人員很難有機會走到今天這樣一個崗位。雖然這次我沒有競選成功,但是我依然要感謝公推公選給了更多人實現理想的機會。幹部選拔有著嚴格的組織程序,演講答辯只是一個環節,但是這樣的環節可以讓我們享受公推公選的過程。
重在參與、重在競爭
穆耕林(南京市旅遊局副局長,南京市旅遊局局長人選):公推公選重在參與、重在競爭。我參加演講答辯回家後,80多歲的老母親告訴我:“你們這個年齡的人真應該多找點事做,‘牛拴在樁上是老,下地幹活也是老’!”
“這是我要幹的”
徐傳德(南京市教育局局長,留任):公推公選讓我感受到不小的壓力。但是壓力也會變成動力,過去一些人在上崗之後可能會心安理得,“這次就該輪到我了”;現在肯定不那麼輕鬆了,因為“這是我要幹的”,那就必須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去幹好。所以這次“公推公選”對南京的廣大幹部來説,是一個重要的開始和起點。(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