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組長曾培炎作重要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7日   來源: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同志們: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在各地區、各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的共同努力下,歷經兩年時間,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主要任務。今天,國務院召開電視電話會議,主要是全面總結經濟普查工作,表彰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促進統計普查事業更好地發展。

    這次經濟普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領導下進行的。國務院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頒發了《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普查工作。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也成立了普查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保證了經濟普查的順利實施。今年11月份,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分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聽取了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情況的彙報,對普查工作和普查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次經濟普查,是新時期我國國情國力的一次重大調查。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並逐步完善,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也已經形成。開展經濟普查,主要是根據形勢發展變化的要求,摸清經濟底數,掌握真實情況,為國家及地方制定規劃和政策提供準確而系統的數據。同時,普查還有利於推進統計調查體系與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的綜合改革,加強對市場經濟各類主體的統計服務。

    這次經濟普查,對國家普查項目設置和週期安排制度做出了較大調整。普查涉及範圍廣,參與部門多,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各級普查機構從統計系統和有關單位抽調人員,共動員組織了300多萬名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1000多萬統計和財務人員,對在我國境內從事工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的517萬個法人單位、682萬個産業活動單位、3922萬個個體經營戶,進行了規模空前的普查登記,拿到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這次經濟普查,首次實現了我國第二、三産業和基本單位情況的合併調查。兩年來,先後開展了經濟普查的方案設計、單位清查、現場登記、質量抽查和審核匯總等工作。不久前,陸續發佈了經濟普查的第一、二、三號公報,並公佈了以普查資料為基礎進行核算得出的國內生産總值數據。這標誌著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經取得豐碩的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掌握了我國基本經濟單位的情況。通過經濟普查,初步建起了我國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全國所有從事第二、三産業單位的基本數據,包括單位名稱、通訊地址、行業類別、註冊類型等,都已輸入國家統計局的經濟普查數據庫,並編有統一代碼。數據庫檢索查詢方便,不僅可以進行全國數據的匯總,而且可以根據需要調出按地區、行業等不同類型分組的各種數據。

    第二,查清了我國第二、三産業發展的底數。通過對不同規模多種所有制單位的系統調查,收集了大量基礎信息,全面掌握了工業、建築業、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數據,包括單位數量、從業人員、財務收支、資産負債,企業主要生産經營活動、生産能力、主要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開發投入等,客觀地反映了我國第二、三産業發展的規模、結構和效益情況。

    第三,查實了國內生産總值和三次産業的比重。以經濟普查資料為基礎進行核算,2004年全國國內生産總值按現價計算接近16萬億元,比年快報數增加了2.3萬億元;其中,第三産業增加了2.13萬億元,彌補了常規統計尤其是第三産業統計中的一些遺漏和不足。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的構成,由年快報數的15.2%、52.9%、31.9%,變為13.1%、46.2%、40.7%,第一、二産業的比重下降,第三産業的比重上升。這揭示了我國産業結構的現狀和水平。

    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資料,如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28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果,反映了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查數據公佈後,國內外媒體進行了積極報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經濟普查的結果,對於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的總體規模和重大比例,正確處理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關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的完成,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廣大人民群眾和普查對象積極參與、密切配合的結果,是各級經濟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團結奮鬥、努力工作的結果。實踐表明,我們這支經濟普查隊伍,是一支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的隊伍,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工作作風。

    一是具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經濟普查是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和平時期的一項重要社會動員。各地區、各部門和廣大普查工作者,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經濟普查作為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作為檢驗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的一次重要實踐,明確指導方針,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推動了經濟普查工作。

    二是具有團結協作的大局意識。經濟普查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各部門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自覺服從大局,主動開展工作,群策群力,通力協作。各級統計部門特別是普查機構,有效地發揮了日常組織和綜合協調的作用;各級工商、稅務、民政、編制和質檢等部門,認真地進行了單位核實、認定和督促與檢查工作;鐵路、銀行、證券、保險、郵政、軍隊、武警等部門,很好地完成了本部門、本系統的經濟普查任務;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在財力和物力上對普查工作給予支持和保障;宣傳部門和新聞單位,廣泛深入地開展了社會宣傳動員,為普查工作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具有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開展這樣的經濟普查,在我國普查工作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少有先例可循。這次普查,在方案設計上,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注意徵求各方面意見,並在試點檢驗的基礎上加以修改完善。在普查手段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統一開發數據處理軟體,對數據錄入、審核、匯總、傳輸和存儲,全部進行電子化處理。廣大普查工作者以積極進取、嚴謹求實的精神,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保證了經濟普查方案的科學性和數據處理手段的有效性。

    四是具有依法普查的法治觀念。各級普查機構和工作人員貫徹依法辦事的原則,遵循有關法律法規,保證了普查工作依法進行。首先做到有法可依,認真貫徹執行統計法,出臺實施了具有法規性質的經濟普查條例。其次做到有法必依,信守承諾,保證被調查者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不洩露,保證普查資料不作為任何單位實施處罰的依據,解除了普查對象的思想顧慮。最後做到執法必嚴,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疏通舉報渠道,對不配合普查登記或提供虛假數據的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處理。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使這次經濟普查成為依法行政的一次重要實踐。

    五是具有注重質量的紮實作風。各級普查機構堅持質量第一的方針,建立數據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在各個環節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對於普查對象報送的普查表,基層普查機構組織有經驗的財務和統計人員,認真進行人工審核。對於錄入計算機的數據,各縣、地和省級普查機構運用統一軟體,進行科學的邏輯審核。數據上報後,國務院經濟普查辦公室進行審核、查詢和糾錯,並與相關部門進行核實,保證了普查數據的質量。廣大普查工作人員奮戰在第一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甘於奉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創造了優良的業績。

    今天下午,國家統計局將召開全國統計工作會議。這些年來,全國統計戰線取得了顯著成績,廣大統計工作者做出了很大貢獻。在今天電視電話會議上發言的兩位同志,一位是北京市海淀區海淀街道的劉素玲同志,一位是山西省太原市統計局的張曉莉同志,就是全國千千萬萬普查人員和統計工作者的優秀代表。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榮獲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稱號的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國統計工作者和全體普查人員表示親切的慰問!向支持與配合統計普查工作的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謝意!

    回顧這次經濟普查工作,有許多好的做法。首先,成立了一個堅強有力的普查機構,各級黨政高度重視,有關部門協作配合,有效地發揮了國家的行政動員能力。第二,組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普查隊伍,保障普查條件,狠抓業務培訓,充分發揮了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第三,制定了一部可供遵循的普查條例,提出各方面的行為準則,保障原始數據的真實可靠,促進了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第四,推廣了一套先進適用的普查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推進了統計普查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希望同志們認真總結經驗,為今後開展統計普查和常規統計工作提供借鑒。

    這次經濟普查獲得的數據,是寶貴的信息資源和社會財富,一定要十分珍惜。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以經濟普查數據為基礎,進行2005 年國民經濟核算,總結“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制定“十一五”規劃和2006年計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尤其是全國統計系統要認真貫徹中央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扎紮實實地做好經濟普查後續工作和當前統計工作。下面,我提幾點要求。

    首先,要認真做好普查資料的開發應用工作。各地要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及時發佈本地區經濟普查的公報。全國和各地區普查結果公佈後,會在國內外産生一定反響,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要相應調整“十一五”規劃和2006年計劃的基數,使發展建立在更加準確的數據基礎上。還要認真做好普查資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普查數據蘊含的經濟和社會信息,更好地為黨政機關、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服務。對於普查資料中涉及的國家機密、商業秘密與個人隱私,各級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要一如既往地保守秘密。

    第二,要切實搞好基本單位數據庫系統的管理。統計部門要把管理和維護基本單位名錄庫及其數據庫系統,作為一項經常性重要工作來抓,努力做到覆蓋範圍全面、信息內容可靠、動態更新快捷、隨機查詢方便、系統運行安全,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活庫”。國務院有關部門相互配合,已經建立了全國基本單位名錄更新制度。從2006年起,縣及縣以上各有關部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每半年向同級統計部門提供一次新增、變更和登出單位等資料。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抓緊落實數據更新等管理工作。

    第三,要不斷改進統計制度和方法。改革開放以來,統計工作有了很大進步,但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不足。這次經濟普查得出的數據,反映了當前統計工作適應形勢變化的能力還不夠強,特別是第三産業、非公有制單位的常規統計亟待完善。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統計部門,要在總結這次普查經驗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借鑒國內外好的做法,深化統計方法制度改革,完善統計體制,健全指標體系,理順數據採集渠道,改進統計手段和方法。要進一步推行抽樣調查制度,完善部門報告制度,健全規模以下經濟的統計調查,加強和改進常規統計工作。

    第四,要統籌做好其他各項統計工作。要深入貫徹執行《統計法》,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高數據質量,確保真實可信。要抓緊研究建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促進發展切實轉入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要加強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統計監測,提高為宏觀調控服務的水平。要搞好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審核、驗收、匯總和發佈,做好第二次農業普查方案制定、機構組建、業務培訓等準備工作。要穩步推進國家統計局直屬調查隊管理體制改革,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各級政府要更加關心和支持統計工作,切實維護統計工作的統一性和權威性。

    同志們,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圓滿成功,但統計和普查事業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再接再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提高統計工作水平,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