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黨代表之聲:保障民生是每一位領導幹部重要職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6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董峻、何豐倫)“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説,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縣縣委書記蔣志農代表説:“保障民生是每一位領導幹部的重要職責。”

    蔣志農是廣西代表團中唯一的縣委書記代表。平果九成人口是壯族,過去全縣64%的人口住在大石山區,群眾的口糧主要依靠石頭縫裏種出的玉米。蔣志農1998年上任後,領導全縣積極推行城鎮化、工業化,2001年開工建設平果工業區,並逐漸發展成為集鋁産業園、輕工業園和重工業園于一體的自治區級綜合型現代化工業園區,去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0多億元,利稅1.68億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經濟發展了,我們就必須讓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蔣志農説,目前從平果當地和外地到平果縣城務工的農民工就有4萬多人,為幫助農民工解決住房困難,平果開始建設進城務工農民生活小區。只要是在縣城做生意、有營業執照並且是農村戶口的,都有機會以每平方米不超過800元的優惠價格購買。而外縣農民如果在平果縣城生活三年以上也可以參與購買。這項工程一期建設978套,年底前就可交付使用。

    談到當前基層工作的主要矛盾時,蔣志農代表説,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拆遷中的矛盾比較集中。“對於拆遷的群眾,安置補償一定要到位。不能做傷害農民利益的事。”蔣志農説。

    伴隨著城鎮規模的迅速擴大,平果縣“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大量增加,學校資源嚴重不足。今年,蔣志農帶領幹部跑遍了縣城所有的中小學,經過調研和集體商討,決定投入8000萬元擴大學校規模,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預計明年下半年將全部解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校問題。

    “十七大報告裏提到,要優先發展教育,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完善社會管理等六個民生方面的重要任務,我回去以後要馬上組織學習,狠抓落實。”蔣志農説。

“教育的基礎地位更高了”

——十七大代表陳希在對比中“解讀”十七大報告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李斌、陳芳)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在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代表眼裏,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決策”。

    16日下午北京代表團的討論會上,在仔細對比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報告後,陳希代表發現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教育的闡述很有新意。

    他對此一一進行了梳理——

    十七大報告將教育問題放在了第八部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十五大、十六大報告分別將教育問題放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部分裏,現在放在社會建設裏,表明教育問題事關民生,事關和諧社會建設,也反映了黨中央在‘四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格局中對教育的新思考、新認識。”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十七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讓陳希代表感到很振奮,“十五大報告談到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時,説發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才的基礎。這次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的基礎地位更高了,上升到了民族振興的高度。”

    陳希認為,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樣一個奮鬥目標,是了不起的一個決策。“十六大報告時提到了發揮我國巨大人力資源的優勢,這次明確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從這個目標出發認識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教育問題事關千家萬戶,社會上曾經一度出現過“教育産業化”的討論。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陳希認為,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教育的公益性質,明確了政府和學校的責任,也是報告關於教育方面的一大特點。

    作為高校黨委書記,陳希對十七大報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十分敏感:“這對我們來説最重要。關鍵是兩點,一是要提高學生培養的質量,二是提高産生科學技術文化成果的水平。任務是很重的。”

    陳希表示,清華大學作為國家長期重點建設的學校,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家發展競爭力上負有重要使命,要多作貢獻,為地區發展和國家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這邊獨好

——97歲特邀代表方強的心聲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賈永、曹智)捧讀胡錦濤同志的報告,97歲的十七大特邀代表方強興奮不已。他説,這個報告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代表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意願,是新世紀、新階段指導黨和國家事業勝利發展的行動綱領。

    1926年參加革命的方強,有著整整80年的黨齡。作為一名世紀老人,方強幾乎經歷了我們黨發展壯大的整個歷史,見證了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

    1945年4月,方強作為黨的七大代表,走進延安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

    方強説:“黨的七大結束後僅僅兩個月,我們就贏得百餘年來中國人民反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全面勝利;4年之後,我們又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起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方強先後擔任中南軍區海軍司令員、人民海軍副司令員、第六機械工業部部長、國防工辦主任等職務,並出席了改革開放以後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

    方強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一天一個變化,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剛剛過去的5年,我們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留下了壯麗的篇章。這5年,我們黨在執政為民上、在自身建設上有許多東西值得總結,值得讚頌。

    “胡錦濤同志的報告,為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和建設,規劃了藍圖。只要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全黨全民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實現。”方強説。

    採訪就要結束時,方強深情地朗誦了一首毛澤東詩詞《清平樂·會昌》:“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方強介紹説,這首詩詞是毛主席視察他們部隊時寫下的。1934年夏,方強在中央紅軍第二十二師當師政委。“這首詩詞中的著名一句‘風景這邊獨好’,正是現時我們偉大祖國的真實寫照。衷心祝願我們的黨興旺發達,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

楊凱生代表: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提高銀行競爭力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孟娜、韓潔)十七大代表、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16日在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舉行的開放團組會上指出,提升銀行的競爭力需要從多方面去努力,包括業務範圍、贏利模式、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乃至監管等方面。他尤其談到了要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

    楊凱生代表説,這5年來中國金融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對中國工商銀行來説也是不平凡的5年,工行以每年不到10%的貸款增長,帶動了每年將近20%的總資産增長,在這個基礎上更實現了超過30%的凈利潤增長。這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

    他説,十七大報告對下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了部署,專門論述了關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尤其是報告明確提出提高銀行業競爭力,這既是對下一步工作的要求,也是對下一步經營發展戰略提出的新思路。

    楊凱生代表説,提升銀行的競爭力需要從多方面去努力,比如,業務範圍,贏利模式,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乃至監管方面。他特別提出,大力發展電子銀行業務,是銀行進一步穩定客戶,提高對客戶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銀行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楊凱生代表介紹説,在5年前,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的交易量一年只有1萬億元,去年全年電子銀行交易量超過45萬億元,今年前9個月更是達到了60萬億元。

    “據我們了解,國際上一些銀行電子銀行交易量佔其總業務交易量超過50%,個別達到70%,而我們目前大概是35%左右。這裡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空間。”他説。

    楊凱生表示,下一步中國工商銀行要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進一步提高銀行業競爭力的要求,通過紮實的工作,努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促進和諧社會小康社會的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月河代表手札:燦爛的文化前景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 顧立林)十七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淩解放)在進京之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談得最多的是文化。聽了胡錦濤同志的十七大報告後,他十分振奮,與記者聊得最多的還是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討論報告之餘,他寫下了這段題為“燦爛的文明前景”的手札:

    又來參加黨代會了。十五大、十六大連同這次十七大,我是第三次參加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了。火車站下車,我便被一群記者攔住。他們問我有什麼想法?我當即答以三個“好好”:好好聽報告,好好學習,好好選舉。

    這是個很籠統、很概念的回答。其實,作為一個文人,自然的我想聽“文化的事”要多一些,在十七大報告中,我是聽到了的。

    胡錦濤同志的這個報告用在文化上的分量和用語都和以往有所變化,篇幅用了四頁有餘,總標題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是一個社會內涵人文精神極豐富,“浸潤力”滲透力與影響力極強又綿長久遠,絕不是我們尋常小打小鬧出幾種典籍幾部文學作品能體現的。按十七大報告的論述,則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很明白,是源泉。

    一個源泉的形成可就複雜了。那該是整個和諧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才可能出現這麼一個源一個泉,並由此誕生出一條河。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我們華夏民族的歷史上曾經流出這麼幾條河,也都是從當時的時代“源泉”中流淌出來,一直流到現在都不見乾涸。大文化一旦形成真是令人驚愕咋舌的一種偉力。胡錦濤同志用了“軟實力”這個詞。

    歷史上一些現象不可比,但可“擬”。唐代文化的偉力和國家文化特徵極有“對應相和”的特徵,文化是那樣的風流倜儻,出來那樣大氣的宗教,那樣令後人景仰而止的詩歌。到了清代,社會生活豐富絢麗,就有了《佩文韻府》《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有了《聊齋志異》《紅樓夢》。

    現在,我們的文化也處在極大的機遇之中——這也是十七大報告中著重闡述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個建設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揉合著文化的精髓,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又為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寬鬆環境,在這樣的文化沃土上,我們自然有理由期待異彩紛呈的燦爛。

 
 
 相關鏈結
· 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代表熱議十七大報告
· [百姓心繫十七大] 深圳:小平畫像廣場談改革
· [十七大新華視點] 十七大:熱度彰顯信任與期盼
· 十七大新華時評:民生話題折射公僕心愛民情
· 出席十七大的三個農村基層黨代表談科學發展觀
· 人民日報特稿: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