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百姓心繫十七大:盼礦工的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21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太原10月21日電(記者陳忠華)“十七大報告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名煤礦工人,我覺得煤礦企業在落實十七大報告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安全發展。”

    站在煤礦井口前,51歲的老礦工楊效先談起正在召開的十七大,“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説句心裏話,礦工最關注安全,平平安全是咱們最大的心願。”

    楊效先所在的陽泉煤業集團壽陽開元礦業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座年産量不足15萬噸的小礦,2000年陽煤集團將其兼併後用了不到5年時間,改造成了百萬噸大礦。楊效先已在礦上工作了26年,當過掘進工、採煤工,現在是專職安監員。

    “安全是煤礦的‘天’,沒有安全,煤礦和礦工的‘天’就會塌下來;沒有了安全,還談什麼發展,談什麼共享發展成果。”楊效先深有體會地説,“十七大報告提出落實科學發展觀,重要的一條是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説得太好了。”

    見證了“老礦、小礦”變“新礦、大礦”的楊效先,向記者講述了身邊這座煤礦發生的變化。

    以前採煤就像“老鼠打洞”,全靠人推肩扛,全部的安全設備也只是一台人工瓦斯檢測儀和兩台探水鑽;管安全就是靠罰款。1991年,煤礦曾接連發生傷亡事故。

    “在老礦幹時,心裏總是沒底,每天都提心吊膽。現在,礦上的條件不知好了多少倍呢!”

    採掘實現了機械化,安全監控和管理也實現了信息化、系統化。目前,開元煤礦圍繞安全生産建立的“隱患排查系統、安全賬戶系統、井下人員跟蹤系統和安全教育系統”,就像一張張無形的安全大網,時時庇護著礦工們。

    這幾年效益好,開元煤礦對生産和安全投入增多了。比如,礦工戴的防塵口罩,一個就90多元;每個礦工發2套工作服,全部由礦上免費幹洗;井下工吃上了熱乎飯,喝上了純凈水;礦工住上了乾淨的公寓樓,礦上建起了漂亮的花園和休閒廣場,綜合體育館也已破土動工……

    “這點點滴滴,不正體現了十七大報告所説的‘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嗎!”楊效先最後説,我希望煤礦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挖煤,挖好煤,“盼咱礦工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安居房裏看和諧

    新華社瀋陽10月21日電(記者石慶偉)“全家每天晚上都要收看十七大電視新聞,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真是越聽心裏越亮堂;在黨的領導下,我們這些困難群眾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坐在整潔明亮的新房裏,遼寧省撫順市64歲的張瑞福,説出了廣大“老棚戶”的心裏話。

    張瑞福所在的撫順市望花區通北社區內,47棟新樓拔地而起,3000多戶棚戶區居民全都搬進了新家。“原來棚戶房面積只有28平方米,一到雨天,雨水就往屋裏灌。現在住在50多平方米的新房裏,心裏真舒坦!”張瑞福告訴記者,在社區幫助下,雙雙下崗的女兒女婿到一家服裝廠釘扣子,現在老少4口人有房住、有收入,日子過得其樂融融,真切享受到了和諧社會建設的成果。社區幹部説,小區裏近百戶零就業家庭已全部解決就業問題。

    撫順是遼寧棚戶區比較集中的城市,在礦區企業周圍,一排排幾十年前搭建的簡易工棚低矮破舊,“老棚戶”們因買不起新房,只能長年居住在這裡,人數約佔全市1/6。2005年以來,遼寧多方籌集資金,對全省棚戶區開展了大規模集中改造。短短3年間,撫順市就拆除棚戶房270多萬平方米,新建安居房390萬平方米,改造量是當地近20年房屋改造總量的4倍多,20多萬“老棚戶”圓了幾十年的安居夢。

    撫順市房産局副局長劉啟剛告訴記者:“只有安居樂業才能促進社會和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得民心、順民意!”他説,全市有50多片低矮破舊的棚戶區,人均居住面積不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如今這些棚戶區大多得到改造,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2平方米,接近全市平均水平。政府還對回遷的零就業家庭實施了就業援助,實現了安居樂業。

    劉啟剛細數棚戶區改造後的和諧新變化:全市治安案件直線下降,困難群眾精神振奮,如光棍漢集中的原莫地溝棚戶區,改造後不到一年就娶進21個媳婦,治安案件下降86%,從昔日臟亂差小區變成文明和諧新區。

一位老區農民的“幸福感”

    新華社貴陽10月21日電(記者何雲江)連日來,十七大報告提出的“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了革命老區貴州余慶縣滿溪村村民們的熱門話題。曾當過省人大代表、村支書的省級勞模周修平説:“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縮小城鄉差距,相信咱農民的生活會越過越好,幸福感會不斷增加!”

    十七大召開前夕,周修平剛從華西村參觀學習回來。他告訴記者,自己眼裏的“幸福感”,就是指村民生活殷實富足、居住環境優美、文化生活豐富,日子越過越紅火。他説,十七大報告強調要“統籌城鄉發展”,表明了中央要全面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幾年前,滿溪村還是一年辛苦半年糧,以貧窮著稱的小村。周修平四處學習引種,帶領鄉親們在幹沙地裏培植出色鮮味美的紅金橘,村民收入不斷提高。收入提高了,村民們蓋起了樓房,喝上了自來水,用起了抽水馬桶,走上了水泥路,房前屋後花草環繞……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現在全村家家戶戶都有柑橘種植“土專家”“田秀才”。村裏還成立了“滿溪柑橘研究會”,會員由最初的8戶壯大到現在的930余戶,僅柑橘種植一項,村裏人均年收入3500元。在這裡,村民學習科技蔚然成風,大多數人家都訂有《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村民們一有空閒就往村圖書室和遠程教育點鑽。

    “過去打個飽嗝就叫幸福,和現在是沒法比了。”怎樣才能讓生活更好?周修平認為,一靠政策好,二靠人勤快,三靠天幫忙。前些年,農民負擔最重時,每畝田要交一二百元,現在反而給補貼幾十元,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的惠農政策的溫暖,幸福感越來越強了。

    余慶縣委書記楊興友對記者説:“滿溪村的變化僅僅是全縣農村的一個縮影。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仔細研讀後深受鼓舞,在落後山區如何進行小康社會建設,是全縣幹部群眾一直思考的問題。”

    楊興友説,近幾年來,余慶縣從滿溪等村寨自發改變村容村貌的活動中受到啟發,了解到農民現階段主要有“富、學、樂、美”4個方面的渴望和追求,因勢利導地在全縣掀起了“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的新農村建設。全縣規劃了以自然村寨為主的創建點426個,將覆蓋80%以上的農村人口。目前已創建了370多個村寨。創建內容包括通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改水、改灶、改廁;建圖書館、建文化場所、建政務公開欄,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指標具體化,讓廣大農民真正實現了“走路不濕腳,吃水不用抬,做飯不燒柴,村寨靚起來”,調動了農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增強了農民的幸福感。

 
 
 相關鏈結
· 十七大關於《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
· 十七大關於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 十七大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寫在黨的十七大閉幕之際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