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熱點專題
 
堅持改革開放才能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2日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七大報告通篇蘊涵著一個重要的內在邏輯,這就是:要在新的實踐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同時,報告在回顧總結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歷程、經驗以及闡述如何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問題時,有兩句斬釘截鐵的話,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另一句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所闡明的這樣一篇全面的、發展的“改革論”,把堅持改革開放同完善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是有利於進一步凝聚改革共識、有助於齊心協力完成改革攻堅的。

    應當説,這是黨的十七大的一個重大歷史貢獻,也是新時期以來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問題上與時俱進的新發展。人們從中不僅激蕩起對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提高了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的責任感、使命感。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上,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無疑是最壯麗的史詩、最華彩的篇章。如果説,辛亥革命結束了沿襲數千年的封建帝制,為近代中國發展進步打開了閘門;如果説,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創造了前提;那麼,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則使社會主義制度得到鞏固和完善,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開闢了道路,並對當今世界格局和人類歷史進程産生了深遠影響。

    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的發生決不是偶然的。現在回過頭去看,近30年前,我們國家面臨的是十分困難的局面:十年內亂給我們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國民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等方面的混亂現象極其嚴重。而從粉碎“四人幫”到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撥亂反正呈現徘徊局面。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新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發達國家紛紛進行後工業革命,許多發展中國家也加緊向現代化社會轉型。

    所有這些,都對我們黨形成了巨大壓力。黨要在如此嚴重的困境中重新奮起,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面對困境和壓力,我們黨科學分析國內狀況和世界大勢,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人民願望,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大智大勇,堅定地開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

    在這個問題上,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説過三句振聾發聵的話。第一句是:“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第二句是:“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這就表明,我們黨從“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曲折中深刻認識到,要擺脫我們當時所處的嚴重困境,要加快改變中國的面貌和改善中國人民的生活,必須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必須通過改革,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必須通過開放,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這是中國共産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一個了不起的偉大覺醒。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

    以1978年我們黨召開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序幕拉開了,全面改革的進程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勢不可當地展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鄧小平同志説:“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這兩句話,把改革開放的性質和目的説得很透徹、很深刻。聯絡當時的國內狀況和國際大勢,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實際上是被當時的困境和壓力逼出來的,其歷史背景和根本目的至少有這麼三條:一是要通過撥亂反正,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同時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繼承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內亂給我國造成的危難和困境,在治窮致富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是要通過改革開放,擺脫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擺脫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三是要抓住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順應世界範圍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擺脫落後、趕上時代,使我們這個黨成為這個新的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這三個方面的背景以及改革開放的性質和目的,大力度地概括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回首近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我們黨領導的這場新的偉大革命,之所以目的與效果是如此統一,之所以當一些國家的“改革”導致了社會主義制度的解體和共産黨執政地位的喪失,而中國近30年的改革開放卻使“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一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正是依據新的偉大革命同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相統一的原則來進行的。

    那麼,我們黨是怎樣在實踐中把新的偉大革命同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統一起來的呢?簡單地説,就是嚴格區分了作為“基本制度選擇”的社會主義革命同作為“好的政策選擇”的新的偉大革命的界限。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完成了對社會主義這樣一種“基本制度選擇”之後,之所以還要進行“好的政策選擇”,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説,就是要“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就是要“在堅持四項原則的基礎上選擇好的政策,使社會生産力得到比較快的發展”。而所謂“好的政策選擇”,最根本的就是對改革開放總方針總政策的選擇,以及對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會的政策的選擇。顯然,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期的這樣一種“好的政策選擇”,堅持和深化了“基本制度選擇”,並且使我們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這就是十七大報告精闢指出的: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同時,這也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航船能夠不斷排除各種錯誤思潮的干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的根本原因。

    永遠銘記和深刻認識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新一屆黨中央為推進改革開放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黨的十七大報告全景式、大跨度地回顧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用“三個面貌”的變化和新時期“三個最”的論述,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成就;用“三個永遠銘記”,濃墨重彩地謳歌了幾代中國共産黨人艱辛探索和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功績;用“十個結合”,全面深刻地總結了改革開放新的寶貴經驗。這樣,黨的十七大就把論述改革開放給當代中國帶來的發展進步,落實到了既見物又見人上。

    應當説,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回顧改革開放偉大歷程時,開宗明義強調的關於中國人民、社會主義中國、中國共産黨這“三個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是對我們黨在新時期偉大成就實事求是、鼓舞人心的精闢概括;同樣應當説,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新時期“三個最”的舉世矚目成就的估價,是對我們黨在新時期偉大成就,在另一個層面的實事求是、鼓舞人心的精闢概括。近30年來,在改革開放推動下,我國所出現的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黨的先進性的全面增強,在這些論述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馬克思説過,革命是歷史前進的火車頭。而黨和人民又是推動革命向前發展的領導力量和主體力量。我們要觀察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從哪些方面推動了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不能不對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發生了哪些變化,作一番深入考量。

    近3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最深刻的變化,是人的變化,首先是中國人民面貌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是,在這場以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為先導的深刻變革中,中國人民以實事求是取代了“兩個凡是”,長期窒息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受到了很大衝擊,積極變革、勇於開拓、講求實效開始成為人們精神狀態的主流,他們在黨的領導下,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萬眾一心地為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而團結奮鬥、頑強奮鬥、不懈奮鬥。在這場深刻變革中,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思想解放推動了改革開放,實現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十幾億人口的中國正在創造著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在這場深刻變革中,中國共産黨的面貌所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執政黨思維取代了革命黨思維,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勇敢地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過程中,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轉變黨的執政方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使黨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近30年改革開放帶給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還深刻地體現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闡述的新時期“三個最”上。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正是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使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起來,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和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從2165億美元增長到26269億美元,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躍升至世界第四;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農産品和工業品産量居世界首位;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提高到17607億美元,上升為世界第三;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扣除物價因素,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了5.7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2000多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前不久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表明,過去25年來,全球脫貧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正是在與時俱進地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同時,拓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當代中國的這一切發展進步,是怎麼來的呢?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全黨同志撫今追昔、飲水思源,做到“三個永遠銘記”。應當説,這“三個永遠銘記”既飽含深情,又具有歷史的縱深感,生動地體現了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幾代中國共産黨人一以貫之、薪火相傳、接力推進的。

    我們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並成功推向21世紀的。

    緊接著這“三個永遠銘記”,黨的十七大報告還有一段承上啟下的重要論述。這就是:“十六大以來,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發揚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精神,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著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這段重要論述表明,先輩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繼承和發展著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開創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所謂繼承,就是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所謂發展,就是明確提出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黨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科學發展觀時,正是把它作為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之一來強調的。也就是説,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既要用科學發展、社會和諧來推動深化改革,又要在深化改革中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這正是改革開放能順利完成攻堅克難的重要保證。從這個意義上來領會黨的十七大報告主題中關於“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的重要論述,人們當可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毫無疑問,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和國家有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這樣堅定、堅強、堅韌的中央領導集體引領,就一定能夠使鄧小平同志開創的、江澤民同志進一步發展了的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得到繼承和發展。毫無疑問,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勇敢擔當起來的帶領中國人民創造幸福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一定能在當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紮實的奮鬥中得以實現。

    深刻理解我們黨在近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創造的“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別作出改革開放階段性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大從總結近30年改革開放整個歷史進程著眼,緊扣在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才能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問題,全方位、大力度地總結概括出“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

    黨的十七大報告選擇這樣一個角度來總結經驗,一個重要原因是,擺脫貧困和實現現代化,這是具有普世價值和普世意義的;而中國的改革開放,本來就是對所謂貧窮的社會主義的一種反思和超越,就是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打破舊體制的束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後,依次實現溫飽、小康和中等發達,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動因時,曾經這樣説過,“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産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極端。”造成的結果是:“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説,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説,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他還舉例説,“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正是這種貧窮落後的狀況,引發了我們黨的深刻反思。反思的結論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産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説是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

    從這裡可以看到,我們黨對於“主義”的反思,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而又落腳到通過改革開放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對我們選擇的社會主義的真正堅持上來。這就是中國近30年改革開放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內在邏輯。讓我們循著這個內在邏輯,來看一看“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吧。

    第一個結合説的是,中國改革開放能夠取得成功,關鍵是既不丟“老祖宗”,又發展“老祖宗”;既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這樣的結合,推動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解放和社會生産力的解放。

    第二個結合説的是,中國社會主義能在新時期顯示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改革開放之所以能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這樣的結合,創造了真正活躍起來的社會主義,創造了進一步造福人民的社會主義。

    第三個結合説的是,我們在改革開放中,既依靠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又尊重基層和人民群眾特別是地方的改革首創精神。這樣的結合,使中國在改革開放導致利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整合。

    第四個結合説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作為前無古人的創舉,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緊密相連的。這樣的結合,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一種既符合市場經濟一般要求,又符合社會主義本質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個結合説的是,我們既重視經濟體制改革,又重視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上層建築變革;而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又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創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兩種長處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個結合説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既重視“物”的發展即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又重視“人”的發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這樣的結合,把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統一于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之中。

    第七個結合説的是,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適時地把促進發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使中國社會既持續地充滿創造活力,又有助於避免兩極分化而達到共同富裕。

    第八個結合説的是,中國這樣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要發展起來,既離不開參與經濟全球化,更離不開獨立自主。這樣的結合,使我們能同時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趨利避害的平等競爭中達到互利、普惠、共贏。

    第九個結合説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注意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同社會可承受程度的關係,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這三者關係的重要結合點。這樣的結合,既避免了不少轉型國家出現過的經濟嚴重衰退和社會劇烈震蕩,又使改革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第十個結合説的是,我們黨把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同主觀世界的改造結合起來,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政治和組織保證。這樣的結合,既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又推進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從而不斷提高了黨的領導水平、執政水平和拒腐防變能力。

    總而言之,貫穿這“十個結合”的一個最本質的結合,就是把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同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結合起來。從這個意義上説,“十個結合”的寶貴經驗,實際上闡發的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超越于表面發展成就的更為本質的成就,那就是中國制度文明的特色和發展模式的特點。這也就是説,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本質上是一種制度文明的成功和發展模式的成功。這個制度和模式就叫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現在國際輿論對中國的制度和模式問題議論紛紛,既有叫好的,也有唱衰的;既有認為難以置信的,也有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擔心中國把自己的發展模式向外輸出、造成所謂“模式威脅”的。當然也有對我們自己創造的成功制度和模式不屑一顧,而總想著另外去尋找別的什麼主義和模式的。不管別人怎麼説,我們黨自有明確的主心骨,那就是: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説到這裡,有必要強調,我們黨和國家歷來認為,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只適合於中國國情。我們堅信,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制度文明和發展模式等方面所創造的中國特色,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同時,我們高度尊重人類發展的差異性和文明進步的多樣性。我們既然一再強調走自己的路,就決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別國照搬照套我們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所以,所謂“模式威脅論”是根本站不住腳的。   (施芝鴻)

 
 
 相關鏈結
· 中央印發關於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
· 十七大報告蒙古文單行本與讀者見面
· 氣象局黨組提出六個專題來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
· 縣委組織部召開學習十七大報告座談會
·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主題採訪團分赴各地採訪報道
· 公安部警衛局召開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動員部署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