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鬥 開拓進取 再創輝煌
——寫在胡錦濤總書記與兩位航天員通話之際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賈永)
兩位航天員遨遊太空,億萬顆中國心為之跳動。
正當神舟六號飛船載著費俊龍、聶海勝環繞地球第53圈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兩位航天員實時通話,向他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勉勵神六參試人員團結奮鬥,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這,既是對神舟六號全體參試人員的殷切期望,也是對中國航天人的鼓勵和鞭策。
從神一到神六,從試驗飛船到載人飛船,從一人一天飛行到兩人多天飛行……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夠實現一次次飛躍,創造一個個輝煌,其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航天人眾志成城、團結奮鬥,在於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開拓進取。
兩年前,載譽歸來的楊利偉面對歡呼的人群由衷地説了這樣一句話:“是許許多多人的無私奉獻,才成就了我的太空之旅。”費俊龍、聶海勝在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前,也道出了同樣的感受:“在我們的背後,是偉大的祖國和偉大的人民。”
團結就是力量,奮鬥創造輝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步,都反復印證著這一點。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加工程的單位就有110多個,涉及單位多達3000余家,參試的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萬人。作為當今世界技術最複雜、難度最大的系統工程之一,載人航天工程包括飛船、火箭、測控通信等七大系統,涉及力學、地球科學、空間科學、自動控制、微電子等眾多領域。正是萬眾一心的凝聚力在載人航天工程中迸發,齒輪咬合般的全國大協作匯成了托舉神舟飛天的強大力量。正是有了團結奮鬥的精神,中國航天人在載人航天工程立項11年,就把一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想變成了現實。隨著神六航天員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這個秋天,中國又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的國家。
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的時候,儘管已經掌握了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但對於載人航天卻幾乎是一切從零開始。開拓進取的勇氣,為中國航天人插上了奮進的翅膀。
神舟飛船從研製開始,就直接站在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的高起點,直接採用多人多艙的方案。“三艙一段”的結構不僅創造了空間利用世界之最,而且為未來交會對接打下了基礎。與國外廢棄軌道艙的做法不同,神舟飛船的軌道艙可留軌運行,作為一顆科技衛星繼續進行空間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這,不但是“中國製造”,而且是“中國創造”。
開拓才能發展,進取才能創新。隨著四艘無人飛船和兩艘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飛船系統先後突破了載人飛船再入升力控制、應急救生、軟著陸、GNC故障診斷、艙段間分離、防熱等13項關鍵技術。運載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別達到97%和99.7%,與發射神五的火箭相比,把神舟六號送入太空的這枚火箭更加舒適和安全,技術改進多達75項。
憑著開拓進取的意志和智慧,不甘落後的中國航天人搶佔航天領域的制高點,把一個國家的高度標記在了太空之上。
憑著開拓進取的膽識和謀略,面向未來的中國航天人,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加深邃的太空:實施探月計劃,建立空間站……
長征,是一段讓中國人自豪的歷史;長征,是中國運載火箭的名字。
對於譜寫了長征這樣偉大史詩的中國人民來説,只要團結奮鬥,開拓進取,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一定能夠創造新的輝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