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經濟建設>> 區域經濟
 
 
瀋陽經濟區演繹“非常6+1”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0月24日   來源:經濟日報

    一説“城”群結隊,容易想到“長三角”、“珠三角”。但全國百萬人口大城市和工業重鎮最早扎堆的地區卻出現在遼寧中部。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裡就是全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如今,在大都市經濟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最強音的時候,一個由遼寧中部城市群組成的大瀋陽經濟區,呈拱月形的“七星陣”在東北振興的鼓角中爭鳴耀眼。

    “我們可不是湊熱鬧。”這是記者在遼寧採訪聽到的第一句話。遼寧構築大瀋陽經濟區的設想早已有之。“只是目前才到了實際操作的最佳時期。”遼寧政經界人士如是説。

    由虛功到實做。遼寧中部城市群以瀋陽為中心,把手握到一起就産生許多有意思的故事和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許多亟待拉直的問號,一一向我們撲來。

    “非常6+1”

    東北精英薈萃,歷來不乏先知先覺者。

    由城市群而謀一體化,亦領風氣之先。若説大瀋陽經濟區的由來,不妨聽一個“非常6+1”的故事。

    以瀋陽為圓心,百餘公里的半徑內,坐落著一個裝備部(瀋陽),兩個鋼都(鞍山、本溪),兩個石化城(撫順、遼陽),還有煤城、鎂都……這7個市總面積、總人口占遼寧省面積近一半,GDP卻佔東北三省的30%。這裡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就是重化工業的脊梁地帶。

    只是城市大合唱的參與者並非一開始就順當地進入角色。上世紀80年代,遼寧中部城市群還包括遼寧省版圖上偏東的丹東市和偏西的盤錦市。即使這樣,並不穩定的城市圈在20年中亦有過幾次“圈內外城市的出出進進”。直到2003年末,瀋陽、鞍山、撫順、本溪、遼陽和鐵嶺六城市政協主席召開第一次聯席會議,初步動議大瀋陽經濟區由這6個城市組成。隨後專家學者提出意見,遼寧中部城市群怎能沒有出海口?一個開放型的城市群沒有海上舞臺,畢竟是遺憾的事情。後經遼寧省政府協調,將營口市納入進來,6個城市加上海港營口,自此遼寧中部城市群七位成員正式到位。從胎動到誕生,大瀋陽經濟區的定型過程可謂漫長。

    遼寧中部城市群聯手合作為什麼長時間停留在務虛階段,以至區域合作呈現出似有還無的鬆散狀態?遼寧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説,計劃經濟時期,大家的視線被共性矛盾嚴實地擋住了。比如行政體制上的政績考核分野,比如財稅分配上的利益糾葛。小算盤一撥拉,首先看到的是不可能,又怎麼可行呢?

    於是,嘴上滿是歡喜,行動上依舊各自為戰。遼寧中部有座鏵子玉山,是全世界含鎂量最豐富的地區。山的西頭隸屬鞍山的海城,東部則隸屬營口的大石橋。大家競相靠山吃山,只是“吃法”略有不同。海城這邊是把礦石鑿下來粗加工或者乾脆賣礦石,大石橋那邊則深加工了一步,利用鎂礦生産耐火材料。隨著大石橋企業規模的擴張,需要從海城買入一些礦石。但曾有一段時期,海城竟對大石橋發出礦石“封鎖令”。大石橋立即決定加大開採力度。一座山的兩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為什麼屢屢重復建設?為什麼總是結構趨同?因為大家都在吃資源飯,而且飯菜基本相同,煤、鐵、石油。吃起飯來囫圇吞棗,不會或不善細嚼慢咽,不敢直面精細産品、高附加值産品和終端産品。都呆在上遊,都在粗加工,誰給誰配套?原遼寧大學校長馮玉忠坦陳,是市場程度低所造成的“經濟圈病灶”。

    誰都知道解決重復建設必須優化資源配置。進行跨地域産業整合,也是經濟區聯手合作的應有之義。可是整合壁壘是一道堅硬的“南墻”,讓碰扁了鼻子的嘗試者、呼籲者都有點心灰意冷。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顧問吳溪淳分析,重化工業適逢市場旺盛需求拉動的好時光,企業盡可以把它歸功於自身改革創新的成果,但如不乘此時機抓緊整合提高産業集中度,待市場週期性波谷到來的時候,又將何處安身?拿鋼鐵産業來説,以前遼寧大小鋼廠可謂處處冒煙,重復建設有之,低水平的更多。一面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居高不下的原料採購成本,一面是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産品,如鍍錫板、取向硅鋼等沒有鋼鐵企業問津,連首倡大瀋陽經濟區的經濟學者馮貴盛都不禁扼腕:區域合作中産業整合是最難!

    曾幾何時,鞍鋼、本鋼一碰這個話題就顧左右而言他。如今兩大鋼鐵集團終於並到一處,儘管後續整合工作還有相當難度,畢竟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産業難以整合,資源難以優化配置的結果,就是紛紛埋頭于在低端市場激烈拼殺掙點辛苦錢。中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負責人曾無限感慨道:“企業的困惑尤以目標市場不在遼寧為最重。我們的優等纖維産品全賣到江浙一帶,而次品100%全賣到了遼寧相關紡織企業,遼寧的下游企業生産編織袋等大路貨就很滿足了。這是多大的差距呀。”且讓我們再剖析一個從前撫順人“痛”説撫順的例子。撫順坐擁龐大的石油煉化企業,全國洗滌劑和化粧品所需原料,半數以上出自撫順。可是撫順乃至大瀋陽經濟圈內卻生産不出稱雄市場的洗衣粉、洗髮液。撫順年産50萬噸石蠟,産量佔全國的1/3,可撫順生産不出一支蠟筆,本地企業只圍繞蠟製品低端打轉轉。撫順曾因煤礦資源逐漸枯竭而情緒悲觀,如今城市間樊籬打開後,撫順後續資源的深度開發給城市帶來的美好前景,令撫順人精神振奮。可以説,每個城市對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産業合作都寄予厚望。

    跟班、同班和領班

    2005年4月7日,對於遼寧中部7城市而言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七城市市長在瀋陽共同簽署了《遼寧中部城市群(瀋陽經濟區)合作協議》。

    合作其實在正式“結盟”前就開始了,7城市已經兩次以“瀋陽經濟區”的名義集體到東南沿海地區招商。鐵嶺與瀋陽結伴進行的一次招商活動,一舉拿到了58億元的投資。

    難啃的骨頭暫放一邊,先揀容易的做起來。捆綁招商,捆綁旅遊,捆綁辦展……7市聯手行動發現,合作在某些易於操作的層面上很簡單也很有成效。比如以往競相削低門檻的“搶項目式招商”,現在變成了一團和氣的産業鏈招商,分工協作,各展所能,各取所需。瀋陽市市長陳政高説得乾脆:“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7市合作的迅速推進首先得益於掃除了一個心理障礙,大家都不再關心誰是老大、老二的“座次”問題。作為省會城市,瀋陽表現出誠摯的平等合作意願。瀋陽承辦的大型經貿活動及大型博覽會如韓國周、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等,都主動邀請經濟區兄弟城市共同參與。瀋陽市委書記張行湘説:“瀋陽要破除以我為中心的‘獨贏’思維,要以最積極、最務實的態度,為7城市的合作發展架橋鋪路。”

    本溪市委書記王專評價其他城市同瀋陽合作的關係時打了一個比方:沒有跟班,都是同班。“跟班”有何不妥?越“跟班”越容易重復建設,越容易結構同質化。“同班”是什麼關係?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難能可貴的是7個城市不約而同地談到這4個字———錯位發展。

    遼陽市委書記孫遠良認為錯位發展就是在自己沒有優勢的領域甘當配角,在有優勢的領域做專做強。比如瀋陽汽車産業是強項,其他城市則不在整車製造上盲目使力,根據自己的長項配套提供車用鋼板、零部件。比如鞍山、本溪鋼鐵産業是強項,儘管周邊城市有礦石資源的底牌,也不去煉什麼精品鋼,還是要輸送,還是要做補充。撫順、鐵嶺直言要做瀋陽的“菜籃子”、“後花園”,從農業和旅遊業錯位發展的角度看,一點也不掉價……

    沒有“跟班”,是否意味著一個大經濟區也不需要“領班”?遼寧經濟學者高闖説,從國內國際的實例看,大經濟區首先要有一個能夠肩負領銜使命的大都市。經濟區中心城市的産經實力、科技存量、金融支撐和信息平臺都是周邊城市既需要又不可替代的。

    遼寧省委書記李克強到瀋陽考察時特別強調,要充分發揮瀋陽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建設大瀋陽是遼寧戰略發展的需要,瀋陽的中心地位要進一步得到強化。瀋陽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突破口,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等主導産業的跨越式發展,為全面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把遼寧省建成國家新興産業基地和新的重要經濟增長區域提供有力支撐。

    許多專家學者也有這樣的共同認識:不是不需要中心,而是瀋陽作為“中心”的實力還不夠強。不夠強是什麼狀態?短期內對周邊資源的吸納大於輻射,就是還沒有強到像上海那樣達到“外溢效應”。瀋陽市政協副秘書長鐵岩進一步説,這個成長時期,人才可能還要往中心城市跑,大項目還要向中心城市聚集。

    如此,兄弟城市豈不是要虧了?還是看“磨合”實踐吧:7城市很快通過了全面合作協議框架。按照合作內容,大瀋陽經濟區將啟動建設環經濟區高速公路,打造一小時經濟圈。爭取建設瀋陽至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城際軌道交通,儘快形成經濟區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系統;依託各城市優勢産業和龍頭企業,重點推進經濟區內裝備製造業、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化纖和精細化工等産業整合,加強産業鏈結,增強配套能力。經濟區各城市在相互交界地帶分別建立旨在加強經濟合作的載體;支持瀋陽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經濟區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為經濟區各城市發展提供金融服務。進一步完善瀋陽産權交易中心,共建區域性産權交易市場;共同打造區域商品流通一體化格局,消除貿易壁壘和商品流通的地區障礙,建立功能完善、覆蓋面廣的區域物流網絡。共同建設瀋陽保稅物流園區,鼓勵參與營口港的建設與發展,為經濟區各城市貨物出關、散貨運輸、物流週轉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務;在做好各自招商的同時,經濟區7城市共同協商組織對外招商活動,擴大經濟區的對外影響和各城市的招商成果;加強經濟區各城市人才交流和勞務合作。建設共享的人才和勞動力供求信息網絡,建立統一的人才、勞務市場,逐步實現人力、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無障礙流動。經濟區內其他城市可派幹部到瀋陽市有關部門挂職,加強相互溝通;加快經濟區各城市科研成果轉化和合作開發,聯手開展技術攻關、技術交流,共同實施一批科技合作項目,逐步建立區域性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合作,為經濟區各城市培養合格技術人才……

    雖然合作實踐中不免利益碰撞,現實有時也會偏離制度設計的預期。但是,共融才會共榮,他贏才會多贏,城市發展上的科學觀、全局觀使7城市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日前遼寧中部城市群聯辦的“2005中國瀋陽國際旅遊節”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進一步加深了合作的共識。今年5月24日,七城市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建議,將2006年確定為遼寧中部城市群旅遊年。建議十分具體,如七城市旅遊資源統一對外宣傳,出版區域旅遊交通圖、宣傳畫冊,聯合參加國內外旅遊展銷會等。今年“十一”黃金周的遼寧旅遊統計表明,7市旅遊收入同比均有較大幅度增長。

    科學規劃才能科學發展

    營口,位於遼河的入海口。多年來守著遼河卻喊“沒水吃”。因為遼河流域每年接納近20億噸工業和生活廢水,遼河綜合污染指數曾一度居全國7大流域之首。遼寧城市段水體已喪失使用功能。上遊帶來的重重污染使下游城市苦不堪言。那時,營口還沒有加入瀋陽經濟區,它的呼喚因位於“圈”外而沒能引起人們太大的注意。況且,遼河治理不是哪一個城市所能獨自承擔的任務。

    現在營口振臂一呼,遼寧中部城市群集體響應。《遼河、渾河流域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規劃》已經著手制定,規劃要求7市聯手治污齊步走,共同搞好遼河的綜合開發和河系環境整治,逐步實現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一體化。對遼河、渾河周邊整改後環保不達標企業堅決搬遷,治理污染企業力爭實現三年達標排放,儘快恢復生態景觀。

    為保環境,犧牲一些GDP,在老百姓的眼中,這是遼寧中部城市群合作的最大亮點,也反映了7市真誠合作的決心。

    瀋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翔坤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站在全局的科學規劃是大瀋陽經濟區下一步發展面臨的最重要最急迫的課題。

    規劃是靈魂。遼寧中部城市群政協論壇連續兩屆著重強調了這一點。目前,大瀋陽經濟區的7個城市已將有關合作內容分別納入各自“十一五”規劃,並積極爭取將經濟區建設納入遼寧省“十一五”規劃。記者看到7座城市均表述了“規劃先行”的意願。比如,經濟區各城市在相互交界地帶將分別建立旨在加強經濟合作的載體。

    本溪將北拓經濟技術開發區,逐步與瀋陽南部副城相連接;撫順將西擴經濟技術開發區,逐步與瀋陽渾南新區相接,並共同整治和開發渾河,同時將撫順高灣地區納入瀋陽世博園總體規劃建設;遼陽將在兩市交界處逐步規劃建設工業園區,與瀋陽西部工業走廊相接;鐵嶺將做大做強新臺子工業園區,適時將鐵嶺縣南遷,逐步與瀋陽北部開發連接起來;共同建設瀋陽保稅物流園區,鼓勵參與營口港的建設與發展,為經濟區各城市貨物出關、散貨運輸、物流週轉提供便捷的口岸服務。

    城市之間、産業之間相互走近,只是規劃要義的一部分。整體規劃還有助於打破城市隔膜。國家發改委研究員肖金成對大瀋陽經濟區建設極為關注,他説:“遼寧省高速公路和城際公路多為一段一段的,而且每一段都有若干收費口。未來區域一體化的7城市,應該打造無障礙交通,取消多餘的收費口。這是有形的隔膜,無形的如金融隔膜、市場隔膜也應打破。”7城市之間達成的承諾有這樣一條,即支持瀋陽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經濟區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為經濟區各城市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可以預見,地方商業銀行一體化,將是打破城市資金流隔閡的重要一步。錢袋子都統一了,還會有什麼隔膜破除不了?

    也許規劃的場景完全實現尚需假以時日,但搭建便利而快捷的信息平臺與交通網絡,可能為經濟區打造“同城信息圈”、“一小時經濟圈”奠定最為直觀的基礎條件。諸如實現基礎電信傳輸網、有線電視傳輸網和寬帶IP網的“三網”融通;瀋陽024電話區號七城市共享;共同建設電子政務平臺;統一調配水電等資源能源;設立區域産權中心等一系列構想,可以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逐一突破。

    有經濟專家對記者説:規劃制定容易執行難,制定規劃的主體和規劃執行的主體都是地方政府,在市場機制並未發育成熟的階段,規劃如何打破區劃?誰來保障規劃的無上權威並監督執行呢?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和企業怎樣演好各自的角色?在市場中,企業本是競爭的主體,合作是為了更好地競爭。地方政府是合作的主體,競爭是為了合作。而現實生活中卻常常難以盡如人意,地方政府往往被迫成為競爭的主角,甚至成為不同地區企業謀求合作的障礙,等等。這些問題還需要在發展中得到解決。大瀋陽經濟區的後續話題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