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記者謝登科) 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2日在此間説,中國銀行業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應該是注重長期利益、與所入股銀行結成利益共同體的投資者。引進戰略投資者只有堅持五項原則、符合五個標準,才是合格的戰略投資者,才能達到我國銀行業改革開放的預期目的,才能提高中資銀行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實現中外資銀行“雙贏”。
唐雙寧在2日召開的2005中國論壇上演講時具體闡述了這五項原則和五個標準,五項原則為:一是從國家利益看,要保持國家對大型銀行的絕對控股;二是從市場行為看,中外雙方應按市場原則在自願、互利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三是從中方看,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不是為了引進資金,而是為了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促進中資銀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引進戰略投資者應與自身特點相結合,以提升中資銀行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目的;四是從外方看,投資入股中資銀行一般應當是大型金融機構,在銀行經營管理方面有豐富經驗;五是從監管看,要堅持嚴格的資格審查,並跟蹤和評估實際效果。五個標準為:一是投資所佔股份比例不低於5%,二是股權持有期在三年以上,三是派駐董事,四是入股中資同質銀行不超過兩家,五是技術和網絡支持。
唐雙寧介紹説,到目前為止,18家境外金融機構入股了16家中資銀行,投資總額近130億美元。具體情況是:對國有銀行,美國銀行和淡馬錫公司投資建行54.66 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集團和亞洲開發銀行投資中行36.75億美元;對股份制銀行,亞行、花旗和匯豐銀行等投資了交通、光大、民生、興業、浦發、深發以及籌建中的渤海銀行,投資額為26億美元;對城市商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荷蘭國際集團、德國投資與開發公司、國際金融公司等投資了北京銀行、上海銀行以及西安市、濟南市、杭州市和南充市商業銀行,投資額為12億美元。從投資方看,既有國際金融組織也有商業銀行,既有大型機構也有中小型機構;從被投資方看,既有國有銀行也有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既有沿海和東部地區的機構也有內地和西部地區的機構。外資機構和中資銀行均呈現出多元化特徵。
近年來,我國一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和措施,啟動了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不斷推進銀行業對外開放。銀監會發佈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以部門規章形式從資産規模、資本充足性、盈利持續性等方面明確了境外投資者的資格條件,同時經國務院批准調整了投資比例,將單家機構入股比例從15%提高至20%,所有機構入股比例從20%提高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