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專題專欄>> 時政專題
 
 
深刻理解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5年11月10日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一五”時期尤為關鍵。我們必須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社會和諧。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轉變觀念,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加快人 才隊伍的建設,完善創新體制,集中力量突破事關國計民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批關鍵性技術。 

    一、轉變觀念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必須摒棄那些束縛自主創新能力發展的思想觀念。對此,一要轉變只重視資金引進,忽視核心技術掌握的思想。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不能片面強調引進外資多少、合資企業多少,而不關心是否得到了核心技術,能否在合作過程中培育自己的創新能力,否則到頭來要受制於人。二要轉變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的思想。自主創新雖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較高,但卻避免了引進技術時要支付的高昂代價,也避免投産後需將絕大部分利潤讓給外方的痛心局面。從長遠看,企業只有通過增加研發投入進行自主創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發展的命運。三要轉變只注重跟蹤仿製,而不願自主創新的思想。跟蹤仿製國外技術雖然對於技術發展自身而言風險較低,但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卻始終落在別人後面,沒有在根本上掌握技術發展的主動權,同時還存在著潛在的知識産權糾紛等危險。所以,只有進行自主開發,才能真正掌握技術發展的主導權,實實在在地規避各種風險,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持續發展的後勁。四要在科技人員的思想上根除浮躁心理,樹立敢於和國外研發機構競爭的信心,將自主創新的精神紮根于思想深處。五要改變國內企業在研發上只重視競爭而缺乏合作的思想。為此,要改變企業在研發上各自為政的局面,加強企業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集中研發力量,避免重復研究,加快研發速度,共享創新成果,增強對外競爭力。 

    二、加大投入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我國在研發經費總量上不斷增長,但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遠低於發達國家,不能滿足自主創新的需要。要扭轉我國在國際競爭力上的劣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必須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首先,政府要繼續加大研發經費的投入。據技術性標誌顯示,當研發強度不超過1%時,技術研發處於使用技術階段;研發強度在1%至2%之間時,技術研發則處於改進技術階段;而在研發強度超過2%時,技術研發處於技術創新階段。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我國的技術研發尚處於改進技術階段。這説明我國科技投入體系尚未成熟,許多重大科研項目仍應由政府組織實施。這就決定了政府研發經費投入在全社會研發投入中仍將發揮主渠道作用,需要各級政府繼續加大科技投入,切實強化財政科技投資,確保研發經費投入的增長。其次,要鼓勵企業成為研發的主體。由於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研發資源配置處於長期不合理的狀況,這一狀況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政府科研院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最大受益者,而企業則因政府研發的投入甚少,本身對研發投入缺乏興趣,很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世界發達國家研發經費分配和人員配置都是以企業為主體,研發成果轉化率較高,一般在60%-70%,極大地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要確立我國企業成為研發活動的主體地位,就必須深化企業改革,通過制定宏觀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一方面,政府應採取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來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另一方面,要轉變政府職能,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吸引社會資金,組建各類創業投資公司;政府還可以通過建立擔保機制、支持風險投資等聯合手段,努力提高企業及其他研發機構的創新效率。此外,還要合理配置有限的研發經費資源。一方面,應逐步調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部分研發活動的投入比例,特別要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比例。另一方面,還應通過在重點領域裏的研究突破來帶動我國科學技術的全面進步。 

    三、人才資源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核心。自主創新的實現,最終要落腳於人的創新活動之中。在“十一五”期間,經濟全球化進程仍將加快,世界各國的競爭態勢將會更加激烈,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將日趨落在人才、智力資源的開發和使用上,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一流的發展優勢。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們儘管引進了大量技術先進的組裝生産線,推出了大量新産品,然而,我們的技術能力尤其是核心技術能力卻沒有得到同步的提升。這一方面與引進技術後對技術的吸收消化努力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多年來我們對自己的人才培養和知識積累重視不夠。要以自主創新推進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認真解決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使用問題。首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才觀念。人才是具有高增值性和唯一具有能動性的資源,人才是創新之本。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就要想方設法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和穩定人才,讓人才的創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為此,要解決科技人才的後顧之憂,為他們充分發揮才能創造寬鬆的條件。其次,要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要大力提倡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能靈活駕馭知識和具備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有理想、有責任感、善於與他人合作、對科學和真理有執著追求的、具有終生學習能力、掌握基本生存技能和現代交往工具的、能進行國際交往的新型人才。第三,必須高度重視人才規劃工作。根據國家科技發展規劃,要按地區、行業編制人才戰略規劃,用以指導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人才市場。根據我國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具體計劃,要制定科技人才回國特別行動計劃,重視優先從內部選拔人才,以避免從源頭流失,同時做好重點人才的引進工作。第四,努力營造平等開放、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 

    四、完善體制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保障。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體制的創新應該為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搭建制度平臺,成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有力保障。由於體制創新的艱巨性不亞於技術創新,因此,作為國家戰略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僅是科技界的事。為了把自主創新戰略落到實處,首先要對國家的相關政策進行整合,即對國家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投資政策、進出口政策、政府採購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等各方面進行協調。特別是在一些領域的技術研發涉及多領域、多學科的情況下,更需要政府牽頭,將分散于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的人才有效組織起來,在人才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協同攻關,尋求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其次,要努力營造有利於科技人才發展的環境。一是調整國家投資政策,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投資力度,使之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二是完善聚集人才和保護知識産權的法律體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有效保護知識産權和合理競爭。三是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努力營造有利於發揮科技人員創造性的環境。 ( 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陳曉鋼)